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勒功街业余赣剧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1020210001935
机构名称: 浮梁勒功街业余赣剧团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35.pdf

机构描述

勒功街是浮梁一个古老镇市,宋代以来称勒功市,清末以来改称街,皖、赣公路绕村而过,昌江上游于村前经过,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山林覆盖,盛产粮、茶,历来是浮北政治中心,浮梁县第五区公所,新政乡公所,田粮办事处,区中心学校,均设于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形势发展,政治中心慢慢转向经公桥、蛟潭。从此以后,日趋萧条,七十年代连乡人民政府也搬迁杨家坂,但是勒功仍保留九龙卫生所、九龙粮油管理所、九龙中学、九龙商店等单位,200多居民住户,仍然兴旺。 由于勒功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迫切需要文化生活,兼之浮梁人民,有着爱好赣剧饶河戏传统习惯,听到锣鼓响脚步痒,听到胡琴拉口中就要哼唱。这些曲调唱来,就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劳动人民群众工作、劳动闲暇之余,走路散步,随便哼唱赣剧曲调是常亊,可见对赣剧爱好非同一般。勒功赣剧在明末清初就逐渐萌芽了,但无法追溯,民国十八年即公历一九二九年,王汉文为首组织赣剧戏班,在浮北颇有声誉,一呼百诺,爱好者六十多名,青壮年自告奋勇报名参加,甚感荣耀。聘请王礼和为师傅,大家对他非常尊重,王师傅对戏剧非常精通,生、旦、丑、净,九脚头样样行,文、武乐器件件皆能,是个多才多艺全能师傅,当时学习演出剧目:《满堂福》、《龙凤阁》、《全家福》、《青石岭》、《破庆阳》、《父子会》、《过昭关》、《战长沙》、《定军山》、《黄鹤楼》、《打鼓骂曹》、《凤凰山》、《二度梅》、《破洪州》、《节孝图》、《降天雪》、《碧玉簪》、《三司会审》、《樊江关》等。以前封建社会,地方乡俗,每年春祈秋报(正月、八月)迎神还愿祈吉祥,在正式开演之前,首先要摆八仙,让全台子弟亮相,八仙以后招财进宝,次而魁星点斗,再次出开台佬,然后开始正本演出,在摆八仙以后,要托红纸包包(钱币)上台,送交为首或者师傅。八仙有文、武八仙、财神八仙、九老八仙、天官八仙等。 勒功剧团在浮梁声誉颇高,远近慕名,经常在浮北地区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并且被邀请前往安徽省贵池、祁门演出数十余场,受到高度赞扬,载誉归来,流传至今。 师傅王礼和是个多才多艺的老艺人。外号称猴子师傅,猴子是聪明动物,表示王礼和是个聪敏非凡的文艺人才,他胸中有赣剧一百一十三本,并不夸张,五十多年的文艺舞台经验,他的弟子遍布祁、浮、鄱、至。祁门高塘、汪村、新安、坑口、箬坑、桃符等,浮梁地区尤为广泛,江村乡的江村、严台、柏川、沽演牛洲、柏林、溠口、龙潭、法京、峙滩、兴田、夏田、西湖、建坪、叶村、九龙乡查村、榔田、沧溪、勒功等弟子千余人,教戏四、五十余场,到处受到尊重,例如嵯口朱邦道(浮北大绅士),都非常尊重,赞不绝口,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材。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二年春,王礼和师傅晚年在勒功街家中休养。为继承饶河戏传统,培养接班人,当地大队领导黄接寿、王其昌,非常重视,再一次组织勒功业余赣剧团,大队抽出一名副大队长计天佑,兼任剧团团长,还有党支部组织委员王兴田协助剧团工作,又请出师傅王礼和。演员五十三人,经过几个月刻苦学习磨练,涌现出优秀演员计天佑、王再修、计天才、王时长、王巧生等。大队为了鼓励和鞭策演员,从公共积累中支出八佰元,当时是一笔可观巨款,到景德镇市赣剧团购买衣箱道具。 当时所学的剧目有:《龙凤阁》、《祭风台》、《木门道》、《芦花荡》、《破洪州》、《万里侯》、《鸡爪山》、《双潼台》、《银桃记》、《杨七郎招亲》、《跑城》、《乾坤带》、《打龙袍》等。 