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特色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07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特色乡镇
分类号: X21
页数: 8
摘要: 姑塘地处鄱阳湖、长江间之要冲,历朝历代为江西物产通江达海集散之地。宋代江州茶叶、大米、鲜鱼等土特产均经姑塘码头出口。清雍正元年设立九江钞关姑塘分关,姑塘进入繁荣之期。姑塘鼎盛时期,长住及流动人口达36000余人,在20世纪初,成为一闹市。该镇1980年5月隶省辖九江市郊区,1984年恢复乡置为周岭乡,1999年撤乡建镇易名姑塘镇。因鄱阳湖汊自东、北、南三面伸人,多为滨湖平原和小丘陵地,以粮食种植、水产养殖为主。2010年,面积357.1平方千米,人口21582人,辖8个村(居)委会。
关键词: 乡镇环境 区域生态环境

内容

第一节历史名镇一、姑塘镇庐山区姑塘镇,东濒鄱阳湖与湖口县隔湖相望;南界谷山湖,与海会镇山水相连;西连威家镇,与株桥、新华村毗邻;北接娘池河,与虞家河乡开天村以河为界,是江西名镇之一。姑塘地处鄱阳湖、长江间之要冲,历朝历代为江西物产通江达海集散之地。宋代江州茶叶、大米、鲜鱼等土特产均经姑塘码头出口。清雍正元年(1723)设立九江钞关姑塘分关,姑塘进入繁荣之期。全盛时商号千百家,钟氏肉铺、王氏鱼行、曹氏轿子、杨氏船商,叶氏萝卜粑、黄氏豆腐花、尹式南杂货、涂氏清香茶,特色店铺比比皆是,至今叶氏萝卜粑仍在姑塘流传。姑塘酒坊“蛤蟆尿酒”闻名德化,江西四大名品糕点之一的九江桂花茶饼,即源于宋代江州(今九江)姑塘,后流传到九江一带,尤其是庐山庐饼店刘氏桂花茶饼畅销国内外。姑塘鼎盛时期,长住及流动人口达36000余人,在20世纪初,成为一闹市。该镇1980年5月隶省辖九江市郊区,1984年恢复乡置为周岭乡,1999年撤乡建镇易名姑塘镇。因鄱阳湖汊自东、北、南三面伸人,多为滨湖平原和小丘陵地,以粮食种植、水产养殖为主。2007年年底,庐山区开始筹建城东潜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2008年7月被省发改委批准为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根据2010年7月2日工信部文件,该基地将主动承接国家化纤纺织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打造“中部地区差别化纤维基地”,建设“鄱阳湖西岸纺织工业新城”。2010年,面积357.1平方千米,人口21582人,辖8个村(居)委会。
  二吴城镇永修县吴城镇历史上曾与景德镇、河口镇、樟树镇并列为江西古代四大名镇,也是世界A类候鸟保护区和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所在地。地处永修县东北部,鄱阳湖西岸赣江、修河交汇处,由4个嵌在鄱阳湖中的岛屿及其周边草洲水域构成,属平原为主的滨湖丘陵地区。中南部为湖洲平原,以滩涂、草洲为特征,西部为低山丘。东隔鄱阳湖与都昌县相望;南与南昌市新建县接壤;西与i角、九合、江益等乡镇毗邻;北濒鄱阳湖与星子县交界,距县城涂埠镇33千米。汉高祖六年(前201)置海昏县,治所就在与吴山一河之隔的修河北岸(现芦潭村附近)。吴山因地势较高则成为“汉海昏仓廒所也”,即粮食仓库所在地。南朝宋元嘉二年(425),海昏县城迁往艾城,部分人家就近迁徙,于是吴山居民骤增,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逐步发展成一个货物集散申转及手工业加工的大商埠大集镇,自此吴山易名吴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划南昌城西北14乡设置新建县,吴城划归新建县管辖。清末,南昌府在吴城设二府衙门,管辖吴城镇“六坊”。民国时期在吴城设区公署。1949年10月属新建县第五区。1954年恢复吴城镇并划归永修县。吴城居吴头楚尾,因水而兴,扼江西水路之咽喉,自古就有“洪都门户”之称。赣江主航道穿境而过,修河、饶河分别在集镇东侧和吉山西北与赣江交汇融人鄱阳湖,是江西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和江西最大的水上物流聚散地,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美誉,鼎盛时期集镇规模曾形成“一镇六坊八码头、九垅十八巷”的格局。全镇有布匹、百货、南杂、米行、木行、纸行、药埠、盐埠、烟埠、麻庄、文具、灯笼、银楼、豆麦行栈、酿酒作坊等大小店铺上千家,常住人口达10多万人,供善男信女朝拜的各种庙、寺、庵、阁、宫达40余座。来自全国各地商人为因集会、寄寓、联系业务、解决纠纷和储存货物的需要,纷纷兴建同乡会馆,最盛时达48座之多。近2000年来的商业文明给吴城留下深厚文化底蕴,如会馆文化、庙会文化和特色民俗等,至今仍保存有海昏古仓廪遗址,荷兰天主堂,杨至善堂,麻石街等名胜古迹。