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唯一号: 140430020230000009
人物姓名: 佛印
人物异名: 俗姓:林;小名:丁原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325.pdf
性别:
出生年: 1031
卒年: 1098
籍贯: 浮梁浯溪都

传略

佛印 (公元1031—1098年):俗姓林,小名丁原,浮梁浯溪都人。出家后,名了元,号觉老,又称宝觉禅师。佛印是宋神宗赐的法号。他自幼天资颖悟,五岁能记诸家诗三千篇,邻里称为神童。十二岁到县治城北的宝积寺出家。 佛印出家后,仍对诗文耕猎不辍,故其文学与佛学造诣都很深,曾云游各地。十七岁(1047年)谒园通讷禅师,被补为书记。十九岁(1049年)在庐山谒开先暹道者,受到暹的称赏。二十八岁(1058年)住江州承天为开先嗣。后又到淮之斗方、润州的金山、焦山,袁州的大仰等寺。元丰中(1078~1085年)主持镇江金山寺;苏东坡每经过镇江,都要与之交谈,至今金山寺尚存有佛印主持兴建的妙高台和苏东坡受佛印所托书写楞伽经的楞伽台,特别是金山寺内还存有苏东坡赠给佛印的玉带,被列为该寺的四宝之一。他曾奉诏进京入官,因讲经称旨,神宗赐紫袈裟及高丽磨衲金钵。 佛印在浮梁的时间远不如在外地多,但本地亦有不少遗址。如宝积寺、佛印湖、佛印柏等,原来还有“三贤堂”,祀东坡、山谷、佛印像。现除佛印湖外?寺只剩残址。佛印与东坡等常有诗文往来,东坡文集中就有东坡与佛印的诗文书信共十几件,诗文中多互相倾慕之言,说明两人友谊之深。 明代散文家魏学?伊的《核舟记》中,详细地刻划了东坡、山谷、佛印三人的形象。其中讲:“佛印居右”、“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屈左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历历可数也”。 佛印在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正月四日,一笑而逝,终年六十七岁。由于他生性诙谐滑稽多智,故为那些自命为正统的达官要人所不容,未入正史与高僧传,但他的事迹却散见于野史,传说广为流传。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