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代管县级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06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代管县级市
分类号: D035.5
页数: 6
摘要: 第一节瑞昌市一、位置人口地理位置瑞昌市位于北纬29023’_2g051’、东经11506’-115。东连九江县,南邻德安、武宁县,西毗湖北阳新县,北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境域东西长65.5千米,南北宽51.5千米,总面积1419平方千米。市区位处市境东部,距九江市34千米。人口民族 2000年,全市总人口398844人;男性209755人,女性189089人,其性别比为110.93。少数民族人口多系因工作或婚姻等原因迁入人口。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43000万元,排名九江市第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000万元,实现工业利税225000万元,均排名九江市第一。全市餐饮、住宿营业总额达11657万元。交通:2004年12月25日,武九铁路扩能提速工程全线贯通,境内31.4千米,设计时速140-160千米/小时。
关键词: 自治区 自治县

内容

第一节瑞昌市一、位置人口地理位置瑞昌市位于北纬29023’_2g051’、东经11506’-115。43’之间。东连九江县,南邻德安、武宁县,西毗湖北阳新县,北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境域东西长65.5千米,南北宽51.5千米,总面积1419平方千米。市区位处市境东部,距九江市34千米。
  人口民族 2000年,全市总人口398844人;男性209755人,女性189089人,其性别比为110.93。2010年,全市总人口419047人,男性214387人,女性204660人,其性别比为104.75。全市人口由汉、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土家、黎、畲等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418579人,占99.89%;少数民族468人,占0.11%。少数民族人口多系因工作或婚姻等原因迁入人口。
  二、经济建设经济综情 199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3800万元,财政收入达640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000万元。1996-2000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一定进步。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16000万元,比1995年增加32200万元,年均增长6.7%;财政收入完成10494万元,比1995年净增4093万元,年均递增10.4%;工业增加值达26000万元,居九江第三位,进入全省20强。2001-2005年,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成优势,十年进十强”战略目标。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到25500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五年增长171%,达到28769万元,超过计划108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94500万元。2006-201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629000万元,年均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2114美元;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年均增长26.4%,税收收入的比重由82.5%提高到91.5%,收入总量在全省由三十位前移至二十三位,2010年被省政府授予“三年翻番”奖及“工业发展先进县”“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年翻一番,总额由2005年86000万元增加到205000万元,年均增长1 8.4%,外贸出口由1220万美元增加到5169万美元,年均增长46%;2010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000万元,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01000万元。
  第一产业1991年后,农业发展逐步由传统经济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转型,产业化、特色化、市场化步伐加快。1995年起,逐步建设棉花、苎麻、水果、辣椒、山药、吴茱萸、川芎、生姜、用材林、竹林、瘦肉型猪、水禽、水产品、大宗蔬菜14个具有传统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2001年,全市建立3333.3公顷高山蔬菜基地、5333.3公顷优质苎麻基地、2000公顷优质猕猴桃基地、6666.7公顷优质油菜基地、6666.7公顷优质稻基地、1333.3公顷中药材基地共6大优质农产品基地。2005年,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75%,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达59%。2006-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1.37万公顷增加到1.4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0.93万公顷增加到1.2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突破3万吨,是2005年的5倍;生猪出栏由2005年的20.7万头增加到32.1万头;水梨、山药、蔬菜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6家,实现销售收入35000万元;油菜集中育苗、“一菜两收”经验在全省推广,获全省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先进县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成效突出,获全省城镇绿化先进县;新农村建设整合各类资金19600万元,完成495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连续三年进入市先进行列;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523千米,在全省县级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第二产业 1991年后,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十五”期间,亚东水泥扩建和“836”T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建材、纺织服装、采矿冶炼、机械制造4大支柱产业壮大发展。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27000万元,是1990年的5.5倍。“十一五”时期,实现由“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的初步转变,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10年,亚泥三、四期竣工投产,江州造船改制、扩改顺利完成,武山铜矿技改达产达标,纺织服装产能全面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59家增加到109家,总量排九江市第一。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43000万元,排名九江市第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000万元,实现工业利税225000万元,均排名九江市第一。