吴城镇地处首批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六大湿地之一——鄱阳湖生态湿地核心区,拥有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自然风景优美,是永修县旅游金三角之一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拥有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保护区9大核心湖有7个在吴城。每年受修河和赣江水系影响,枯水期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及大小湖泊,河流蜿蜒一线;丰水期水位高涨,河流湖泊融为一体,一片汪洋,是鄱阳湖生态湿地的自然地理特征。鄱阳湖生态湿地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白鳍豚、江豚、中华鲟、冬候鸟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据统计,在吴城已发现鸟类310种,高等植物476种,浮游植物50种,爬行类48种,兽类4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46种。其中典型的湿地鸟类(水鸟)159种。有13种为世界濒危鸟类。属国家保护动物的有54种,其中I级保护动物10种:白鹤、白头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和遗鸥;II级保护动物44种,如小天鹅、卷羽鹈鹕、白枕鹤、灰鹤、沙丘鹤、白额雁、白琵鹭等。吴城是世界目前最大的越签白鹤和东方白鹳群体所在地,和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鸿雁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最大时达2896只,占全球总数98%以上。2010年,国土面积368平方千米,人口16378人,辖8个村(居)委会。
  三、马当镇彭泽县马当镇位于长江中下游,东与安徽省东至县接壤,东北与安徽省望江华阳隔水相望,西南直达县城约15千米,北濒长江与棉船一脉相连。始于西汉,开发于西晋。唐时初具雏形,宋、元逐渐形成边境贸易集镇,明末清初为鼎盛时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于马当山山端建造横江炮台1处,居高临下,为长江天险。炮台上控渝汉,下扼安庆,1912年10月孙中山亲临马当,写下“中流砥柱”4字刻于矶头岩上。1937年,国民政府为抗日对炮台进行修复和扩建,建造布局为一、二、三级炮台,有隧道、厢房,练兵场等5处。1938年春,国民政府“江防委员会”为阻击日寇进犯在马当炮台山下游进行封江,招聚上海“新生”“江裕”号舰及趸船、铁驳、木船等18艘满载乱石、铁锚抛入江中,阻塞江道,在全国抗日史上造成重大影响。1948年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由棉船、望江华阳组织民工横渡长江,内外接应,解放马当。改革开放以来,马肖先后获批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省级示范镇和百强镇之一。内陆首座彭泽核电基地,正待兴建。境内有彭湖高速,铜九铁路、301省道3干线交汇,客运、港口、汽渡发班上百次,人口流量达几千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2010年,面积144.16平方千米,人口37081人,14个村(居)委会。
  第二节特产乡镇一、漫江乡修水县漫江乡地处县南部,宁红茶原产地。境内为山地、丘陵地貌,四面环山,中部为河谷平地。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理顺尖海拔1150.7米,最低点牌楼下海拔176.9米。县道山口至复原公路通过辖区,境内里程10千米,该乡传统产业有茶叶和蚕桑。宁红村是修水“宁红茶”原产地,素有“宁红之乡”称誉。早在清代光绪年间漫江茶叶就已闻名中外,当时汉口茶市有“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盛誉。在杜市有茶庄48家,乡内有著名茶商罗坤化,亲手制作的红茶,获俄太子赞赏,并赠以“茶盖中华,价高天下”嵌金长匾。罗坤化之名声大噪,被茶商界称为“茶大王”“茶工祖师”。民国时因战乱影响,一度衰退。1973年修水茶厂在乡内宁红村设分厂,新辟高标准茶园40公顷,并建宁红初制厂,此后茶业逐步得到振兴。2010年有茶园面积84公顷,产干毛茶124吨。蚕桑是该乡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乡内建有蚕桑合作社,2010年有桑园面积246公顷,产茧346吨,年收入690余万元。林产品有松、杉原木、各种杂木材料,林副产品有茶油、松油松脂、香菇、木耳等,蜂蜜也是该乡特产之一。工业企业以茧丝加工、茶叶精深加工、钨矿开采为主,2010年工业生产总值15800万元,占地区总产值的71.6%。当年,面积107.46平方千米,9833人,辖7个行政村委会。
