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坞古瓷窑址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2914
作品名称: 董家坞古瓷窑址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118.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5
主题词: 窑址(考古)-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董家坞古瓷窑址,位于景德镇市区四图里。窑址分布范围起自董家坞至朱家坞上,面积近数万平方米。1982年以来,由于在遗存上建房和铺路,堆积层遭到破坏,遗物暴露在地表。 从采集的瓷片来看,全属青花瓷。产品为碗、盘、碟等。从拣选的碗类残片复原看出,碗的造型为撇口墩式和撇口鸡心碗,碗底有釉,均书底款,款识有“大明年制”、“万福攸同”、“玉堂佳器”、“状元及第”等字样。碗心绘一圆圈,圈中书有“福”、“寿”、“万贵”、“善”、“博古斋”、“白玉帝”、“清风明月”等字样。碗壁绘有蝴蝶海马、鱼草、云气、菊瓣、蕉叶、莱菔菜、缠枝莲、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均洒脱自然,随意而成。瓷胎为白色,胎骨薄而坚致,釉色莹白透青。青花色料素雅清新,浓淡相适,明朗活泼。整个器物从造型到装饰,都于朴实中见清丽。 该窑址的产品具有明代中期和清代初期的特征,据考证,兴烧于明代中叶,终烧于清初。该窑址的产品与湖田窑同时期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区窑场的制瓷技术居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取代了分散在景德镇乡村的窑场,它是景德镇明代民窑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窑址之一。对研究景德镇城市发展史、经济史,以及明、清两代的制瓷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