  第三产业 1991年,有国有商业企业14家,集体商业企业22家,民营商业12110户。外贸出口产品有粮油食品、土畜产品、轻丁产品、工艺产品、丝绸服装、医药保健品,出口供货额为1802万元。完成国家政策性粮食定购任务447万公斤,油料定购任务59.94万公斤。全市当年销售粮食6910万斤,销售油脂34.97方公斤。市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青山森林公园、峨嵋溶洞群、赤湖、武蛟温泉等28个,人文景观有铜岭矿冶遗址、瑞吕县苏维埃政府遗址、龙泉风景区等22个。1993年,省政府批准青山森林公园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森林公园。2000年,商业系统、供销系统、外贸总公司进行企业产权和职工身份置换改制。2005-2010年,瑞昌旅行社发展到4家,提供旅游住宿宾馆、饭店、招待所、农家乐75家。开发瑞昌剪纸、瑞昌土特产系列旅游商品,其中瑞昌剪纸被市旅游局确定为市重点开发四大特色旅游商品之一。到2010年,国有商业2家,集体商业1家,个体工商户11189户,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49万元。外贸出口企业21家,主要出口产品有园艺制品、纺织服装、各种鞋类、建材制品、机械制品、宠物饲料,全年出口总额为5169万美元。全市餐饮、住宿营业总额达11657万元。全市物流运输企业25家。
  基础设施供电:1991-2010年,高泉水电站、石门水电站、横港水电站、幸福水电站、石洋水电站、东垅水电站合计年发电量381万千瓦时。1992年3月,城区潘家堡变电站建成,总容量110千伏,投入电网运行总容量40000千伏安12台。1992年10月,在花园乡茅竹村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总容量2000千伏安/1台。1998年11月至2003年年底,农村电网新建改造工程(除赛湖农场外)在全市26个乡、镇、场、街道全面铺开,新建35千伏线路33.05千米,改造35千伏线路59.41千米:新建变电站8300千伏安/2座,改造变电站8800千伏安/3座:新建10千伏线路400.94千米,改造线路494.49千米;新建变压器台区36541千伏安/782台,改造变压器台区13302千伏安/203台。新建改造400伏线路投资2509.7万元,改造集装81255户。1998年后,新建和改造南林、横港、洪下等5座35千伏变电站,在裕丰、南义新建2座220千伏和110千伏的变电站,境内21座大小水电站全部并入瑞昌供电公司所属电网运行。
  交通:2004年12月25日,武九铁路扩能提速工程全线贯通,境内31.4千米,设计时速140-160千米/小时。2010年,公路有国道1条、省道2条、省养县道4条,全长185.928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1470.658千米,全市157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航道有长江航道里程15千米,属内河一级双向航道。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6268万吨千米,其中公路45320万吨千米,水运10948万吨千米;旅客周转量24926万人千米,其中公路24850万人千米,水运76万人千米。公路客运量650万人,公路货运量630万吨:水运客运量15.2万人,货运量56.3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50万吨。
  邮政通信:199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24.9万元,邮政业务总量783.4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390万元,移动收入1174万元,联通收入500万元。2000年,市区电话用户14887户,农村17018户,移动电话8700户,电话普及率为11部/百人。2010年,用户电话68329户,移动电话用户20.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430户。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967万元,邮政业务收入2297万元,电信收入4160万元。
  三、社会生活教育1991年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两基”教育达到国家标准,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调整合并教学网点160个,改革小学和高中办学体制,实施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顺利过渡,新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有效推进,荣获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称号。2010年,全市有174所学校,专任教师3798人,在校学生55841人,毕业生13028人。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和97%。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在市保持领先位置。
  文化 1991年后,农村和厂矿企业积极创办文化俱乐部、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126个行政村实现光缆联网,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乡乡通有线电视。瑞昌剪纸发展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民间民俗艺术品种之一,1992年瑞昌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之乡”,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2005年瑞昌剪纸被省政府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市政府将瑞昌剪纸指定为“特色旅游商品”。瑞昌采茶戏成功申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05-2010年,依托文化艺术中心,相继成立瑞昌画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赣北之声电台、艺术中心管理处、群众文化联络办公室、星艺培训中心6个专业文化机构和500多人的中老年人艺术团。《铜岭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遗址保护列入国家“十二五”百大遗址保护项目投资计划。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完成187个广电村村通建设任务:以周俊军为原型的电影《今天我出警》摄制工作顺利完成。