  二、横路乡武宁县横路乡地处县北部,幕阜山下、柘林湖畔。东临鲁溪镇,南与宋溪乡相连,西与伊山交界,北毗泉口镇。东西长16千米,南北宽8.8千米,距县城30千米,距九江市108千米,距南昌市160千米。横路是农业大乡,20世纪90年代,全乡有6千多劳务输出,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年收入两亿多元。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办家居装饰公司和其他公司、厂的约150多个,担任经理、监理及管理阶层人员约100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3000多人,涌现一批成功企业家。有不少人把在外学到的技术、挣到的资金带回家乡创办企事业。1998年,成立“星艺”“华浔”“名匠”“三星”4大装饰品牌公司,成为全国首家正式通过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专门从事家装设计、施工的民营企业。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使横路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装饰之乡”。2003年,横路丰良创办“九江(丰良)国际艺术学院”,帮助家乡贫困学子圆就大学梦,成为省农业厅、市阳光工程办、老建办和县库区办的扶贫基地。2004年,星艺、华浔分别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全国住宅装饰优秀企业”。2010年,面积141.2平方千米,人口21777入,辖lI个行政村委会。
  三、周溪镇都昌县周溪镇位于县南部,距县城37千米,三面环水,沿湖岸线长19.7千米,东与鄱阳县长山、下山隔湖相望,南与余干、永修隔湖相望,西与和合乡、大沙镇一水之隔,北邻西源乡、三汊港镇。原为沟通景德镇、鄱阳水上通衢,是瓷器、茶叶、竹木、烟草转运地。周溪镇是中国最早养殖淡水珍珠的两个地方之一,是迄今唯一能大规模养殖大规格直径在12毫米以上淡水圆珠圆形珍珠的地方,其用珠贝珍珠母贝加工成工艺品与装饰材料具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世界800-/0珠贝产品市场份额。2005年6月中国水产流通及加工协会授予“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称号,2010年8月通过该协会复审,继续授予都昌县为“中国淡水珍珠之乡”。该镇集淡水养殖、珠核加工、贝类工艺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一体。全镇3000余贝壳、珠核加工户和2000余珍珠养殖户构成珍珠产业链,淡水珍珠养殖面积稳定在400公顷,珠核加工生产年产量50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珍珠核加工生产基地,贝类工艺品加工有龙头企业16家,还有近千家珍珠核生产个体户、年生产珍珠核4亿多粒,是“全国最大的珠核贝类生产加工基地”。淡水珍珠占全国总产量80%,产品远销全国备地及出口东南亚。“沉郫阳、浮都昌”之说出于周溪南端的城头山,这里是西汉末年的郫阳县城遗址,与棠荫岛隔水相望。时至今日,汉砖、汉瓦、陶片等还遍布此地。1995年省政府在此立“鄹阳遗址”石碑,2010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同年,面积117.1平方千米,人口53053人,辖17个村(居)委会。
  四、多宝乡都昌县多宝乡位于县西北部,南、西、北3面濒鄱阳湖,与庐山隔水相望,距星子县城仅4千米,距都昌县城19千米。多宝有江南最大的沙山,面积达2040公顷。硅砂储量居江南之最,系江南最大的型砂基地,又是全国最大最好的淡水浴场。沙山之上有数十种药材,尤以蔓荆子最为著名,因品质优良中医药典特名“都荆子”,历史上列为贡品,面积达666.7公顷。江西中医学院与该乡合作开发“蔓荆子”保健药枕并通过省级鉴定,投放市场后,效果颇佳。全乡调整农业结构,以蔓荆子为龙头,开辟药材基地,种植丹参、玄胡、白术、车前子、玄参等,药材生产成为该乡支柱产业。至2010年种植面积近年发展到1333.3公顷。每年总产约40吨,乡政府正规划兴建“药材一条街”。多宝乡与星子县之间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全长24千米,宽15千米,是鄱阳潮出口长江狭长水域。自古以来,为鄱阳湖最险要处,被称为“魔鬼三角区”。因风大流急,沉船事故频发,且无从打捞,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甚至“东方百慕大”。定江王庙与避暑胜地庐山隔水相望,庙内有定江王塑像,庙旁有朱元璋的“点将台”“插剑池”和亲笔题写的“水面天心”等古迹。2010年,面积119.7平方千米,人口18386人,辖11个村(居)委会。
