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阁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2996
作品名称: 龙珠阁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149.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楼阁-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的珠山之峰顶。 珠山,唐时就建有“聚珠亭”,宋代更名称“中立亭”。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于景德镇珠山建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并置官署监督“贡瓷”的烧造、选拔、解京等事务。于是,以珠山为中心,在方圆1.5公里范围之内,陆续修造了御器厂的衙署、作坊、窑房以及祠、庙、亭、阁等附属建筑,龙珠阁则是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拆中立亭重建而成,当时称“朝天阁”。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更名“冰立堂”。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冰立堂塌毁,又就址建亭,称“环翠亭”。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环翠亭改名称“文昌阁”。至上世纪20年代初,珠山峰顶,仅余破屋数间,破亭一座,亭内残存“环翠亭碑”一块,山顶还散乱有明、清两代遗存的数块碑刻。1922年,安徽祁门人康特璋邀众聚资重建亭阁,经前后三年时间,至1925年阁建成,定名“龙珠阁”。阁高三层,顶层丈余见方。底层正门额枋之上贴挂由三块两尺见方白釉瓷板组合拼装的牌匾,其上以青料书写有“龙珠阁”三字。底层与二层,由门厅、两廊房、后厅组成基本的平面布局。后部二层之上,构架伸起,构成三层阁楼。阁楼为歇山式屋顶。龙珠阁的内构架、木质、通天柱咬接、梁枋、形制类同传统建筑。据考,后部底层为观音殿,借佛龛前后一分为二,前殿置瓷质观音座像,后殿龛背堆塑众神群像,漆胎贴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二层为三教神殿,置三教创始教主塑像,中为儒教仲尼孔子,左为佛教释迦牟尼,右为道教老子李耳,神像形态庄重。阁顶层供人吟诗作赋,亦可凭高远眺,饱览瓷镇风光。新建的龙珠阁,一度被作为民国江西瓷业公司的驻地。“文革”期间龙珠阁被拆毁。 自明以来,作为皇家御厂的一部分,龙珠阁就与景德镇的制瓷业产生了不可割裂的紧密关系,并逐步成为景德镇的象征。1949年以后的景德镇市制瓷业开始启用龙珠阁图案作为成瓷底款,使龙珠阁成为事实上的“瓷都——景德镇”的城徽。1990年10月,重建的龙珠阁落成开放,现为景德镇官窑博物馆展厅。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