一九五三年庆祝土地还家,颁发土地证照。这是人民大喜事,因此热烈庆祝演出,远近七、八十华里亲朋戚友,赶来看戏,盛况空前,特别是王礼和师傅村外的徒弟,想来看戏又想做戏,都想尝试穿一穿新买来的戏衣,其乐无穷。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五年,连续三年,经公桥供销社、峙滩供销社、江村供销社,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为了活跃市场,先后分别邀请剧团前往演出,受到热情接待,分别赠送过锦旗三面。 勒功农民业余剧团,一直活跃在浮北农村文化阵地,农闲和春节期间以及重大喜庆节日,坚持演出,为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剧团解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新的政治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勒功村委会,为丰富群众的文娱生活,于一九八二年初再次恢复组建勒功农民业余剧团。剧团由村委会村长王根元担任团长,从波阳请来郑天年师傅,虽然年龄不大,却很稳重,有水平,文艺素质较高,能够胜任教戏工作,对待演员如兄若弟,一视同仁,和蔼可亲,没有师傅架子,受到演员尊重,在教戏上循循善诱,耐心教诲,因此演员进步很快,兼之村里还有上届老前辈健在,如章加栋、王佑生、王再修、计天估等师傅帮忙辅导,文、武档、管弦、胡琴师傅有王铭会计、王志达老师、王佑民师傅,还有江荣昌曾为剧团修理制造道具,刀、枪、剑、戟、弓、箭、长矛,甚至还有无私奉献的冯安盛、王金年为剧团服务,烧水烧茶,叫人打杂,辛勤跑路。由于具备上述许多条件,所以剧团很顺利排练,很快地成功演出,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勒功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群众,不惜代价经安徽祁门服装厂,代为联系,赴山东戏剧服装厂购买了一批衣服、盔头(帽子),花了八仟余元。一九八二年参加学戏演员40多名,个个年轻俊秀,嗓子好,时代不同了,女角色也不是以前男性扮演了,此时她们经过努力学习,自信心强,师傅辛勤教诲,涌现了一些新秀如王明昌、王玲玲、王芬芳、王桂桃等。这次学的剧目有:《满堂福》、《双贵图》、《双潼台》、《花田错》、《生死牌》、《沉香扇》、《恩仇记》、《八仙飘海》、《花亭会》、《金水桥》、《辕门斩子》、《拾玉镯》、《陈姑赶船》等。 一九八三年景德镇市蛟潭区举行春节文艺汇演,《辕门斩子》,荣获第二名,获锦旗一面。 勒功业余赣剧团还经常演出现代戏,早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剧团就演出了现代戏《新王大娘补缸》、《打击侵略者》、《送郎参军》、《兄妹开荒》等,演遍浮梁五、六两区,江村、严台、诰峰、柏川、嵯口、仟林、沽演、峙滩、流口、龙潭、勒功乡石溪、沧溪、查村、榔田、前丰、白毛港、其山、油术。祁门坑口、潘村等,当时青少年演员有王志远、王满英、黄凤弟等,被誉为天号演员,每次演出受到群众好评。 六十年代处在“文革”时间,帝皇将相才子佳人的形象,被赶下舞台,大演工、农、兵。此时大队干部王春桢、王根元等同志,倡导组织剧团大演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江姐》等革命现代戏。除在本村演出外,也应邀到兄弟大队演出,受到热情接待和好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勒功业余剧团的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景德镇日报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五日第一版曾报道《勒功街上丝竹声声》,称赞勒功大队业余剧团的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