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澈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唯一号: 140430020230000010
人物姓名: 汪澈
人物异名: 字:明远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326.pdf
性别:
出生年: 1102
卒年: 1165
籍贯: 浮梁桃墅

传略

汪澈宋徽宗崇宁初年至孝宗乾道初年(公元1102—1165年),字明远,浮梁桃墅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为秘书时,奏对称旨,任监察御史,进为殿中侍御史,特赠鞍马。当时,边境侵扰,正值议和,他向朝廷提出“养民、养兵、自治、预备”的建议,认为“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必须“务选实才,不限资格”,又揭露镇江大将刘宝十罪。时值金国使者高景山寻衅,他上疏认为,天下形势强弱成败是变化发展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皇上屈己求和,厚赠金银和丝绸等物,而他们反出恶言,侵略我国。希望皇上英明果断,加强防备,布告天下,上下一心,才能同仇敌忾。不久,由御史中丞出为湖北、京西宣抚谕使。他点精兵,战守襄阳重地,敌将刘萼拥兵十万,扬言先取荆南,后夺武昌。他令部将严护武昌,自领兵协江南令吴拱与敌军大战于汉水,敌军溃逃。不久,金主亮死。汪澈要求出兵与荆襄军夹攻,兵还未出发,而金新主罢兵求和。皇帝诏澈入朝为次相,任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共同辅助皇室。孝宗即位,决意恢复被金兵侵占的失地,以澈督军荆襄。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任资政殿学士,不久任枢密使,在任二年。以后曾知鄂州兼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终年63岁,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

相关专题

安抚使
职位
安抚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