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五股祠堂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唯一号: 140435020230000029
作品名称: 汪氏五股祠堂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51.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6
主题词: 名胜古迹

作品简介

属汪姓宗祠,在距市区88公里的西湖乡桃墅村。其享堂后侧门匾额上有“直隶提督学士监察御史陈导在嘉靖甲申年”的题字。平面布置为两进,有前后大小天井,除无廊院、戏台外,余皆与王仲舒祠堂格局相似,但构架更为粗犷。享堂为五架加前轩草架式,是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结构,其轩昂高大,为他祠堂所不及。梁柱用料硕大,走檐梁和关口梁是断面异常粗大之月梁,梁端下面用丫头拱承托,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标志;单步梁用经过雕饰之下山虎收束;镂雕平盘斗大而显目,颇似大花钵;沿梁架山界,在屋顶下面装饰精工,雕刻叉手,宛如一条花边,给人以轻盈潇洒之感;祠堂外檐均有斗拱式檐掌,铺作疏朗,制作较粗犷。该祠堂后寝已废,门楼比较简单,但仍不失其享堂之壮观,在祠堂建筑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