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0916
专题名称: 薄胎瓷
其他名称: 蛋壳瓷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08.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薄胎瓷俗称称蛋壳瓷,是景德镇脍炙人口、誉贯古今、蜚声中外的传统产品。它最薄的地方不到0.5毫米,以手托之,轻如浮云。古代文人曾以“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赞叹它。画在这样薄而透明的瓷胎上的纹样,隔着一层瓷胎看过去,就像云中的月影,雾中的青山,若隐若现,煞是好看。外国人说薄胎瓷是“天上才有的珍品”。 景德镇的薄胎瓷有近千年的历史。北宋时大量烧造的影青瓷,以“质薄腻”、“体薄而润”见称。元代景德镇集全国制瓷技艺之大成,逐渐发展成全国制瓷中心。到明代,则是名手辈出。据史料记载,永乐甜白脱胎和万历昊十九所制的“卵幕杯”,“薄如蝉翼”,映着光能照见指纹。从此薄胎工艺从一般制瓷工艺中分离出来,而且有了“脱胎器”、“卵幕杯”、“流霞盏”、“皮蛋盅”的专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出品的白釉薄胎瓷器,己经达到“只见釉不见胎”的真脱胎程度。 制作薄胎瓷从配料、拉坯、修坯、上釉到装匣,均属特种工艺,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修坯是其中最艰难、细致、最关紧要的一环。一般要经过粗修、精修反复数十次,就像中医把握脉象的沉浮滑涩一样,不容有丝毫的疏忽。真是争胜负于一丝一忽之间,决成败于一刀一息之上,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器毁,甚至一个大的喘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修坯工为了准确识别和掌握坯体的厚薄,采用走水验坯法,即顺着坯体的口沿滴少许清水,根据坯体上水痕渗透程度来判断坯体的厚度。薄胎中还有一种奇妙的八角薄胎碗,这种碗是规整圆形的碗身,对称正八角形口沿。据说八角碗的发明者为了保守技术秘密,在夜深人静时才开始制作,拉坯、修坯、装匣都是他“一手到家”。坯胎用纸盖着去,成品用布包着回,连使用过的窑具、渣饼都先捶碎,再趁夜深人静倒人河中。这个故事反映八角薄胎碗的制作确是一代绝技。 新中国成立后,薄胎瓷制作技术有新的进步,生产发展很快。主要在原料、工艺方面实现了重大的革新,品种由十几种发展到上百种,以前只能制作45厘米以内的薄胎瓶、口径15厘米的薄胎碗,现在烧制成功了高100厘米上下的薄胎瓶和口径90厘米左右的薄胎碗,以及高60厘米的薄胎皮灯等各种大件产品。无论在薄度、白度和装饰等方面都超过了历史水平。1983年艺术瓷厂生产的“景德镇”牌薄胎瓷荣获国家银质奖。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