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赣剧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1020210001914
机构名称: 景德镇市赣剧团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18.pdf
前置机构: 上饶专区赣剧二团
起始时间: 1950年3月

机构描述

1949年9月,流散在乐平、波阳、万年等地的饶河戏班“小京舞台”、“同春舞台”以及“太子班”(业余戏班)等的艺人,先后相邀到景德镇,在私人合股经营的“泰安戏院”演出,生活十分困难。1950年3月,中共景德镇市委接受省文联石凌鹤主任的建议,指示市总工会接管该戏院,改办“工人戏院”,5月1日正式公演。1950年夏,省文联委员程耘平及武建伦、程南豪、叶红等来戏院开展戏改工作。1952年4月,《工人戏院》由政府接管,戏班改为《上饶专区赣剧二团》,由专区文联主任流沙任团长,不久由王仕仁任团长,李福东任副团长。1953年6月,景德镇市升为省辖市,剧团改名为景德镇市赣剧团。1954年4月,剧团登记为民营公助的民间职业剧团。1956年2月,被批准为地方国营剧团。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剧团古装戏衣箱被毁,资料散失,老艺人及主要演员多被批斗,1968年10月,剧团被撤销,演职员多被下放农村,少数并入市文艺工作团。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9月,省、市批准开办了“江西省文艺学校景德镇市赣剧班”,并相应成立了“景德镇市赣剧团筹备小组”,1982年11月,正式恢复剧团建制。1988年11月,在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中,为调整布局,经市政府批准,赣剧团再次被撤销。 这个剧团艺术上的特点是传统剧目和表演家底厚实,人才济济,荟萃了赣剧·饶河戏的精华。 一方面,剧团保存了丰富的传统剧目,据1961年11月统计:能演出的整本戏211个,单折戏187个,共计398个。同时对挖掘传统剧目摸底,有整本戏158个,单折戏282个,共440个剧目可以挖掘。有不少古老剧目近于失传,但该团尚能演出,如:《万寿亭》,该团在当时就常演出。可惜“文革”动乱,使不少当时挖掘的传统剧目重又失传。 历年来,剧团参加江西省各类会演,也多为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如:1954年10月,以《打金枝》(聿人,舒羽整理,程履芬导演),《桃花装疯》(蔡烨邦整理导演),《水漫金山》、《《张三借靴》等四个剧目,参加江西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好评。高金水(饰《打金枝》中唐王)获优秀表演奖,陈桂英(饰《打金枝》中的公主),彭德才(饰《打金枝》中郭瑗),石书昆(饰《打金枝》中郭子仪),王耕梅(饰《桃花装疯》中桃花),侯仙梅(饰《张三借靴》中张三)分获表演奖。乐师王元澄获音乐奖,老艺人马火泉获艺术劳绩奖。高金水演唱的《打金枝》唐王唱段,被录制成唱片发行。1959年,邹秋太、王典水演唱的《二进宫》,邹秋太演唱的《打金枝》唐王唱段也被录制成唱片发行。 1959年5月,演员洪兆宁、程素娟、郑天凑参加江西古典戏曲汇报团,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小剧场演出《法场生祭》(弋阳腔《卖水记》之单折,徐荷生整理),受到关注,梅兰芳等著名艺术家、专家上台接见了演员。 1960年,参加省第三届(首届青年演员)戏曲会演,青年演员洪兆宁(饰《桂枝写状》的李桂枝),潘森祥(饰《打狼屠》的庞希贤),李庭璋(饰《打狼屠》的庞郝氏),分获表演奖。 1963年1月,全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戏剧家田汉、周贻白、郑君里、安娥等人,于17日晚观看了该团演出的传统戏《覆水记》(舒羽整理、程履芬导演),高度评价了饰演崔氏的陈桂英同志的表演艺术。 1963年7月,《齐王哭殿》(曹兆祥整理改编,程履芬导演)调省汇报演出,受到好评。 此外,剧团也积极组织创作新戏。1958年10月,以《混天起义》(程耘平编剧,原名《夏廷宜》,程履芬、吴留义改写,程履芬导演)参加省第二届戏曲会演,获节目演出奖,彭德才获表演奖。1962年2月,程履芬移植导演的《女巡按》(根据田汉原著《谢瑶环》改编移植)连演40多场,受到观众欢迎,并获市文教局多项奖励。剧团还积极排演了不少现代戏剧目,如:《刘胡兰》、《雷锋》、《苦菜花》、《丰收之后》、《江姐》(连演40多场),《山乡风云》、《社长的女儿》、《红灯记》、《平原作战》等。1982年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柳河情深》(编剧王建民、吴文治,导演王秀凡)参加市会演,获多项奖励。剧团还曾改编排演了一批连台本戏,如《天宝图》、《拾扇图》、《三门街》等,曾出现观众午夜睡守票房,排队购票的盛况。 另一方面,剧团保留了一大批知名度颇高的老艺人,其中有首屈一指的赣剧·饶河戏音乐家王仕仁,还有最后一批高腔演员高金水(正生)、李福东(二花)、龚泰泉(老旦)、郑瑞笙(小生)、俞六喜(小旦)、徐双林(小丑)、马火泉(小丑)等人,这批人于1952年秋,均奉调赴省,参加组建江西赣剧团(当时为江西实验剧团)和江西省文艺学校(当时为江西省赣剧演员训练班),多留省任教,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如:当年他们曾与信河戏演员一道,代表江西省赴武汉参加中南区戏曲会演,龚泰泉主演的《太君辞朝》获优秀表演奖,并与郑瑞笙代表江西老艺人赴北京参加了国庆宴会,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1958年,中国戏曲研究院选中赣剧老艺人李福东的折子戏《江边会友》(李饰尉迟恭),于9月赴北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资料片。这批老艺人为弘扬赣剧传统艺术,培养接班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多已在六、七十年代先后作古。 一批老艺人调省后,剧团仍保留着雄厚的艺术骨干力量,不仅有老艺人,而且一批中青年艺人逐浪崛起,名闻遐迩,如:邹秋太、彭德才、陈桂英、王耕梅、王元澄等人都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 由于家底丰富,班底整齐、功底扎实,早在1951、1952年,就先后派出老艺人,著名演员帮助波阳、乐平赣剧团建团。以后历年来,又经常派人到波阳凰岗、油墩、田坂街、金盘岭等和本市的港口、福港、经公桥等农村业余剧团进行辅导排戏。并积极上山下乡,到偏远的山区演出,同时,学习雷锋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为赣剧艺术的普及提高服务,受到群众欢迎。1962年1月,还热情接待了黑龙江省赣剧团近三十人组成的实习学习小组,传授排练了传统戏《卖水记》、《齐王哭殿》等剧目,得到好评。 1958、1960、1966年,剧团先后三次赴湖南、湖北、安徽等省的城镇巡回演出,受到欢迎,扩大了影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石凌鹤
相关
程耘平
相关
武建伦
相关
程南豪
相关
叶红
相关
流沙
相关
王仕仁
相关
李福东
相关
高金水
相关
陈桂英
相关
彭德才
相关
石书昆
相关
王耕梅
相关
侯仙梅
相关
王元澄
相关
马火泉
相关
邹秋太
相关
王典水
相关
洪兆宁
相关
程素娟
相关
郑天凑
相关
潘森祥
相关
李庭璋
相关
田汉
相关
周贻白
相关
郑君里
相关
安娥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