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苏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861
人物姓名: 杨苏明
人物异名: 别名:杨美利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5/001
起始页: 0112.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40年2月
籍贯: 河北省涿鹿县
非亲属: 杨海生

传略

杨苏明,女,别名杨美利。原籍河北省涿鹿县,1940年2月出生于景德镇。现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专职从事陶瓷雕塑创作设计和研究。现任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杨苏明1955年考入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1958年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专科提前毕业,后分配到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雕塑组,师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瓷雕高手杨海生先生,专攻陶瓷捏雕创作和技法研究。早在六十年代,她参与制作北京人民大会堂艺术瓷雕《百花齐放》大花篮,即显示出精巧的技艺。由她个人创作的作品挤浆《菊花》瓷盘、粉红釉捏雕挂盘、高白泥捏雕花篮、《竹·菊花》花架,选登于《景德镇瓷器》专集,并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杨苏明从艺30余年,她的捏雕作品以造型逼真,手法细腻见长。她勤于探索创新,继承传统而不为传统束缚,借鉴中国画和其它姊妹艺术的技法特长,在捏雕的取材、技巧、表现对象和装饰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 杨苏明善于充分利用陶瓷色釉、色泥、釉下彩、青花的材质美和色彩美,致力将捏雕作品由素色向彩色发展。在画面组合上,由原来的朵花、折枝花,向串花、组花、花丛等复杂造型和装饰方式发展,主体画面更加完整、生动。在技法上,根据不同题材的需要,运用捏雕与堆雕、镂雕、圆雕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立体感,拓宽了捏雕创作领域。 杨苏明的捏雕作品,既有丝发之细、蝉翼之薄、花蕊之美、蝶翅之艳,以精工细巧而享誉瓷雕艺坛的特技,又有提炼概括、古朴豪拙的手笔。她兼长于堆雕、镂雕,对绘画学有所好。1977年,以她和涂金水为主,为毛主席纪念堂制作瓷雕花篮,高1米4,宽1米2,以其硕大而精巧得到嘉奖。她的捏雕作品《菊花》扁肚瓶,突破了已往花篮、花架的传统模式,首创以瓶体为依托的新形式,获得1979年景德镇市“迎春展瓷”优秀作品奖。 杨苏明的获奖作品主要有:《荷叶蜻蜓》花插,1978年获全国工艺美展二等奖。蓝釉捏雕《菊花》150件梅瓶,获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霁蓝捏雕《荷花蜻蜓》瓷板、捏花《荷叶》烟缸,分获景德镇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二等奖。《荷叶》8件头文具,获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日用瓷大奖赛”设计奖,并获景德镇市首届“巾帼杯”大奖赛优秀作品奖。 杨苏明的捏雕作品,先后在《陶瓷美术》、《景德镇瓷器》、《澳门日报》、《文汇报》、《中国陶瓷》、《江西日报》、香港《大公报》、《艺术陶瓷》等报刊画册发表。江西电视台以及景德镇电视台“瓷都揽胜”专题节目对她的技艺和作品专题报道。1989年,她的霁蓝釉捏雕《菊花》500件瓶,参加比利时“天地展”展出,被比利时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收藏。捏雕《孔雀牡丹》,1986参加香港“景德镇陶瓷名人名作展”,受到《大公报》好评,并被日本收藏家珍藏。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出版者: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选编介绍了173名活跃在当今景德镇瓷坛画苑的名家、高手、新秀,旨在为海内外提供一本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史料性的工具书,为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展览展销提供资料借鉴,为后人留下翔实可性的文字史料。本书坚持既有广泛性又有代表性,从严掌握入选标准,第一卷重点介绍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在1992年12月底以前被评聘或获称号的教授、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副研究员;正式授誉的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第二卷重点介绍从艺30年以上并获市级专业奖的工艺美术师、讲师;获市级一等奖或连续3次获市级以上专业奖者;自学成才技艺拔尖者。

阅读

相关专题

会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