  五、南峰镇都吕县南峰镇位于县东南部鄱阳湖滨,东部与鄱阳县银宝湖乡接壤,南邻鄱阳湖,西连芗溪乡,北接中馆镇、狮山乡,距县城50千米。南峰镇加工豆参有几百年历史,制作技术精湛,选用优质大豆,精炼植物油,经传统工艺加工,味鲜独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3种氨基酸,被评为2000年中国九江首屑农副产品精品奖。豆参加工作坊已遍布全国,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由于豆参保持了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且熟食绵软,是老幼咸宜的佳品。既可单独成菜,菜形美观,口味独特。亦可同鸡、肉、鱼等一同坟煮,其海绵体态饱吸高汤浓汁,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都昌名菜鲇鱼坟豆参,就是用南峰豆参和鄱阳湖中肉质细嫩的鲇鱼坟煮,味道异常鲜美。2010年,面积39.5平方千米,人口23669人,辖8个村(居)委会。
  六、棉船镇彭泽县棉船镇是长江中下游一个大冲积洲,东西长6.5千米,南北宽16.8千米,陆地面积104平方千米,水域36平方千米。四面环水,为江西省最北面门户,上游是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岸与长江天堑马当矶对峙,西北隔汀与安徽宿松、望江两县相望。除长江水面外,还有长达15干米的圩内夹江。1962年10月,省长邵式平到此视察,见四面皆水,地形似船,又盛产棉花,提议将江北人民公社更名为棉船公社,并亲自题书“棉船人民公社”,棉船称谓沿袭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7年皮棉总产超过10万担,单产皮棉突破300斤大关。随着科学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皮棉年总产超过15万担,名列全国乡级棉花高产榜首。油菜也连续多年总产量突破900万公斤,单产保持在200公斤以上。是全国优质棉、优质油生产基地。199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棉船视察,称其为“全国产棉第一镇”,并被评为全国乡镇之星。2010年,面积106.21平方千米,人口39527人,辖12个村(民)委会。
  七、南阳乡瑞昌市南阳乡位于市东北部,距市区15千米。南阳乡是农业种植大乡,尤为盛产山药。山药是瑞昌市传统农特产,其栽培历史长,明隆庆县志就有记载。主要产地分布在市境东北部,以南阳乡罗城山为中心,北至黄金乡新联村,南至高丰镇大冲、铺头村,东至白杨镇檀山村,西至横立山乡光辉村,纵横约20千米地区,唯以罗城山栽培历史最长,品质最佳。该乡种植山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域内山峦起伏.垄畈参差,海拔60-300米,多为丘陵棕石灰泥土,年平均气温16.5cC,日照时数为1380小时,降雨量为1350-1400毫米,适宜山药种植。南阳山药块茎长棒状,表皮淡黄色或棕黄色,上部皮孔多,须根齐;中部表皮光滑,皮孔较稀,须根短而少;茎肉色白,组织细密,质粉黏液多,淀粉含量高,久煮不煳,贮藏性好,不易受冻,是畅销市场和加工入药的特优品种。山药菜、药兼用,块茎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纤维等多种滋养成分,能以烧、炒、爆、溜、炖等多种烹调方法,烹成多种美味佳肴,具有色白、味鲜、爽嫩可口等特色。作为药用,有滋补健壮等功能,性平味甘,中医学上用作健脾胃、补肺肾,主治脾虚泄泻、消渴、遗精、带下等症。老人尿频,儿童尿遗,用山药炖猪肉食用数次,即可见效。南阳山药丰产优质,经济效益高,生产形势好,销售市场广,享誉省内外。20世纪50年代,瑞昌的山药种植已从南阳主产区推广到全县各地。进入21世纪,全市山药种植面积近666.7公顷,已注册商标知名山药品牌有“罗城山”“独一枝”“系马桩…‘幕阜山…‘方润”等十多个品牌。瑞昌山药畅销九江市,远销南昌、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以南阳山药为品牌的瑞昌山药,先盾在江西(上海)名优农特产品展销会和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获金奖。2010年,南阳乡山药种植面积近200公顷,占全乡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四分之一。全乡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4980人,辖8个行政村委会。
