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下古瓷窑址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古窑址》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3461
作品名称: 月山下古瓷窑址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7/001
起始页: 0168.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5
主题词: 月山;下古瓷;窑址

作品简介

月山村位于浮梁县寿安镇,村东南与柳家湾窑址相距约3千米,西面有小南河连通南河。元中叶,叶氏从建昌县迁于此,村建在半月形的小山脚下而得名。 窑址遗存在村东南350米的小学西南侧,遗物由西向东倚山坡堆积,宽约15米,纵深约45米,堆积物由坡脚到坡顶逐渐减少。从堆积物的分布状态可看出,当时窑身较长,从下而上恰好形成一平缓的坡度,窑头低,窑尾高,形状似龙,应属阶梯式龙窑。遗存小部分被辟为菜地,在暴露出的断层中采集到大量影青瓷片,经辨别均为圈足撇口碗残器。瓷胎为白色,胎骨坚致细密。釉面滋润,釉层有透明感,呈浅绿色或米黄色,均清亮光洁、幽倩雅淡。瓷片多为素面器物,釉面有开片,纹理均匀细密,有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 该窑址产品单一,主要是碗类,瓷器装烧采用一器一匣仰烧形式。从器物特征和装烧形式判断,该窑址烧造于北宋时期,窑址保存较好。

知识出处

景德镇古窑址

《景德镇古窑址》

出版者:江西高校出版社

本书讲述的是景德镇陶瓷窑炉发展史在陶瓷产业发展史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地位,历朝历代制瓷业的发展都与窑炉的革新进步密不可分,瓷窑的形制结构随着烧造工艺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唐宋多为龙窑,一般依山而建,具有容量大、对燃料要求低的特点。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窑址中,乐平南窑为唐代中期的土拱龙窑,而浮梁南田窑为唐代中晚期的砖拱龙窑。宋代之后,龙窑呈变短趋势,为了提升窑尾的抽风能力,龙窑选择建造在更陡的山坡上。如进坑的仓坞窑虽然依山而建,可以看到排烟孔、窑壁,但非常短小。元代,为适应精细瓷器烧造,单窑规模变小、火候更易掌控的马蹄窑和葫芦窑逐渐得到推广。到明代,葫芦窑完全代替了龙窑。清代,景德镇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发明了镇窑,具有容量大、温度控制准确的特点,为景德镇大规模的瓷器烧造奠定了基础。各个时期窑炉结构的演变、烧造地点的变迁、窑业遗存的特色,展示了景德镇瓷业不同时期的烧造水平、工艺发展的脉络,反映了景德镇瓷业发展进步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月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