  卫生 1991年后,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基本医疗、药物、新农合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2005-2010年,新中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并完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保障机制;完成9家卫生院、20个村级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6家零售药店设立国家基本药物专柜,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试点覆盖23.9万人,为22.7万人建立健康档案,为3.8万名妇女、儿童和老人提供免费保健服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农村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明显。2010年,全市卫生机构284个,卫生技术人员161 1人。
  体育1991年,全年举办各类农民体育比赛活动80余次,参赛衣民运动员5000余人次。码头镇朱湖村龙舟队代表省参加中国湖南泪罗江龙舟赛。码头镇被农业部、国家体委和中国农民体协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1992年6月,瑞昌市26名运动员组成的市龙舟代表队男队,参加全国第六届“屈原杯”龙舟赛和中国“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1993年8月28-30日,瑞昌市17名武术运动员首次参加市武术比赛,获22个第一名,14个第二名,9个第三名,并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94年始,瑞昌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每隔3年举行一次。1997年,瑞昌市组团参加九江市第八届全民运动会,夺得金牌31枚,银牌22枚,铜牌20枚,获金牌总数第三名。1999年9月25日-10月9日,举行全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01年,在九江市第九届全民运动会上,瑞昌运动员获金牌名列第三,团体名列第四。2003年9月24日-10月10日,举行九江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04年,全市体育场地总占地面积268358.4平方米,场地和器械总投资额达1800多万元。2005年,瑞昌一中代表九江市参加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单项2个第三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至2010年,瑞昌市派出团队或选手叁加省和九江市体育比赛30余次。市老年体协共举办14届老年运动会,并经常组队参加上级体协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活动,获得省级团体奖51项(次),九江市级团体奖20项(次)。
  社会保障 199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人为1408元,比1990年增加891元,年均增长178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2527元,比1990年增加1307元,年均增长261元,人民生活在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开始向小康过渡。2005-2010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24000万元,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四个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9平方米和46.5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1.7平方米和0.8平方米:3.8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6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5万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30.7万农民参加新农合,9655人享受城市低保,1.6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率达到88.6%,获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市。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1元,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5771元,年均增长11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0000万元,人均近1万元。
  第二节共青城市一、位置人口地理位置共青城市,原名共青城。位于省北部,鄱阳湖西岸,博阳河下游,昌九工业走廊中段,距南昌、九江均为56千米,距德安县城17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9.19’,东经115.58’,东与星子县交界,南、西与永修县接壤,北与德安县相连。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高铁和昌九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与105国道相连。总面积282.9201平方千米(含未接管的苏家当乡、泽泉乡和恒丰部分区域)。
  人口民族 1990年,共青城人口为1 1304人。2010年年底,共青城人口总数1 13952人。不计未正式接管的苏家垲和泽泉2乡人口,共青城人口中,有29986户,人数71783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4个县;其中男性37532人,女性34251人;汉族人口71511人,占常住人口99.62070。少数民族(回、壮、满、土家族)人口为272人,占常住人口0.380-/0,其中回族57人,壮族47人(因2010年共青城市作为行政区尚在筹建中,其普查常住人口统计仍分属德安、永修、星子3县,此处所有人口数据均系共青城开发区户籍人口数,仅供参考)。
  二、经济建设经济综情共青城经济经历了从农垦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九五”末,三次产业结构为33.1:59.6:7.3;“十五”末,演变为12.8:76.6:10.6,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70%以上,提高了17个百分点:到2010年年底,三次产业结构为3.9:82.2:13.9,共青城经济完全以工业为主导。当年,共青城开发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65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22%。