  八、甘露镇共青城市甘露镇原属德安县米粮铺乡,1992年4月28日划归共青垦殖场管理、开发。该镇位于共青城市北部,与德安县宝塔工业园接壤。甘露镇境内山川、平原、水流皆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C-17℃: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适宜柑橘种植,是“米粮铺”牌柑橘主产地,柑橘年产量300万公斤左右。2003年,第八届全国果品交易会上,米粮铺柑橘以果大、皮薄、肉嫩、味甜等独特品质被中国果品行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随即甘露镇乘势将米粮铺柑橘注册“米粮铺”商标,并通过农业部绿色产品论证中心检测,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此后,甘露镇大力做好品牌文章。2010年,区域面积49平方千米,有水域256公顷,耕地530.88公顷。辖7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常住人口14152人。
  第三节文化乡镇一、城门乡九江县城门乡位于县中部,东邻沙河街镇,南接狮子镇,西连新合镇,北为赛城湖环绕。全境属滨湖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地表水汇人赛城湖。乡人民政府驻徽州铺,东距县城12千米。乡政府驻地前有城厢墩遗址,为商周时期先民聚居地。乡域内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城门矿山属国家18个大型铜矿山和9大稀散矿床之一,白家畈陶土可烧制陶器。城门乡为九江山歌(三声腔)传唱地,已有千余年历史。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诗句,反映当时山歌流传盛况。据城门乡赵氏族谱记载:清咸丰年间乡人赵华堂之子赵通利,自幼得其父传授喜唱山歌,为当地人称山歌王。赵通利之子赵万江又从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成为九江山歌(三声腔)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九江山歌“以口相传,即兴而歌”方式世代传承,以当地人民生活语言为基础而行腔为歌,其音乐特色主要表现为宫调式三声,也有羽调式三声,每首歌中只出现3个音,演唱时充分运用声腔情感变化来达到演唱效果。演唱风格是田野耕作或休息时的对唱,也有独唱或合唱。旷野中的对唱称为“隔山丢”,一个人独唱多为高腔山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收录九江山歌50首;《九江市民间歌曲集成》收录九江三声腔山歌71首;收集整理的《九江县民歌集》共263首,其中九江(三声腔)山歌近百首;根据山歌素材改编的作品有《新打脚车四步头》《站在庐山望北京》等。改编曲《新打脚车四步头》曾在1985年首届华东民歌会演时获民歌改编一等奖、演唱一等奖,并先后刊登《音乐通讯》《天津歌声》《江西民歌》《心声歌刊》等刊物。2007年,九江山歌(三声腔)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乡面积48.91平方千米,人口28355人,辖8个行政村委会。
  二、涌泉乡九江县涌泉乡位于县西部,域内因有多处常年不涸、流淌不断地清泉涌出而得名。全境属丘陵山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略平。森林及地下水和矿产资源丰富,溶洞密布,已探明溶洞9处,有“洞府之乡”之称。乡人民政府驻李家铺,东距九江县城27千米,西北距瑞昌市区5千米。涌泉乡为九江采茶戏传承乡。九江采茶戏,俗称“茶灯戏”“茶戏”,雏形始见于明末清初。明末时期,九江、瑞昌一带盛行的灯彩与传人九江境内的赣东铅山茶灯戏相结合,形成赣北茶灯戏。乾隆年间,茶灯戏又与流行于赣北一带的黄梅采茶腔相结合,进入半班后,逐步形成一个赣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中国戏曲志》江西卷将其定名为“九江采茶戏”,《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肯定“九江采茶戏”冠名。九江采茶戏作为赣北地区独具特色戏曲剧种,在县境流行广泛,其中涌泉铁炉李氏家族李家榨采茶戏班最具代表性。自清代乾隆末年起,按李氏族内风俗,每8年一届元宵佳节迎茶箩灯,而迎灯必唱采茶戏,故族中百姓凡1户有兄弟2人以上者,必须摊派1人自幼学戏。该戏主要特征是以质朴通俗见长,曲调清新,韵味甜美。誉为“糯米采茶”。曲种分南河、北河两大流派,九江县境内属南河派,音乐属。打锣腔系”,没有弓弦等文场乐器,而专以打击乐伴奏。演出时,打击乐手居台中天幕前落座,演员于乐队前演唱,后台时有众人帮腔。声腔分平板、花腔、汉腔、杂调四大类。平板称“开口腔”,调式为男宫女徵;花腔,男女均为徵调式:汉腔以男居多,为羽调式;杂调不分男女,则多为徵调式间夹有角、商等调式。九江采茶戏现存有32套锣鼓谱、30余种唱腔,传统剧目有《香珠记》《白扇记》《二龙山》《告京臣》《锁阳城》《鹦鹉记》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插围”。2007年,九江采茶戏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面积49.62平方千米,人口171 19人,辖7个行政村委会。
