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唯一号: 140430020230000399
人物姓名: 唐英
人物异名: 字:俊公;号:叔子;字:隽公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1222.pdf
性别:
出生年: 1682
卒年: 1756)
籍贯: 关东沈阳

传略

唐英(1682-1756),字俊公,别号叔子、又字隽公,曾号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等,自号蜗寄老人,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 唐英自16岁始供奉养心殿,过着宫廷侍从生活达20余年之久。雍正元年(1723),42岁时授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六年,奉命来景德镇御窑任驻厂协理官,开始佐理陶务。唐英一来景德镇,便到工匠中与他们共同生息,聚精会神、苦心竭力地钻研陶瓷技术。经过三年,很快地掌握了瓷业生产的物料、火候和它的变化规律等诸多知识。唐英致力于制瓷工业的总结和改革,他绘制《陶成图》,并注重对实物的保存与研究,把僧明寺明万历年间制的青花龙缸移到“佑陶灵祠”,还写了《龙缸记》。 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作《陶成记事》并汇集《瓷务事宜示谕稿》,作序刻于石。乾隆元年(1736年),以淮安关使兼总理陶务。 唐英时年已过半百,但他亲领窑务,以工匠为师,勤奋好学、勇于实践、不墨守陈规、大胆革新,将极大的精力投身于瓷器烧造工艺技术的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他先后在景德镇21年,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对景德镇的瓷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景德镇陶录》评价说:“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厂窑至此,集大成矣。”唐英不仅对于原料精选、釉料配方、烧窑火候能很好掌握,而且在创制新品种、仿造古名瓷方面,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集萃了各方面的精华。他所督造的瓷器,器物繁复,釉色齐全,技艺精湛,一些名瓷佳器已成为历史珍品,被称之“唐窑”,誉为“国之瑰宝”,珍藏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 唐英在文学、艺术上的修养,也有助于其在制瓷上的成就。他督陶期间,每到之处,多题诗留赋,或抒情,或记事,流传下来不少轶事名篇。他编撰《陶冶图说》,制图20幅,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记载,全文虽只4500字,但图文并茂,已流传欧洲诸国。 唐英的著作与事迹记载,除他本人编辑的以外,尚有顾栋高编选的《唐英诗文》和由唐英自题的《陶人心语》,有1973年郭葆昌编的《唐俊公先生陶纪年表》,近年又有傅振伦、甄励重订的《唐英瓷务年谱长编》。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