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古矿遗址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2830
作品名称: 乐平古矿遗址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085.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5
主题词: 窑址(考古)-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瓷土矿,据乐平志书记载,境内有南港、丰源、礼林、上麻山、盛冲坞、大墠、山下等均有瓷土分布。经考古调查证实,丰源瓷土矿附近遗存大量宋元时期的瓷片堆积,据考证该矿最晚在五代就已开采,土质是一种由高岭石和埃洛石组成的呈白色微黄的粘土类。此外,还有一种呈灰白色块状用于制作匣钵的白土矿,分布在小陂、麻山上、周家山、王子堂等处。 青花料矿,据《浮梁县志·物产》记载:“陶用回古,本外国贡也。陂塘青产于乐平,明嘉靖格杀,遂塞。”该矿藏可能在小陂村不远处。 陶土矿,即黑粘土,主要分布在缸甏山、瀛里、上窑、中窑、下窑、万西、名口、后港、洄田等地。其中瀛里一带品质最优,开采历史也悠久,自唐迄今,一直为乐平日用陶器产品制作基地。 沙金矿,主要分布在乐安河底流沙中。古代主要产地有汰金洲(今石墨附近)、淘金滩(今戴村附近)、车子塔(今车溪村一带)。尤其是汰金洲在两晋时期名噪一时。 石灰矿,乐平石灰山不仅储量丰富,离地表近,便于开采,且质地优良,碳酸钙含量极高。主要分布在涌山、沿沟、岩前、月山、甲路坞、横路、庙前、茅坪、界首、科山、梅岩、庄前、中堡、临港等地。其中尤以涌山、岩前、甲路坞、横路开采时间最长,早在宋代这里车辘相蹱,运输不断。 煤矿,乐平不仅煤矿资源丰富,而且煤炭品种也多,有气煤、气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六种。已初步探明地质储量在两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鸣山、王潘里、狮子口、迴源岭、赵家山、官木岭、竹山里、桥头丘、万山、钟家山、桃园、涌山桥、沿沟、仙姑桥、王家桥、夹口岭、下冲坞、科山一带,走向北东,长50余公里,宽至20公里。鸣山煤以树皮质为主,为特种煤种,含油量高,可用火柴点燃,是生产焦炉煤气的理想原料,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涌山矿区各煤层的灰份含量变化则大,硫的含量也不甚稳定。据考古调查证实,涌山矿区中有不少宋代时期的井道遗存。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