  三、全丰镇修水县全丰镇地处县西部边陲,西、北与湖北省通城县、崇阳县交界,东距县政府驻地72千米。全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丰花灯”发源地。全丰花灯的源流传说极富传奇色彩,清嘉庆《义宁州志》载:很早以前,有位曹姓阴阳先生见全丰乡龙泉嘏山脉巍峨,逶迤起伏,状如蟠龙,便来此定居,于双井之间建屋立基,繁衍后代。其孙有子12人,皆唱花灯,号称九把胡琴,兴旺一时。全丰花灯是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表演艺术,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又称下半本戏,说唱均用当地方言,与修水流行的上半本戏宁河戏风格迥异。全丰花灯有8盏(也叫盆灯),其灯T有8种特技,称姑嫂推磨、老鼠翻梁、刘海戏船、猴子打兑、仁贵射雕、姐妹观花、洞宾背剑、张三打虎,全属玩耍表演。“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停演,改革开放以后再度兴起,全镇有花灯队20多支。2006年5月,全丰花灯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履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28日,参加中国(九江)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表演。,2007年7月,组建的全丰农民艺术团,有演艺人员28名,以传承国家非遗项目“全丰花灯”和省非遗项目“宁河戏”为宗旨,汇集全丰花灯、宁河戏、山歌、小调、佛乐灯舞为一体,演出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先后编排宁河戏《定军山》《长坂坡》《穆桂英挂帅》等古装传统剧目30多种,全丰花灯《下南京》《交情反情》《挑妹饮酒》等节目20余个,全丰山歌和全丰小调《织绫罗》《劝君莫赌博》等节目20多个。2007年,参加省农民艺术团展演活动和江西省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文化周刊》《江西日报》与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等多家媒体曾有报道。在第二次罔内革命战争时期,全丰是革命根据地,是修武崇通重要游击区,曾留下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足迹。老苏区村江家坳是省、县苏维埃政权驻地旧址。2010年,面积100.58平方千米,人口29132人,辖14个行政村委会。
  四、龙城镇彭泽县龙城镇,位于县境北部边缘,为县城所在地,东、南、西三面环山,北滨长江,地势险要。西南距九江市水路67千米,旱路70干米,南偏西距省会南昌市205千米。东界马当,南邻黄花,西接芙蓉墩镇。古镇形若“双龙护珠”,故名龙城,自南唐升元二年(938)起为县治至今1076年。上接九江,下连安庆,在长江中下游两岸居重要地理位置。全镇境内山峦起伏,景色幽雅。东有双峰并立,名日“双峰尖”,高耸为龙城华盖,山上寺观轩敞,竹木苍蔚,山寺始建于唐代,为全镇居民登高眺览之所;南有南山,西有凤凰山麓,亦称“西山”,宋代,彭泽县尉石振,兴建六角亭于山下潜玉洞前,携其三子就读于亭,如是名“读书岩”。岩石上曾镌有黄山谷书写的“读书岩”3字。镇中观音山屹立江岸,元至正(1341-1368)间建“观音阁”,每当落日余晖与江水映照之下,水光山色随波荡漾于山间,游人翘首观瞻,有如霞光流转,因称之为“观阁流霞”。山下柳林芜,为长江稍稍北徙,而江之故道淤积为洲,自山下至澎浪矶,连绵7里,洲上柳色葱茏,远眺如烟云迷漫,别具风情。故有“柳州疑雾”之美誉。镇北澎浪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一,与江北小孤山隔江对峙,两山夹江,水流湍急,海潮至此回落,素称“海门第一关”。小孤山、澎浪矶既为风景名胜,又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咸丰三年,太平军人彭泽,驻守小孤山,用巨犁铁链锁江,以抵御清军,后清水师提督彭玉麟,攻破太平军设防,进驻龙城,占领小孤山。龙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曲艺《彭泽念歌》深受百姓喜爱和省市专家的关注,民俗《彭泽板龙》和民间文学《小姑与彭郎的传说》于2010年6月同时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代表性传承人省级1人,市级1人。民间文艺团队达40多支。2000年来,龙城镇向东南西三面发展,率先在彭泽崛起,形成城建、工业、农业、商业发展规模。全国知名的兰丰水泥、华孚纺织等20多家民营企业落户于镇内,构成纺织、化工、建材三大优势产业。2010年,面积63.60平方千米,人口72180人,有20个居(村)委会。
