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第一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教育志》
唯一号: 140431020230000778
机构名称: 景德镇市第一小学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14/001
起始页: 0052.pdf
前置机构: 私立新安小学
起始时间: 1944年

机构描述

一小校址在中山北路,其前身是民国33年(1944)春由徽州旅景同乡会创办的私立新安小学。今校址所在地为徽州会馆,亦称新安书院。学校以“求实”为校训,重教学质量。1949年解放后,新安小学立案续办。1951年改为公立,从今名。1962年,江西省教育厅定一小为重点小学,并呈报中央教育部为全国重点小学。现属珠山区辖。学校占地面积405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3平方米。 解放二十多年来,一小在数量上有很大发展,在质量上有很大提高。1949年有209名学生,10名教师,现在发展到学生1449人,教师61人。教学质量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中获得稳步提高。1954年,推行北关黑山小学的教学经验,进行“集中识字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1960年,进行“五年一贯制”试验,之后,省教育厅定为教学改革试点和第一批试行《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小学。试点工作获省市领导肯定。“文化大革命”之后,教师得到充实,各项实验方兴未艾。1976年,进行“三算”(口算、笔算、珠算)教学实验;1980年起继续采用景山、黑山和中央教科所编的两种语文实验教材进行教学,经多次验收均取得满意效果。1982年3月,中共:省委书记马继孔到校视察时,称赞一小教学实验搞得好。近几年来的{“尝试法”教学、“发散思雒’’教学、语文“听说训练”、自然常识实验、“整体教学”改革实验,均取得一定经验。1979年以来坚持电{教实验,定为市电化教学实验学校,在单科实验和专题实验中创造了经验。学校自制教具“反比例”幻灯片在1984午全国小学数学电教研讨会上获教学幻灯片二等奖;语文,数学和自然幻灯片多次在获奖。 一小在文『本卫生、勤工俭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颇具特色。五十年代起,学校逐步形成对学生参加劳动,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和科技兴趣小组等全面安排的制度。近几年来,第二课堂活动逐步开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方面取得较好成绩。1979年中央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在杨州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授一小“体育卫生先进集体”,之后,试行中小学体育卫生《暂行规定》,经江西省教育厅、卫生厅、体委在景市召开的全省“检查验收会议”验收,达到优秀标准;1981年团中央命名校少先队为全国“红花集体”。1985年,一小儿童歌舞《蚂蚁歌》参加全国少年儿童业余歌舞、学校剧、幼儿木偶剧(录象)比赛,获二等奖;在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中,二名学生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获“优胜”奖。近几年来,学校多次评为市“文明单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教育志

《景德镇市教育志》

《景德镇市教育志》是一种记录和总结景德镇市教育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旨在提供教育相关的统计数据、政策规划、教育改革、师资培养等信息。教育志通常包含对教育系统的描述、教育政策的分析、教育改革的实施情况、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组织结构、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学生的招生和毕业情况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