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永修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0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永修县
分类号: D035.5
页数: 4
摘要: 地处江西北部、鄱阳湖西岸。南瞰西山,北望匡庐,东邻鄱湖,西扼云居。县境与共青城市以及都昌、星子、德安、瑞昌、武宁、靖安、安义、新建8县交界。总面积2047平方千米。县城距南昌40千米,距昌北机场18千米,距庐山机场70千米,距市区80千米。105国道、316国道贯穿南北,京九铁路、福银高速、昌九城际铁路、永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修河、潦河两大水系贯穿东西,形成水、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距珠江三角经济圈和长江三角经济圈均只需8小时路程。少数民族人口449人,占全县总人口0.1 2%。全县销售收入过千万元民营企业20家,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4家,市级百强民营企业7家。
关键词: 自治区 自治县

内容

一、位置人口地理位置永修县介于北纬28053'_2g021’、东经115022'-116016’。地处江西北部、鄱阳湖西岸。南瞰西山,北望匡庐,东邻鄱湖,西扼云居。县境与共青城市以及都昌、星子、德安、瑞昌、武宁、靖安、安义、新建8县交界。总面积2047平方千米(含划归共青城面积)。县城距南昌40千米,距昌北机场18千米,距庐山机场70千米,距市区80千米。105国道、316国道贯穿南北,京九铁路、福银高速、昌九城际铁路、永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修河、潦河两大水系贯穿东西,形成水、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距珠江三角经济圈和长江三角经济圈均只需8小时路程。
  人口民族 2000年,全县总人口351457人,男性183000人,女性168457人,其性别比为108.63。2010年,全县总人口376107人,男性194191人,女性181916人,其性别比为106.75。少数民族人口449人,占全县总人口0.1 2%。全县人口由汉、畲、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土家、黎等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375564人,占99.86%;少数民族543人,占0.14%,多系因工作或婚姻等原因迁入人口。
  二、经济建设经济综情 199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97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2502万元,农业总产值33982万元,财政收入5367万元。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328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20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79000万元,财政收入67200万元。
  第一产业全县有宜农耕地2.2万公顷,宜林山地5.3万公顷,宜渔水面4.5万公顷,宜牧草地1.5万公顷。1991-2010年,建立燕坊杂交水稻良种基地、白槎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燕坊草莓基地、三角和立新水禽基地。柘林湖鳜鱼出口韩国、日本,宏康科技技术园蔬菜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2010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创建省级三农牌蔬菜和独一处牌柑橘、云居牌板栗和云居牌尖栗等农产品品牌8个、绿色有机食品品牌1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个。第二产业境内有江西有机硅厂、柘林水电厂等大型企业。2010年,全县拥有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绿色食品、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物流仓储6大主导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企业65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0家。规模以上T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为1357800万元和150300万元。2010年,全县城乡个体工商户7167家、注册资金14600万元、从业人员18076人,私营企业521家、注册资金72500万元、从业人员8039人。园区出口创汇民营企业5家,创汇折合人民币10560万元。有注册商标企业78家,获省级著名商标称号的3家,获市级知名商标称号1家。全县销售收入过千万元民营企业20家,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4家,市级百强民营企业7家。全县民营企业实现就业人数26832名,其中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22520人,安置企业下岗职工4312人。
  第三产业 1990年,全县第三产业产值4647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619万元,批发零售、餐饮业847万元,其他3181万元。1995年,全县第三产业产值19218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364万元,批发零售、餐饮业3015万元,金融保险业8072万元,其他5767万元。2000年,全县第三产业产值39106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5543万元,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6495万元,金融保险业15731万元,其他11337万元;全县集贸市场总数达20个,总面积44735平方米;全县有个体工商户3440户,私营企业91家,从业人员7178人。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138728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6627万元,批发零售、餐饮业39309万元,其他72792万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147万元。
  基础设施电网:1999-2001年,投资3732万元农网改造资金,完成全县农村电网的更新改造,农村电价从每度1.5元左右降至0.5元左右。2010年,全县有35千伏变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5750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总长116.8千米;有10千伏配网线路48条,全长964千米;有配电变压器941台,配电总容量64409千伏安。形成覆盖全县的梯级送变电网络,电力可供到全县每个乡镇和98%以上的村,电网最大负荷达6.2万千瓦。
  交通:1992年,投资100万修通县城一吴城镇公路大湖池地段5.05千米简易公路,新增焦武线(焦冲至界牌段)和永吴公路部分路段公路2条56千米。建设县道251千米,乡道219.8千米,村道1076.82千米。2009年,开通县城1、2、3路公交车。集资2000余万元先后建造山下渡、立新、陈家渡、河头、乌鱼港5座公路大桥。全县211个行政村中(含居委会、企业集团和垦殖场所属分场)有45个通水泥路,166个通公路,全县公路总投资21000万元以上。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3条,班车79辆,全县共有出租车122辆;除县城、虬津2个二级车站外,新建4个农村三级客运站和30个候车亭:全县的渡口总计更新钢质渡船30艘,渡口渡船合格率达到100%。2010年公路完成客运量201万人,公路货运量完成289万吨。
  邮政通信:1991年5月,开办国际、国内真迹传真电报。1996年12月,开办分组交换数据业务。1997年,开办凶特网,同年6月县城安装并开通IC卡电话,12月开办DDN数据业务。1998年开办800被叫用户付费、FTS车载台和固定台电话及201校园电话。同年始,通信中继传输由PDH准同步数字体系更换为SDH同步数字体系,1999年开通ETS基站和1 12障碍自动受理系统。2000年10月,新建化为光接入网7个ONU点,共1792线,新建中兴光接入网5个ONU点,共2048线。2000年1月,开办ISDN窄带,同年4月开办IP电话业务。2002年开通ADSL宽带业务。到2010年年底,程控电话总容量达6.51万门,移动通信达17.42万户,电信宽带用户达16083户,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3949万元。
