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粑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0956
专题名称: 饺子粑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3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常言道,“北方的饺子,南方的粑”。南方的粑则以景德镇的粑独树一帜。一是口味涵盖面广;二是种类繁多;三是景德镇乃艺术之城,其造型也各异;四是具有药膳之功效。 相传吃粑是从瓷业工人中的都昌人引过来的,都昌人有个习俗,清明时做粑作为祭品,扫墓时带到坟前祭奠先人。都昌人的粑是取上等糯米,稍蒸或稍炒至米熟后磨成粉,用艾叶取汁再用沸腾的开水和艾叶汁与米粉相拌相揉,直至不粘手时,才裹好馅,上笼屉蒸。刚出笼的粑,吃起来不粘牙,满口留香,故有乡谚“上轿的媳妇,出笼的粑”。 于是景德镇的弄堂清明时各家各户都做粑,做粑时又都会在清明的前一、二天左右,我家蒸好了一笼粑给你家端去一碗,你家蒸好了一笼粑也会给我家端去一碗,各家的口味不同,渐渐地就聚众家之长,集多家之大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口味。这粑委实好吃,免不了除清明之外也要打打牙祭,于是粑不再是清明的专利了,除了糯米,还有籼米,因为打牙祭想吃粑,就必须将米磨成粉,而这蒸或炒成半熟的米,从磨里出来不是粉状,而是条状,且粘磨。磨起来显得十分沉重,一句俗话证明了“粑好吃,磨难推”。 及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种种原因,做粑从各家各户淡出了。在景德镇市原戴家下弄经营饺子粑的店铺一家连一家,市民们较习惯地把饺子粑称之为“戴家弄的饺子粑”。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