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月叶龙春、王丰庆建立皖赣边根据地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唯一号: 140432020230000032
事件名称: 1934年3月叶龙春、王丰庆建立皖赣边根据地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15.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34年3月8日
结束时间: 1934年3月

事件描述

程家山地处浮北边沿山区,山路可通两省五县。1934年3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赣北游击大队以大队长叶龙春、政委王丰庆为首的100多人来到程家山,建立以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根据地。7月中旬赣北特委在浮梁清溪章家祠堂召开八县工农革命团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皖赣边苏维埃政府”、“皖赣边军分区”。王丰庆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周成龙任军分区司令员,柳真吾兼任军分区政委。会议决定继续开辟根据地,扩大苏区;进一步扩大红军;实行土改分田;各地工农革命团改为苏维埃政权;分田地的斗争进一步发展,土地分给农民,边区建设生机勃勃。国民党当局对此惊惶不安,一方面加强军事包围,一方面加紧经济封锁。1934年5月敌军尉迟团由九江进至河西县沽演。8月底,敌军邱团向浮梁的黄坛、中堡、港口等地进攻,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向程家山中心苏区逼进。10月,国民党当局陆续调集49师、55师、新编第7旅、邱团、李团、尉迟团等15,OOO余兵力,先后进入程家山根据地周围。尉迟团占领英溪,内部则有叛徒带领楚岗义勇队从龙源大寒岭偷袭程家山和龙源的特委机关,烧毁了三栋苏维埃政府机关的住房,包围了军分区供给科被服厂,进攻已转移至龙源大山中之胜人塘的特委财政部。此后,楚岗及各地反动义勇队经常趁机到龙源偷袭杀害共产党工作人员。11月下旬,敌军乘红七团向赣东北苏区转移之机,从清溪、楚岗、英溪、小源、夏田等分五路向程家山发起攻击。红军独立师、地方游击队及人民群众,在特委领导下展开了保卫根据地的浴血苦战,终因敌众我寡,特委机关被迫转移。此后,敌军组织了“清乡委员会”实行“五户联保”制,反攻倒算,残酷杀害革命群众和红军家属,程家山60多户人家被杀害50多人,7个自然村几乎焚为平地。安置在槎口红军医院养伤的30多名伤员被石溪义勇队放火烧死。11月底,皖赣特委机关被迫向皖南秋浦转移,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皖赣边苏区几乎全部落入敌人的魔爪。柳真吾等突围后,在都湖鄱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周成龙、王丰庆、匡龙海等则率部辗转于皖赣边的崇山峻岭,与后倪南山、江天辉等人合会,在崇山峻岭中建立据点,在皖赣边区展开新的斗争。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

重要人物

叶龙春
相关
王丰庆
相关
周成龙
相关
柳真吾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