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山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2988
作品名称: 皇山寺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145.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宋代乾德元年(963年)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皇山寺雄居在浮梁县鹅湖镇天保宋村的黄山,海拔362.7米(最高处海拔565米)。它地处黄山之巅,修林秀竹之中,地有龙虎之势。根据乾隆《浮梁县志》记载:黄山禅寺始建于宋代乾德元年(963年),僧人崇德首创,元代末年(1368年)兵焚,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浮梁籍人徐宣有碑记载,原名黄山寺,明代万历年间,进行扩建,改名为皇山寺。 据《琅琊王氏支谱》记载:皇山寺原占地面积80余亩,规模宏大,五进大厅,九十九间房。中轴线上,正大门门额上题为“黄山禅院”,内有两天井,正厅为“大雄宝殿”,后殿为“壬丙兼子午”;东轴线上有余屋、子院、仓房;西轴线上有花台、书房若干间。整个建筑飞檐翘角,金碧璀璨。历史上皇山寺在繁盛时期,僧人多达数百人,晨钟暮鼓,祷声盈耳,成为远近众多善男信女们朝拜的圣地。 门前有洗澡塘、洗衣塘、蓄水塘、玉泉池、净心池,泉水清冽甘美,不竭不溢。两岸竹影婆娑,倒映其中,给人一种水天一色之感! 距寺百余米处,还有面积约4,800平方米的月形习武场,可容数百人练武,每年秋季举行大祭时,方圆几百里朝山者云集。 传说黄山寺有个和尚住持,是江西丰城人,武艺高强,文才出众。在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他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了30多个朝廷命官和豪绅,震动了江南,激怒了隆庆皇帝,即下令缉捕,他逃到天保黄山做了和尚。三年后(即万历元年),外寇侵略中原,危在旦夕。为抵抗外来侵略,皇帝出榜招贤试武,这位和尚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计前仇,毅然下山赴京应试,并一举夺得武状元桂冠,带兵赴疆英勇杀敌,屡建奇功。退敌之后,班师回朝,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封官晋爵,和尚谢绝荣华富贵,执意回寺,万历皇帝见他主意已定,没有强留,特赐黄金2万两,和尚用这笔黄金扩建了黄山寺,将寺名改成皇山寺。 目前,遗址保存完整,进寺台阶宽6米,长5米,呈八字形。头门高3米,宽2.05米,为条石结构,大雄宝殿有3座石门,左右侧门均高2.4米,宽1.6米,中为圆门,高2.78米,宽为2.4米。遗址内石板地面、天井、石池、石柱、石级古道、4口放生池均保存完整。 在寺外还保存几座大墓葬,墓葬形式为条石块砌成,有石柱、石碑、石罗沿,为后人提供了佛教葬式实物标本,从墓碑记载可知,其年代为明代嘉靖年间。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