  第一产业 1991年,农业总产值960万元。其中农林业总产值274.6万元,牧渔业685.4万元。粮食播种面积473.06公顷,总产量2909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33.8公顷,总产量337吨。生猪存栏12950头,年末禽蛋产量514.50吨,肉类产量1836.3吨。牛革存栏831头。水产品总产量1800吨。造林面积321.3公顷,实有耕地面积369.6公顷。2002年,农业总产值9574万元。其中农林业总产值5188万元,牧渔业438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661.3公顷,总产量16806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12.1公顷,总产量2596吨。生猪存栏31800头,年末禽蛋产量为1416吨,肉类产量2963.7吨。牛羊存栏2980头。水产品总产量4905吨。造林面积1141.7公顷,实有耕地面积2448.1公顷。2010年,农业总产值28200万元。其中农林业总产值6339万元,牧渔业21861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528.1公顷,总产量21247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20.7公顷,总产量1873吨。生猪存栏43300头,年末禽蛋产量为3940吨,肉类产量6229.3吨。牛羊存栏2219头。水产品总产量9000吨。造林面积1225公顷,实有耕地面积2773公顷。
  第二产业 1991年,共青城工业总产值48220万元,国有工业企业年产值达45088万元,利税2840万元。1994年,全区共有国有工业企业13家,总产值达135308万元,利税4505万元。2002年,总产值89004万元,利税342万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830000万元,利税54896万元。
  第三产业 1991年,共青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5.71万元。1992年,共青开放开发区出口服装、布匹、棉纱和土畜产品,其中出口服装500万件(套),九江市出口创汇前四位企业共青占2家。2001-2005年,共青城出口企业主要有鸭鸭集团、爱高服饰、东诚木业、华达医材、畜业公司等,出口产品主要有羽绒服装、医用纱布、板鸭、瘦肉型生猪、皮夹克等,出口交货值为472170万元人民币。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4.2万元。2004年,共青城餐饮业经营总额为57万元,住宿业经营总额为2157万元。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2006-2010年,共青城出口总额4274万美元。2010年,共青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14万元。共有餐饮店283户,宾馆63户。餐饮业经营总额8835万元,住宿业经营总额10699万元。有居民服务商户422户,社会服务商户306户。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和各界人士700余万人次,有7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共青城。
  基础设施交通:福银高速昌九段境内长12千米,105国道境内长3.4千米,县、乡(镇)级公路7条总长33.8千米。境内唯一通航河道博阳河总长12千米,属VI-(3)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船舶。京九线与昌九城际线过境,其中京九线境内长13千米,设三级客货运共青城站。
  邮政电信:1991年,电信服务网点1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8万户,光缆线路总长3520千米,主干电缆长37510千米,互联网端口1.6万个,宽带接入用户1.4万户。移动通信自办营业厅1个,指定专营店29个,收费网点41个,建设基站42个,TD-SCDMA基站7个。2009年,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100%覆盖,与世界五大洲237命国家与地区的381个运营商开通GSM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漫游业务,与176个国家和地区的242个运营商开通GPRS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漫游业务,实现移动电话与IP电话、移动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短消息平台的融合。2010年,联通基站数25个,合作厅及代办点45个,开展百兆光纤进小区工程,光纤上网用户容量达2000户。邮政网点2个,投递点676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125千米,乡村通邮率100%。
  供水:1991年,由国营共青自来水厂负责全城供水,水源为博阳河水。2004年,共青自来水厂开始改制。2006年,成立共青城道道水务公司,负责全城供水,采用天然无污染的柘林湖水源。2010年,城区供水管线23千米,全国青年创业基地供水管线11.8千米,日平均售水量1.5万立方米。
  三、社会生活教育 1991年,江西大学共青职业学院更名为江西大学共青学院,1993年更名为南昌大学共青学院,2003年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为独立学院。2005年,启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2所初级中学配备模式三,3所中心完小配备模式二,11所村级小学配备模式三。2006年,新建荷塘、增垅2所小学,改建乡镇6所中小学校舍及饮永设施。2007年,彻底解决共青城教师身份问题,工资待遇与周边县区拉平。共青城中学获市高考质量单项评估优胜单位。2008年,获九江普通中学高考质量评估上线量化优胜单位、市县(市、区)高考质量评估二本以上净增长及体艺专科以上录取率优胜单位称号。2009年,全区有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2495人,入园(班)率达93.7%.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中心幼儿园成为九江市示范幼儿园。全区小学在校生710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 00%。初中在校生2882人,初中三年保留率97.7%。2007-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人数8690人,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贫困家庭学生人数1528人,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寄宿生生活困难家庭学生数345人。资助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14人,平均600元/人年;资助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7人,平均1500元/人年。2010年,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268人,占47.1%,大学本科学历151人,占26.2%,研究生学历6人,占1%。专任教师具有中级职称303人,占52.6%,具有高级职称115人,占20%。有全省模范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高考文化类一本上线28人,上线率6.93%;二本以上文化类上线人数77人,上线率19.25%。双双获得九江市第三名。共青城中学新校区建设一期T程完工投入使用,被列入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名录。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有在校学生10081人,教职员工501人。
