第三节 文化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07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文化乡镇
分类号: K915
页数: 3
摘要: 全境属滨湖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地表水汇人赛城湖。乡政府驻地前有城厢墩遗址,为商周时期先民聚居地。乡域内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城门矿山属国家18个大型铜矿山和9大稀散矿床之一,白家畈陶土可烧制陶器。据城门乡赵氏族谱记载:清咸丰年间乡人赵华堂之子赵通利,自幼得其父传授喜唱山歌,为当地人称山歌王。赵通利之子赵万江又从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成为九江山歌(三声腔)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旷野中的对唱称为“隔山丢”,一个人独唱多为高腔山歌。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乡面积48.91平方千米,人口28355人,辖8个行政村委会。
关键词: 城市地理 乡村地理

内容

一、城门乡九江县城门乡位于县中部,东邻沙河街镇,南接狮子镇,西连新合镇,北为赛城湖环绕。全境属滨湖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地表水汇人赛城湖。乡人民政府驻徽州铺,东距县城12千米。乡政府驻地前有城厢墩遗址,为商周时期先民聚居地。乡域内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城门矿山属国家18个大型铜矿山和9大稀散矿床之一,白家畈陶土可烧制陶器。城门乡为九江山歌(三声腔)传唱地,已有千余年历史。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诗句,反映当时山歌流传盛况。据城门乡赵氏族谱记载:清咸丰年间乡人赵华堂之子赵通利,自幼得其父传授喜唱山歌,为当地人称山歌王。赵通利之子赵万江又从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成为九江山歌(三声腔)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九江山歌“以口相传,即兴而歌”方式世代传承,以当地人民生活语言为基础而行腔为歌,其音乐特色主要表现为宫调式三声,也有羽调式三声,每首歌中只出现3个音,演唱时充分运用声腔情感变化来达到演唱效果。演唱风格是田野耕作或休息时的对唱,也有独唱或合唱。旷野中的对唱称为“隔山丢”,一个人独唱多为高腔山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收录九江山歌50首;《九江市民间歌曲集成》收录九江三声腔山歌71首;收集整理的《九江县民歌集》共263首,其中九江(三声腔)山歌近百首;根据山歌素材改编的作品有《新打脚车四步头》《站在庐山望北京》等。改编曲《新打脚车四步头》曾在1985年首届华东民歌会演时获民歌改编一等奖、演唱一等奖,并先后刊登《音乐通讯》《天津歌声》《江西民歌》《心声歌刊》等刊物。2007年,九江山歌(三声腔)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乡面积48.91平方千米,人口28355人,辖8个行政村委会。
  二、涌泉乡九江县涌泉乡位于县西部,域内因有多处常年不涸、流淌不断地清泉涌出而得名。全境属丘陵山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略平。森林及地下水和矿产资源丰富,溶洞密布,已探明溶洞9处,有“洞府之乡”之称。乡人民政府驻李家铺,东距九江县城27千米,西北距瑞昌市区5千米。涌泉乡为九江采茶戏传承乡。九江采茶戏,俗称“茶灯戏”“茶戏”,雏形始见于明末清初。明末时期,九江、瑞昌一带盛行的灯彩与传人九江境内的赣东铅山茶灯戏相结合,形成赣北茶灯戏。乾隆年间,茶灯戏又与流行于赣北一带的黄梅采茶腔相结合,进入半班后,逐步形成一个赣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中国戏曲志》江西卷将其定名为“九江采茶戏”,《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肯定“九江采茶戏”冠名。九江采茶戏作为赣北地区独具特色戏曲剧种,在县境流行广泛,其中涌泉铁炉李氏家族李家榨采茶戏班最具代表性。自清代乾隆末年起,按李氏族内风俗,每8年一届元宵佳节迎茶箩灯,而迎灯必唱采茶戏,故族中百姓凡1户有兄弟2人以上者,必须摊派1人自幼学戏。该戏主要特征是以质朴通俗见长,曲调清新,韵味甜美。誉为“糯米采茶”。曲种分南河、北河两大流派,九江县境内属南河派,音乐属。打锣腔系”,没有弓弦等文场乐器,而专以打击乐伴奏。演出时,打击乐手居台中天幕前落座,演员于乐队前演唱,后台时有众人帮腔。声腔分平板、花腔、汉腔、杂调四大类。平板称“开口腔”,调式为男宫女徵;花腔,男女均为徵调式:汉腔以男居多,为羽调式;杂调不分男女,则多为徵调式间夹有角、商等调式。九江采茶戏现存有32套锣鼓谱、30余种唱腔,传统剧目有《香珠记》《白扇记》《二龙山》《告京臣》《锁阳城》《鹦鹉记》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插围”。2007年,九江采茶戏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面积49.62平方千米,人口171 19人,辖7个行政村委会。
