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瓷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0158
专题名称: 南港瓷石
其他名称: 东流瓷石;浮南瓷石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097.pdf
专题类型: 矿产
产地: 景德镇市
产量: 年产量不超过3000吨
分布: 景德镇市东北22公里浮梁县湘湖乡东流村境内

专题描述

又称东流瓷石、浮南瓷石,矿体位于景德镇市东北22公里浮梁县湘湖乡东流村境内,北纬29°17′,东经117°20′。南港瓷石开采于清道光(1873)期,因临近湘湖古窑场,很有可能是湘湖附近的进坑、岭背等地瓷石采掘枯竭,向东延伸开发的新矿。1949年前有私人开采西头坑、猪栏坳、凤凰嘴、狗莲花等处,年产量不超过3000吨,为景德镇制瓷主要原料。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浮梁军分区接管,1951年命名“浮南瓷土矿”有职工300余名。经过对矿脉进行调查,先后开采的矿坑有猪栏坳、上猪婆山、下猪婆山、牛栏坳、杨树坞、箬皮坞、芭蕉坞、金钱坞、朱家坞、凤凰嘴、汪村、杨山、东头、西头、老坑、新四股、十一股、磨刀口、甑披、断腰山首等。其中以新开采的胜利坑瓷石最佳,年产瓷石7000吨、加工瓷土2000吨。1956年,江西省公安厅劳改局接管了该矿,新开采了坳岭矿点。1957年设计了一对由东向西的主副矿井,全长420米,矿床走向可延长880米,垂直延伸30米~161米,厚度4米~14米,倾向SE(南东)160°~161°,走向NE(北东)450~60°。矿床呈扁豆状、凸镜体,矿产储量74.5万吨。但质量不及胜利坑。 南港瓷石品质优良,自开采之后的一个世纪以来,是景德镇最优质的瓷石原料,南港瓷石由南河流域水碓和机碓加工成砖块状的不子,习惯称“南不”,在景德镇瓷业中有极高的声誉。多用于制上等瓷器,占坯胎用量中的50%左右。20世纪60年代以后,陶瓷生产发展,南港瓷石矿优质原料日渐采尽,遂向柳家湾、宁村开辟新资源。南港瓷石矿脉还有待进一步延伸勘探和发掘。 南港瓷石矿体呈墙状和透镜状,侵入于前震旦纪之变质岩中,由酸性浅成浸入火成岩受后期热液浸蚀而形成的脉状细晶岩矿床。矿体走向NE—SW,倾向150°,倾角66°。原矿为灰白稍带绿色之岩石,呈斑晶状结构,断面贝壳状,并稍发闪光,莫氏硬度4。未见有柏叶纹,而且有较大的(0.1毫米,个别处0.7毫米)白云母鳞片。矿物组成为石英(~58%)、水云母类矿物(~27%),高岭石(~12%)和少量碳酸盐(~3%)。含有以斑点状散在的云母矿物,有大小不匀的石英颗粒与碳酸盐颗粒的集合体,石英颗粒一般为0.03毫米~0.05毫米,最大0.5毫米。碳酸盐颗粒一般为0.1毫米~0.2毫米,最大达0.5毫米,充填在石英颗粒间的基质是呈束性的云母,偶尔可看到呈极状的云母。南港瓷石颗粒较细,含有一定量的高岭石,成形性能较好。1330℃煅烧已瓷化,颜色白、稍带青,表面有黑色斑点。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