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山洞遗址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2816
作品名称: 涌山洞遗址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079.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
主题词: 文化遗址-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涌山洞遗址,位于乐平市北33公里涌山镇,涌山山腰部岩洞内。洞口高9米,宽15米,长约200米。 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进行考察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在第三层中出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制品,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豪猪、黑鼠、剑齿象、犀、水牛、羊、水鹿等。 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洞遗址发现的化石属华南中更新时期的动物化石,涌山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10万年。动物化石原件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遗址为江西省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