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宣德官窑遗存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2840
作品名称: 明永乐、宣德官窑遗存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090.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5
主题词: 窑址(考古)-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1982年-1993年,在珠山明御窑厂周边多次发现品类丰富,数量极多的永乐、宣德遗存,其中较为重要和集中的遗存有: 1982年11月,景德镇市有关部门在珠山中路铺设管道,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考古部(陶瓷考古研究所前身)在东起中华路,西至公馆岭前的一条长约160米的沟渠中,清理发掘出明代残瓷窑1座,永乐堆积、宣德堆积共7处。残瓷窑距地表60厘米的宣德青花瓷片之下,宽2米,进深60厘米,平面约1平方米,呈半圆形遗迹,残高45厘米,横墙下端残存11厘米×15厘米的小孔5个,经对合复原,得知小孔原为6个。窑内壁和孔壁经高温烧结,均有厚0.3厘米-1.2厘米的玻化层,底部铺有一层砂渣并粘结有少许白瓷涩胎状窑具的残片,经考证为宣德烧造祭红及颜色釉的“色窑”。永乐堆积多为甜白瓷,其中部分靶盏刻或印有“永乐年制”篆文款。出土的器物有盏、盘、壶、碗、罐、爵等。宣德堆积中有红釉、青花、仿龙泉青釉等,多有“大明宣德年制”官款,出土的器物有碗、盘、壶、瓶、洗、盏等。 1983年和1984年又在上述同一地点,发掘清理出土大量的永乐、宣德官窑瓷片,出土的品类和纹饰极为丰富,出土量达10余吨,其器物有壶、瓶、罐、盂、碗、盘、缽、盒等。 1988年11月间,在明御厂西院的东司岭下清理发掘出明代窑炉5座,并在窑群西侧发现一条长约17米,宽1.5米,深2米的巷道,巷道内填满了明代遗物,在巷道底层发现明永乐、宣德官窑瓷片,此类瓷片分散在黄褐土层中并成窝状堆积,著名的宣德青花斗彩莲池鸳鸯纹盘即出土于此。同时出土的还有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碗、盘,青花填矾红花缽以及釉里红书写“永乐元年”、“永乐肆年”纪年瓷片标本和青花“宣德年制”篆款瓷片标本等。 1993年春,在明御窑厂故址东门附近,清理发掘出宣德官窑瓷片,而且都是成窝状堆积,出土物品类十分丰富,计有红釉、白釉碗盘,仿龙泉青釉和仿元枢府白釉带座梅瓶以及蓝地白、白地蓝、黄地蓝花萱草纹盘和彩饰丰富的青花蟋蟀罐等。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