  五、码头镇瑞昌市码头镇位于九江市西侧。北倚长江,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南挹匡庐,距九江市45千米;东濒赤湖,与九江县城子镇接壤;西连幕阜,与湖北阳新县毗邻。码头镇有着悠久人文历史。镇南牛头山麓,有晋太元间(376-396)创建利泽寺;东北江边,有明万历五年(1577)修筑的十里长堤,名梁公堤,是江西修筑最早的江堤;1972年11月,在镇西油榨下村发掘西晋早期古墓一座,出土文物100多件,其中青瓷堆塑谷仓,为全国文物之精品,现藏于省博物馆;2000年12月,在朱湖村大山垴发掘一大型墓葬群,共有古墓50多座,出土文物证明为东晋、南北朝时期聚族而葬的家族墓葬。唐代诗人元结,在乾元元年(758)移家避安史之乱,曾路过码头镇苏山村并写下《桔子》诗章。码头镇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戏曲、民间歌舞、民间剪纸、端午赛龙船等历来出名,有民歌之乡、剪纸之乡、草龙之乡之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码头镇共有7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其戏曲、民歌尤有浓郁地方特色。“顶板采茶戏”由清代传至新中国成立后,历经4代,唱遍湖北武穴、黄梅和省内九江县农村,深受群众喜爱。剪纸艺术在码头民间广为流传,出色剪纸艺人层出不穷,不仅是当地剪纸领军人物,也是瑞昌剪纸主要传承人。1997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科教文体主任王济夫,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词作家乔羽到码头镇视察,称赞镇文化中心站是群众文化楷模。乔羽观看民间艺人雷在花、张连香、舒国珍等现场剪纸表演后,赞叹不已,当场泼墨挥毫,题写“是谁剪出花世界,瑞昌女儿手一双”。2005年,瑞昌剪纸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文化部命名瑞昌为“剪纸之乡”。2010年,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49102人,辖15个行政村委会、5个居委会。
  第四节旅游乡镇一、海会镇庐山区海会镇西依庐山五老峰,东临鄱阳湖,南接星子,属亚热带地区,气候宜人,雨量充沛,镇域面积100.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80米,山林面积约2587公顷,地势东低西高。交通优势明显,距九江约22千米,环庐山公路穿境而过。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庐山“第一潭”碧龙潭,“五大丛林”之一海会寺,“天下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等,被誉为赣北旅游第一镇。1988年始,海会镇开始着手进行三叠泉旅游开发,相继投资15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辟从海会镇至九叠屏处水泥公路3100米。开发骆驼峰、飞来石.含珠石、外龙潭、铁壁精舍、双溪桥、藏壑亭、李白草堂、映珠长廊等景点。新建三叠泉宾馆、双溪餐馆、上下停车场、庐山东门、上下园门、5座环保厕所、望鄱亭、观景台、旅游商店;继从停车场向上用花岗石铺就石阶路1500米、石桥5座通往三叠泉大瀑布,清理历代石刻多处;1994年,相关部门创办“庐山碧龙潭旅游服务公司”。1995年1月始,进行路、桥为主的第一期工程建设,修复各景观景物,4月,对外开放。1998年,修景区公路(水泥路面)、停车场、游泳池、餐馆、商店、休息亭、导游图、铺筑石径2000米。至2000年,景区初具规模。2010年,三叠泉、碧龙潭等景区全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31%;旅游收入7100万元,同比增长25.5%。完成财政收入2156.5万元,同比增长30.1%。全镇人口28764人,辖10个村(居)委会。
