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崌山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唯一号:
140436020210000565
实物名称:
崌山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13/001
起始页:
0438.pdf
类型:
山川
分类号:
P942.567.6
主题词:
崌山
实物简介
崌山位于赣东北乐平、婺源两县交界处,东南临德兴县境。属怀玉山系余脉,为乐平县东北部天然屏障。东至婺源县许村公社,西濒共产主义水库,南抵崌山垦殖场小坑分场,北达婺源县珍珠山垦殖场,纵横12~13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89.2米,为乐平县第一高峰。崌山古称居山。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胡氏因慕居山之名,游猎于此,历居山之胜,旋易今名。曾称崌山。 崌山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较县内平原地区气温偏低,雨量偏大,冬不严寒,夏无酷热,土壤亦肥沃,宜植物生长。古代山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主要有马尾松、杉、樟、槠、栎、楮、栲,还有何、枫、檀、椿、桕、檫、杨、柳、槐等,以及毛竹、山茶、油桐。还产蕨萁、香菇、猕猴桃、薄荷、红杨梅等。今山中有株银杏,树大二围,枝繁叶茂,身与云齐。还有五老松,皆径过两米,肤润如玉,参差并列,高耸入云。建国后山中自然林逐渐改造为人工林,仅崌山垦殖场造林保存面积达3.5万亩,大部分为杉木、毛竹林,还有茶地。每年上调国家一批木材与毛竹,为县内重要林业基地。崌山云雾茶在县内享有较高声誉。崌山,山势陡峭,狭谷幽深,落差数百米,且雨量充沛,为四周溪水之源。崌山垦殖场南部广溪与清溪分别发源于大河山、半山庙,合于坑畔坞,南流乐安河,为官庄水的发源地。西部溪水汇入共产主义水库,东部与北部溪水皆入婺源县境。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发展山区小水电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崌山垦殖场建成200瓩水电站一座,尚有大量水能有待开发利用。 崌山因是乐、德、婺三县交界处的一大名山,古代不少僧侣教徒、儒生学士隐居深山,因而修建不少寺院、文昌阁,仅县境内就有崌寺、半山庙、仙姑庙、尼姑山、阁坞等作为地名流传至今。崌寺,—称明恩观,处主峰北一公里乐、婺两县界南侧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坡上,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今废,惟建寺之碑犹存;南宋中期,当地小坑村又在崌山南部海拔220米处的山坡上建寺,因山势高耸,常年云雾缭绕,登庙如履云中,原名步云庵。又因庙落半山之巅,俗呼半山庙。1884年被烧毁,1896年重修,今改建平房;主峰山坡海拔760米处的仙姑庙建于明嘉靖间,庙壁有石刻,上刻四言诗,叙仙姑显圣济旱之始末,字迹依稀可辨。庙小而建筑古朴、雄浑;山南的尼姑庙建于清代,其山亦称尼姑山;山南麓谷地中的文昌阁建于南唐时,村因之得名阁坞。南宋绍兴间进士、衡州等知州张敦颐,南宋淳祐间进士、江西常平事许月卿,元国史编修、礼部员外郎程文等相继在崌山就读成才。 崌山地势险要,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清末,乐平地区以夏庭宜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半山庙一带安营扎寨,对抗清庭时达三年之久。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同志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仓坞、王冲坞一带打过游击。阳山岗附近的红军坪,即为当年红军出操练兵的场所。1934年底建立过乐北苏区,中共乐北县委机关也设在这一带。解放战争时期,倪南山同志率领的武工队也在这一带开展过革命活动。 旧时崌山地区人烟稀少,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围剿”革命根据地,对崌山地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使山区变得更加凄凉。 建国后,尤其是1957年底崌山垦殖场成立以来,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各分场、大队都修通了公路,扩大了耕地,增建了新山村,兴办了企业、学校、卫生院(所),生产大发展,文化生活大提高。特别是山区气候宜人,空气新鲜,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故在崌寺、王冲坞等地兴建了招待所,供先进工作(生产)者,退(离)休老同志和老弱病人疗养避暑。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