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达故居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3018
作品名称: 金达故居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158.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3
主题词: 居住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金达故居,原位于浮梁县英溪村中部巷弄内,四周被其它建筑包围,出入正门极为简陋,无门罩,无雨遮,整体面积小,包括一侧陪屋在内,占地面积仅107.25平方米,原座向为坐东朝西,1982年整体迁建到明园后改作坐南朝北,正门设在正主面左侧厢房位置上。 金达,字德孚,原浮梁县化鹏乡引京都莫溪村人,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乡举第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会试第一,因得罪严嵩而改一甲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后改授国子监司业等职。明代穆宗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三上致仕疏得允返里,著有《星桥集》等。现遗存金达故居,据传说为金达出生宅邸,金达获“乡举第三”后曾作内部重新装修,由此推断,该宅初建于明代嘉靖之前或嘉靖初。 入门左侧通往陪屋,右侧进入正房,正房木质主构架为“三间五架两层穿逗抬梁混合式”结构形式,正房平面呈凹形,明间堂面阔3.74米,进深3.48米,方形磨砖地面。明间堂面对面靠正主面檐墙为天井,青石板铺砌而成。明间堂面影壁后为楼梯间,明间两侧间隔为四间房,右侧下房与厢房连为一间,左侧厢房成为进门的出入过道。陪屋进深为三间连体,另设偏门。陪屋上空,正房楼层平面类同底层平面布局,楼层堂前及两侧,绕天井,置护拦,护栏向外弯曲作弧形挑出,或“美人靠”(飞来椅)。底层堂面净高3.3米,楼层堂面中背位置净高3.3米,房内背高3.1米。 主梁架五架位置为穿枋,枋上架童柱,童柱下置荷叶托,三架位置为月梁,堂前出檐1.2米,由挑檐坊挑出,坊下置偷心造双跳头拱作支撑。 该住宅建筑大量运用了木雕装饰,梁架上设有云状蚂蚱头和角背(俗称“纱帽”)、缠枝牡丹压跳、卷草如意平盘斗、荷叶造型童柱托以及镂空雕凤凰戏牡丹雀替等。“美人靠”由重工雕饰的若干框格组成,格板木雕题材有缠枝牡丹、缠枝卷草、梅花、菊花以及飞禽走兽。寻枝下作卷瓣荷叶拱项,作鹅颈弯曲的间柱上端,以卷云状挑出,成如意的整体造型。 金达故居,小且巧,外观简陋而内庭华丽,但构架与装修明显难以吻合,据考察资料推断,该住宅建筑,最初为极普通的穿逗结构,后经重修装饰,更换了部份穿枋及其它构部件,以适应屋主身份及社会地位的变化。金达参加乡试之前,家庭经济窘迫,是其故居建筑结构狭小的主要原因。金达参加乡试中举之后,在一定的外来援助之下,家庭经济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足,这从金达中举后仅修饰原住房而不是重造宅院的史实上,可以得到证实。据此可见,金达故居不仅具有一定的建筑史学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明代时期社会史学研究价值。 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