  二、车桥镇德安县车桥镇地处县最西端,距县城42千米,北接瑞昌市南义镇,南邻永修县三溪桥镇,西毗武宁县官莲乡,素有”德安西大门”之称。316国道、永武高速穿境而过。1992年撤乡建镇为车桥镇,2002年白水街乡并入车桥镇。该镇是“江州义门陈”故址所在地。唐宋时期,有陈姓一门历15代未分家,极盛时3900余人共饮同聚,构成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缩影。镇内设有义门陈文史馆,系统整理和展示传承千年义门陈历史文化轨迹,并保留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义门陈祖堂前耸立2根花岗岩义柱,旁有古柏,树干均2-3人合抱。相传为百犬牢旧迹,有“百犬同槽而食,一犬不至,百犬不食”动人故事。东行500米左右,有“旺公陵园”,陵南为“奉旨分庄”纪念广场,山头高耸分庄纪念碑,山腰及山麓遍布各地分庄后义门陈氏后裔归建的部分分庄纪念亭,旌表台。全年仅此一处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仅参与圣旨分庄950周年纪念活动的参与人数就达1.8万之众。该镇还是北宋宰相夏竦的故里,有夏竦读书台,芙蓉祠旧址可寻。2010年,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11525人,其中畲族119人,辖9个行政村委会。
  三、柘林镇永修县柘林镇位地处县西北部,西与武宁杨洲乡相望,北与三溪桥镇接壤,东邻江上乡,南与云居山比邻,距县城涂埠镇48千米。相传古代为一片天然柘林,群众采叶饲蚕而得名。庐山西海景区位于该镇辖区。柘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颇多。易家河村有明代刑部尚书魏源墓、温泉、桃花溪、小庐山以及司马村黄荆八景、桃花尖等古迹。2004年引资1000万元开发桃花溪漂流,使黄荆八景得到深度开发。2005年引进港恒旅游有限公司,引资近6亿元对易家河温泉开发。2006年年初,柘林湖划归市管辖,柘林湖风景区管理局更名为“柘林管理局”,仍行使乡镇职能。2006年9月恢复柘林镇。2007年11月,庐山西海国际温泉度假村正式对外营业,带动易家河村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餐饮业发展,尤其易家河蜜橘果园经济名闻天下,2008年,该镇易家河新村组被评为全国最优美村庄,并获得最佳人居环境奖。该村蜜橘种植面积达200公顷,果实以肉嫩、汁多、味甜著称,产品行销全国,曾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赞誉。为不断发展壮大柑橘产业、降低市场风险,各蜜橘种植户成立柑橘生产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并已成功打人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市场。2010年,总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8983万人,辖5个村(居)委会。
  四、天红镇彭泽县天红镇位于县西南,西邻湖口,南接都昌,交通便利,离九江市区车程约1小时,离彭泽县城车程40分钟。境内古木怪石星罗棋布,美洞仙府内藏乾坤,群山竞秀,溪泉纵横,入境2山,一名象山,一名狮山,对望构成“天红十景”之一的“狮象迎宾”。移步深入为宝山,山间青石古道,两条瀑布依山而下,宛如楼梯,被人们称之为“百步楼”。与宝山相连有鄱阳湖东最高峰——武山,登顶武山,可瞰彭泽、湖口、都吕3县田园,亦可眺庐山雄姿。天红镇得名于境内天红山,山如一口大钟覆于平坂之上,显得尤为壮观。山下一湾清水名日七里洪,已辟为“情人谷”漂流休闲度假胜地。境内乌龙村,有号称地下艺术宫殿的国家AAA级旅游景点——龙宫洞。龙宫洞、玉壶洞和玉仙洞构成一洞三府,全长2000多米,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水陆交错。水晶官、游仙楼向栋天成,自然雕饰;定海神针、龙钟、金钟宝塔、龙船等均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奇。、龙宫洞上有西汉道教圣地仙真岩。明成化年间被辟为寺院,白此香火延绵不绝。仙真岩为一天然喇叭形溶洞,洞外悬崖峭壁,陡落千丈,石木参天。洞内山腹建成寺庙,浑然一体,寺门为五岳朝天制式,上书“仙境修行,何必定朝南海;真心拜佛,到此便是西天”。2010年,面积121.47平方千米,人口15925人,辖10个行政村委会。
  五、温泉镇星子县温泉镇位于庐山南麓,地处星子、德安、九江3县交界处,距星子县城15千米,距福银高速公路仓房出口处10千米。境内温泉资源丰富,其记载始见南朝周景式《庐山记》,隋唐建有寺庙,白居易、苏轼、朱熹均有题诗,李时珍曾验温泉之药理功效,1935年江西省政府始建浴室,辟为游览区。195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此兴建庐山温泉疗养院。2000年后,以温泉疗养院为基础,向温泉周同和陶渊明栗里故居扩展开发.先后兴建天沐、龙湾、步红、天地、华侨、阳光、庐邑、天恒、醉石等30余个度假村及大酒店,成为旅游休闲和会务中心。除温泉外,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有简寂观、玉帘泉、杏林遗址、醉石、谢灵运翻经台、陶渊明故里栗里、柴桑桥、康王谷等。2010年,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26000人,辖9个行政村委会。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