  文化1990年,共青城文化市场有几家影碟出租店和书店。1997年,对印刷、书店、娱乐等18个单位的法人、负责人进行相关法规培训,多次清理整顿印刷业。2000年,共青城出现第一家网吧。2003年后,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备,每个镇村、居委会都有业余文化活动队伍,其中有木兰扇、太极拳、太极球、健身操等文化活动队伍11个,有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南昌理工大学共青校区等校园文化活动团体26个。2006年3月9日,共青城网吧协会成立。2009年,共青城文化馆、图书馆挂牌。至2010年,共青城建有体育馆、回圆、金贸、仿古街等文化广场5个,建立甘露镇、江益镇、金湖镇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荷塘、双塘、岭背熊家、江益村等II家农家书屋;共有各类文化单位49家,其中影剧院l家,网吧27家,量贩式KTV单位5家,租书店、书屋7家,打字复印店6家,台球室3家。有网吧27家,终端总台数达到1400台。
  卫生 1992年,共青垦殖场职工医院更名共青城人民医院,挂牌“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作医院”。1993年,成立血防站。通过省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验收。1994年,成立结核病防治所。1996年,成立妇幼保健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通过省消除麻风病达标考核验收。1997年,江益镇中心卫生院被市卫生局评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通过省消除碘缺乏病达标考核验收。1998年,在特大洪涝灾害中成功扑灭一起霍乱疫情,未出现二代病例,共青城卫生防疫站获得市抗洪防病救灾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始,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2003年,卫生防疫站升格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零。成功防止“非典”的发生和流行。2005年,成功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工作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2007年起,对除复治涂阴以外的所有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全部免费治疗。2008年,共青城人民医院挂牌“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共青分院”。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免疫疫苗可预防疾病从7种增加至15种。经国家血防考核专家小组验收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09年起,持续开展适龄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2010年,共青城人民医院挂牌“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医院”。共青城有医疗、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机构52家,其中共青城人民医院是二级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防疫、血防及结防机构各1家,甘露镇、金湖镇、江益镇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家,个体诊所5家,村卫生所32家,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0余人。累计开展8轮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共青城有钉螺面积445.95万平方米,钉螺感染率为0.08%;血吸虫病人860人(其中慢血744人,晚血116人),人群感染率为3.6%:耕牛存栏数1258头,病牛25头,耕牛感染率为2.3%。
  体育 1991年起,共青城各中小学都按国家部颁标准开设体育课,并配备相应体育设施,每年初秋都举行校运会,增强学生体质,活跃校园氛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共青城中学成壶篮球队、排球队,组成球类和各类田径兴趣小组,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该校历年高考体育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50人。1992年,共青城老年门球队参加全省农垦系统比赛获优胜奖。鸭鸭女子龙舟队1992年在九江“双杯”龙舟赛、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1993年8月炎黄杯世界华侨华人龙舟系列赛和1994年北京中日友好龙舟邀请赛中,共荣获7项第一名,其中3项国际金牌。1993年,共青城开放开发区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共青城代表队在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5枚金牌。2006年,建成民营性体育馆,可容纳5000名观众,举办美国东、西部职业篮球明星争霸赛、“天沐杯”全国女篮俱乐部联赛。共青城代表队2008年、2009年参加市第五、第六届网球公开赛,分获女子单打、双打冠军及男子单打亚军。2008年,省乒乓球协会、省竞赛管理中心在共青城主办“2008年省‘共青城’杯乒乓球俱乐部比赛”和全国藤球锦标赛。2010年,网球运动中心完T,有室内网球馆1座(2片),室外网球场6片。建成27洞高尔夫球场。另有南昌理丁学院共青校区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足球场)1个、游泳馆1座。
  社会保障1991年,共青城社会救助由垦殖场武装部、工会、行政办公室共同负责。1996年,社会长期救助442户,共1326人13.26万元,社会临时救助223户,共669人3.345万元。1996年,设立救灾救济办公室,隶属民政局,负责减灾、防灾、救灾、核灾、报灾工作。2002年,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06年,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特困和特殊家庭的医疗救助,并逐年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病种,改进救助方式和救助程序。2007年,设立社会救助办公室。1997-2010年,乡镇社会救助拨款306.5万元。2010年,城镇低保11861户20737人,补差水平由28.81元/月/人增加至197.8元/月/人:农村低保4436户6363人,补差水平由26.61元/月/人增加至101.04元/月/人;共计救助831人次,救助金额468.875万元。全区共有农村精简退职对象(无城镇对象)18人,每人每月补助185元。有五保对象129人,在院老人67人,集中供养每人年发放标准为1920元,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