  三、社会生活教育2001年,兴建县职业教育中心。撤并生源数量少、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弱的中小学88所,占全县中小学总数的1/3,新建艾城、吴城、三溪桥等8所农村现代化寄宿制中心小学,教育资源得到全面优化整合。2003年,推进“校校通”工程,构建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模式一学校118所、模式二学校24所、模式三学校22所,拥有教育城域网1个、电子备课室43个、B型多媒体教室43个、C型多媒体教室56个、光盘播放室160个、计算机室45个、电子阅览室43个。创办九年一贯制县外国语学校,在县城老城区新建涂埠学校。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现分别达到1 000-10和98%(农村在95%)以上,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农村在3%)以内。扩大公办高中、扶持民办高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层次教育的要求。2007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惠及全县城乡5万多名学生。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5所,小学12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入学率达1 000-10,巩固率为1000-10:初中入学率达98.7%,巩固率为98.6%。2010年,教育经费为15400万元,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9所,在校中小学生550238人,公办教师4702人,中小学校园总面积146.7公顷,校舍总面积37.99万平方米。
  文化 1993年,筹建永修电视台。2000年,建造县图书馆新馆大楼。2001年始,添置县有线电视台、电视转播塔、机房等设施。2004年实现由光缆传输取代同轴电缆,由数字技术取代模拟技术,由县城网向农村网的延伸。2010年,有转换有线电视用户4.3万户,实现全县一张网;全县18个乡(镇、场)普及文化站,逢年过节和农闲时组织农民开展舞龙灯、舞狮子、耍花灯、划莲船、打腰鼓、走高跷、赛龙舟等群众文娱活动,年均演m近100场(次);县电影公司开展农村普及放映,共放映1000余场;投入160多万元对县图书馆进行维修改造,藏书总量为44930册:永修丫丫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城部分居民可以观看数字高清电视。
  卫生1991-2010年,未发生霍乱、甲流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无新发传染病,儿童接种率99.950-/0。全程免疫覆盖率由20%以下提高到98%,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至276.98/10万。有效控制手足口病传染病疫情,对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进行规范管理。血吸虫病防治达到疫情传播控制标准,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0.6%下降到3.4%.全县有8个乡镇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其余乡镇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孕产妇和儿童得到系统规范管理,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O,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8.2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24%0。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万份,建档率达59.45%。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落实。2010年,全县有医疗机构241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9个,乡(镇)、场卫生院21个,村级卫生所184个,在岗人数1770人。在保证一村一所的前提下设立206所村卫生所,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3大体系和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村卫生所均按省卫生厅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建设业务用房,配齐基本医疗设备。
  旅游县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区云居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庐山西海,国家级鄱阳湖候鸟保护区。2002年开始,投入10000万以上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改造兴建通往景区的316国道、永武公路和永修至吴城公路,建造梦生山码头,凤凰山景点门楼、游园公路、观花亭等设施;整治艾城至柘林——云居山景区公路沿线环境。至2010年,建桃园大饭店、永修宾馆、云居山宾馆、北戴河宾馆、清水山庄、柘林湖宾馆、阳光花园大酒店、西海温泉宾馆等10多家宾馆和其他饭店、招待所26处,可同时接待游客住宿3000人以上。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直线上升,“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游客304.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4100万元。
  社会保障 199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28万元,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9平方米。2006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至2010年共有276133人参合,参合率99%,共对98.07万人次补偿3929.49万元。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131户11549人,占城镇人口12%.保障标准为每月260元,全年发放低保金2577余万元,全年城市低保累计保障人次13.56万人次。当年,共实施医疗救助520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额1050余万元。“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从业人员3129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5000人,安置困难群体再就业4020人,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65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 .5%以内。至2010年,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障人数47533人,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9436万元,共支付离退休人员各项待遇1854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202人,失业保险征缴414万元: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700人,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866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890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655人,征缴工伤保险费133万元,全年支付工伤医疗费76万元;建立县光荣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和26家乡镇敬老院,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人均养老保障水平由2005年的每月450元提高到1035元。完成10.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拆迁任务,改善1842户家庭住房条件:按月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全年发放租赁补贴135.64万元,保障家庭1541户。当年,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7平方米。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