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煤窑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唯一号: 140435020230000583
作品名称: 方形煤窑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82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Q174.6
主题词:

作品简介

方形煤窑在清光绪年间,曾选派张浩、邹如圭、舒信伟等先后赴日本,在东京高等工业学堂窑业科学习机械制瓷和煤窑烧炼技术。1904年,张浩首先学成回国,与当时景德镇瓷业界先进人士康达所办的江西瓷业公司合作,在饶州(鄱阳)创办甲等工业学堂,培养新式陶业人才。这时邹、舒也先后回国,即在工业学堂执教,开始设计1座8立方米的倒焰式方形煤窑。这座煤窑,虽建在远离景德镇180华里鄱阳地方,却为景德镇瓷业利用煤炭烧瓷,开辟了新纪元。以后,工业学堂主办者,感到瓷业历史不可分割,便决定在景德镇设分校,称乙等工业学堂。以原御窑厂毕家弄南窑部分厂址做校址,着意制瓷新技师法的传授,继在鄱阳建造方形煤窑之后,重新构筑新窑。因故未建成,但煤窑影响遍及全镇,广大市民和瓷业工人,把煤窑叫做“洋窑”。1925年前后,景德镇设立了陶务局,由张浩任局长,在莲花塘五龙庵侧,也构建了一座8立方米方形煤窑,并聘有日本人中原燎之勤(日本名古屋瓷业工人)为技师,教授烧煤窑技术,学习的有工业学堂毕业学生并从事瓷业的工人徐金丹、黄志高、万鸿逵及学徒张仲芝等人。这是景德镇工人掌握煤窑烧炼技术的开始。以后由于国内连年军阀混战,这座煤窑时烧时停,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此后,工业学堂的部分教职员和毕业学生,集资组织震旦瓷业公司,由徐金丹负责主持烧炼。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被震旦股东伙同浮梁县政府拆毁,改建了碉堡。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浩
相关人物
邹如圭
相关人物
舒信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