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传闻来龙去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0897
专题名称: 地名传闻来龙去脉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2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昔日,陶瓷生产是手工操作,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的坯房、窑屋、红店(彩绘),许多低矮平房,遍布大街小巷,因而形成了街巷里弄多的特点。同时,景德镇历史上属浮梁县管辖,而在景德镇做工经商的常住户,大多来自邻省邻县。据调查:清末,全国计有十八个省、三十四个州(府)、六十八个市县在镇设有三十多个会馆。在这五方杂处、商贾云集的城镇,形成了许多杂乱无章的地名。 民间对地名的传闻颇多,而地名命名,大体按陶瓷、地域、姓氏命名的为多。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旧街几经拓宽,又辟山修路,建街建新村建园区,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地名也多次更改。许多旧地名已不复存在,后人也无从识记。为了将这些曾印记劳动人民足迹的历史地名和民间传闻作为历史资料收集保留下来,笔者花了一段时间,访问了本市老住户中六十五至九十多岁的老人百余人,并查阅了有关资料,现综合整理如下: 地名十字: 一心桥、二排衙、三闾庙、四旺里(泗王庙)、五间头、陆家岗、七棵树、八卦图、九黄岭、十字街。 三洲四码头: 黄家洲、拜天洲、西瓜洲。 许家码头、曹家码头、湖南码头、刘家码头。 四山八坞九条半街: 苦槠山、凤凰山、饶家山、猪婆山。 薛家坞、秧田坞、金家坞、江家坞、和尚坞、罗家坞、杨家坞、道士坞。 陈家街、青石街、蔡家街、瓷器街、棋盘街、小塘街、万年街、十字街、油榨街、半边街。 一十八巷: 玉字巷、求子巷、圣节巷、朝阳巷、哲士巷、新安巷、菠萝庵、程家巷、福寿巷、杉树巷、新家巷、太平巷、云谷巷、青云巷、惜字巷、群英巷、油盐巷、云锦巷。 据调查,城区内原有地名三百六十条,旧称的一百零八弄大都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景德镇既是山城也是水乡,沿河洲地多而大,曾是交易场所,后来人口繁衍,沿河洲地或建会馆、寺庙,或建民房,或成集市,地貌虽变,仍称洲名。 码头,反映了景德镇当年全靠水运的交通状况。明清时期,镇瓷通商天下,来镇经营瓷器的络绎不绝,水运码头每天的吞吐量相当可观。《陶阳竹枝词》云:“九域瓷商上镇来,牙竹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鹅颈滩头水一湾,驳船禾秆堆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愿郎迟去莫迟还。”可见当年水运的繁忙景象。那时,除各渡口均为来往船只停靠码头,还专设了四个装卸码头。各码头均为帮会所建,不得任意占用。搬运工人都得上帮登记,在规定的码头装卸货物。据说许家码头和曹家码头是吉安人的码头,湖南码头和刘家码头是南昌人的码头。 景德镇的变化都与瓷业密切相关,宋以前,瓷窑坯房分散四方,宋始渐向城区迁移。自明建御窑厂后,瓷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各工序配合集中,瓷窑由北南移,人口和街市也相应变化。许多地方原来是山是坞,后来变成居民区。原来的小街巷,后又集中为大街市,地名仍是原称。故有不少称山不是山、称坞不是坞、称街不是街的地名,如苦槠山、饶家山、江家坞、薛家坞、徐家街、青石街、蔡家街等都名不符实了。但这些地名却反映了江山地域的变化状况。 