  三、全丰镇修水县全丰镇地处县西部边陲,西、北与湖北省通城县、崇阳县交界,东距县政府驻地72千米。全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丰花灯”发源地。全丰花灯的源流传说极富传奇色彩,清嘉庆《义宁州志》载:很早以前,有位曹姓阴阳先生见全丰乡龙泉嘏山脉巍峨,逶迤起伏,状如蟠龙,便来此定居,于双井之间建屋立基,繁衍后代。其孙有子12人,皆唱花灯,号称九把胡琴,兴旺一时。全丰花灯是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表演艺术,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又称下半本戏,说唱均用当地方言,与修水流行的上半本戏宁河戏风格迥异。全丰花灯有8盏(也叫盆灯),其灯T有8种特技,称姑嫂推磨、老鼠翻梁、刘海戏船、猴子打兑、仁贵射雕、姐妹观花、洞宾背剑、张三打虎,全属玩耍表演。“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停演,改革开放以后再度兴起,全镇有花灯队20多支。2006年5月,全丰花灯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履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28日,参加中国(九江)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表演。,2007年7月,组建的全丰农民艺术团,有演艺人员28名,以传承国家非遗项目“全丰花灯”和省非遗项目“宁河戏”为宗旨,汇集全丰花灯、宁河戏、山歌、小调、佛乐灯舞为一体,演出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先后编排宁河戏《定军山》《长坂坡》《穆桂英挂帅》等古装传统剧目30多种,全丰花灯《下南京》《交情反情》《挑妹饮酒》等节目20余个,全丰山歌和全丰小调《织绫罗》《劝君莫赌博》等节目20多个。2007年,参加省农民艺术团展演活动和江西省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文化周刊》《江西日报》与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等多家媒体曾有报道。在第二次罔内革命战争时期,全丰是革命根据地,是修武崇通重要游击区,曾留下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足迹。老苏区村江家坳是省、县苏维埃政权驻地旧址。2010年,面积100.58平方千米,人口29132人,辖14个行政村委会。
  四、龙城镇彭泽县龙城镇,位于县境北部边缘,为县城所在地,东、南、西三面环山,北滨长江,地势险要。西南距九江市水路67千米,旱路70干米,南偏西距省会南昌市205千米。东界马当,南邻黄花,西接芙蓉墩镇。古镇形若“双龙护珠”,故名龙城,自南唐升元二年(938)起为县治至今1076年。上接九江,下连安庆,在长江中下游两岸居重要地理位置。全镇境内山峦起伏,景色幽雅。东有双峰并立,名日“双峰尖”,高耸为龙城华盖,山上寺观轩敞,竹木苍蔚,山寺始建于唐代,为全镇居民登高眺览之所;南有南山,西有凤凰山麓,亦称“西山”,宋代,彭泽县尉石振,兴建六角亭于山下潜玉洞前,携其三子就读于亭,如是名“读书岩”。岩石上曾镌有黄山谷书写的“读书岩”3字。镇中观音山屹立江岸,元至正(1341-1368)间建“观音阁”,每当落日余晖与江水映照之下,水光山色随波荡漾于山间,游人翘首观瞻,有如霞光流转,因称之为“观阁流霞”。山下柳林芜,为长江稍稍北徙,而江之故道淤积为洲,自山下至澎浪矶,连绵7里,洲上柳色葱茏,远眺如烟云迷漫,别具风情。故有“柳州疑雾”之美誉。镇北澎浪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一,与江北小孤山隔江对峙,两山夹江,水流湍急,海潮至此回落,素称“海门第一关”。小孤山、澎浪矶既为风景名胜,又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咸丰三年,太平军人彭泽,驻守小孤山,用巨犁铁链锁江,以抵御清军,后清水师提督彭玉麟,攻破太平军设防,进驻龙城,占领小孤山。龙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曲艺《彭泽念歌》深受百姓喜爱和省市专家的关注,民俗《彭泽板龙》和民间文学《小姑与彭郎的传说》于2010年6月同时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代表性传承人省级1人,市级1人。民间文艺团队达40多支。2000年来,龙城镇向东南西三面发展,率先在彭泽崛起,形成城建、工业、农业、商业发展规模。全国知名的兰丰水泥、华孚纺织等20多家民营企业落户于镇内,构成纺织、化工、建材三大优势产业。2010年,面积63.60平方千米,人口72180人,有20个居(村)委会。五、码头镇瑞昌市码头镇位于九江市西侧。北倚长江,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南挹匡庐,距九江市45千米;东濒赤湖,与九江县城子镇接壤;西连幕阜,与湖北阳新县毗邻。码头镇有着悠久人文历史。镇南牛头山麓,有晋太元间(376-396)创建利泽寺;东北江边,有明万历五年(1577)修筑的十里长堤,名梁公堤,是江西修筑最早的江堤;1972年11月,在镇西油榨下村发掘西晋早期古墓一座,出土文物100多件,其中青瓷堆塑谷仓,为全国文物之精品,现藏于省博物馆;2000年12月,在朱湖村大山垴发掘一大型墓葬群,共有古墓50多座,出土文物证明为东晋、南北朝时期聚族而葬的家族墓葬。唐代诗人元结,在乾元元年(758)移家避安史之乱,曾路过码头镇苏山村并写下《桔子》诗章。码头镇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戏曲、民间歌舞、民间剪纸、端午赛龙船等历来出名,有民歌之乡、剪纸之乡、草龙之乡之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码头镇共有7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其戏曲、民歌尤有浓郁地方特色。“顶板采茶戏”由清代传至新中国成立后,历经4代,唱遍湖北武穴、黄梅和省内九江县农村,深受群众喜爱。剪纸艺术在码头民间广为流传,出色剪纸艺人层出不穷,不仅是当地剪纸领军人物,也是瑞昌剪纸主要传承人。1997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科教文体主任王济夫,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词作家乔羽到码头镇视察,称赞镇文化中心站是群众文化楷模。乔羽观看民间艺人雷在花、张连香、舒国珍等现场剪纸表演后,赞叹不已,当场泼墨挥毫,题写“是谁剪出花世界,瑞昌女儿手一双”。2005年,瑞昌剪纸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文化部命名瑞昌为“剪纸之乡”。2010年,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49102人,辖15个行政村委会、5个居委会。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