在景德镇的老瓷工中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的地名歌,这首歌反映了地貌的变化,也记述了劳动人民的业绩: 江南雄镇南江口,观音文昌镇阳台; 五王打坐三角井,凤凰展翅半边街; 通津桥边烟花巷,豆腐弄中斗富强; 五龙穿珠御器厂,文武衙门两边排; 风火神显龙缸弄,阜阳门外桂飘香; 陈家街上花似锦,十八小桥赛洛阳; 雄关出口屯兵马,马鞍山上摆战场; 赛宝坦上好晒宝,里村独造一长城; 瓷器街上般般有,黄家洲上摆擂台; 牛角岭上回头望,万重窑烟上天堂; 景德美景说不尽,水流鹅颈入鄱阳。 这首地名歌将景德镇的地方特点、人文、地理介绍详尽。从这简短的二十二句歌谣中,可以看出景德镇自古就是江南一大雄镇,虽曾属浮梁县管辖,因盛产瓷器,却比县城繁荣多了。原来县城至镇道经薮家岭,明景泰后始走石埭山,天顺初凿山成路,建亭台于其间,后又建观音、文昌二阁,石壁上镌“昌江砥柱”四字,其下通衢,旧有“江南雄镇”坊。登临其上,山光水色,宏伟壮观,既是陶瓷古城,也是对外开放的工商业城市。 景德镇自明始建御窑厂于珠山麓,五龙山的五座山峦朝着珠山,似五龙穿珠于御器厂。厂西南,为明制视府馆,称公馆岭。公馆二层楼,雕栏朱门,古色古香。厂东南为九江道,系巡守署,真是文武衙门两边排,好不威武。 五王庙祀华光神,原庙在御器厂东南,嘉靖年间,改庙为署,民间传说因此而得罪神,使生产不景气。《浮梁县志》有词云:“横田古庙祀华光,改替官衙事不常。到底五王灵应显,龙灯日夜闹朝阳。”旧日景德镇为陶瓷而建的祠庙甚多,如陶王庙、佑陶灵祠、师祖庙、祭师祠等,它反映了旧陶瓷业科学不发达而仰于神的观念较严重。 据传,景德镇为凤凰地,河西、三闾庙和太白园,均有凤凰山;半边街、童关栅门均有凤凰桥,传说是凤凰停留过的地方,是吉祥之地,故有“凤凰展翅半边街”之句。这仅为当时人们的遐想而已。 桂花弄位于御器厂之南阜阳门外,这里有一院栽桂树数棵,秋至桂花阵阵飘香,故有阜阳门外桂飘香之名。 陈家街位于御窑厂东南,宋建司务厅,清设监镇厅,驻有众多督陶官员。街面还设有各种店铺,十分热闹。街东南便是十八桥,清代,此为城镇中心,货物齐全,在别处买不到的东西,十八桥均可买到,真可谓“十八小桥赛洛阳”。 雄关出口屯兵马,是指把总衙的兵马经此关口至马鞍山摆战场练兵。 据说昔日赛宝坦住两窑户,一家生意做到香港,换回不少珍宝。他欲与另一窑户赛富,企图压垮对方,六月六日有意将珍宝晒于坦上。另一家窑户也不示弱,乃命儿子将桌椅洗净,也晒坦上,人不解其意,他笑笑说:“我晒的是活宝。”后来他兼营饮食店,果真也发了财。后来人称此坦为晒宝坦。 清代瓷器贸易集中在瓷器街。当年瓷器街虽是条不长的巷街,却常迎来四乡和邻县很多顾客,生意兴隆,相应的还有写瓷字、画瓷像、画红和饮食杂货、烟店、肉店之类,真是般般皆有,日夜闹市。 黄家洲原名王家洲,是贫民摆地摊卖次品瓷的地方。《陶歌》有“黄家洲上多茅器,买卖偏多倔强人。比似提篮走洲客,只能销假不销真”之句。就是这块小本生意的地盘,苏湖会馆会首徐纪伦却执意强占,引起三打黄家洲的擂台战。讼至官府,终因洲民人多理壮而获胜。洲民为首者姓黄,故改名黄家洲。 牛角岭是浮北连安徽的一座高岭,站在岭上回头眺望景德镇,旧时不知环保,数百座烟囱,窑烟滚滚直上天空。这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镇瓷兴旺景象。 景德镇的瓷业工人热爱瓷都,他们最熟悉瓷都的历史。景德镇的一街一巷、每一渡口、每个码头,无不印记了瓷业工人的足迹和汗水。工余饭后,车间、炉前,瓷工们念着老工人自编的地名歌,追忆着、流传着先辈们的业绩和斗争故事,激励着他们为振兴瓷都开拓创新的雄心壮志。 (王清华)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景德镇大部分街巷地名的称谓,并对这许多称谓与陶瓷文化的渊源及其千百年来的演绎、变迁、发展过程做了大量的考证,对每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和风光胜景作了生动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