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848
人物姓名: 潘文復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5/001
起始页: 0086.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38年9月
籍贯: 江西省波阳县波阳镇
亲属: 潘陶宇;潘庸秉;田慧棣
非亲属: 张志汤

传略

潘文復,男,原籍江西省波阳县波阳镇,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1957年高中毕业,在景德镇第七工业社学画瓷器,拜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张志汤先生为师,从学粉彩山水,受其器重,得其真传。 1958年,潘文復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成为首届学员,1962年,大学毕业自愿选择分配在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研所,专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他现为艺术瓷厂总工艺美术师,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1 978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他自幼生长在陶瓷美术世家,叔公潘陶宇为清末民初粉彩瓷画名家,画艺影响远大,父亲潘庸秉是名重一时的陶瓷美术家。受家学影响,又得益张志汤培育,他秉承天赋,好学求进,大学毕业不久,成功地创制了高温色釉彩绘,开拓全新的陶瓷装饰语言。至七十年代,已能娴熟驾驭这一技艺,创造出许多自然隽美、意境高远的瓷艺佳品。 他擅长高温色釉装饰,有厚实的传统粉彩瓷画功底,善于表现山水、人物、花鸟,作品既体现材质的自然美,又具有工写瓷画的意趣。他熟练掌握运用色釉7大类30多种色调的性能,并运用于陶瓷装饰。1983年,经有关部门鉴定,确定其10多年前创制的粉红、青绿、淡蓝、淡黄五彩玲珑瓷,为国内首创。 他的代表作品色釉装饰《金色桂林》300件梅瓶,曾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二次全国陶瓷艺术展览,并于1978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作品评比一等奖,江西电视台、《光明日报》均作专题报道,称其作挖掘了色釉新生命,开拓了色釉瓷画的崭新篇章。 潘文復潜心创作,陶醉于挥毫运笔间。先后创作了《井冈山》、《春雨》、《桂林山水》、《山村新貌》、《丽人行》、《西厢听琴》、《黄山》、《晚霞印象》、《牵牛花》等大型色釉装饰、粉彩皮灯艺术瓷,受到国内外工艺品馆藏机构及收藏爱好者的注目并予收藏。“色釉粉彩”的研究创制,不仅保留了粉彩瓷画特色,而且适于大量生产。他的这一成果,为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参与创作的玲珑斗彩33公分斗笠碗、釉下彩《山水》150件双耳鸡心瓶,在首届景德镇市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同时,另有2件瓷艺佳作获二等奖。其青花斗彩《蝴蝶缠枝海棠》薄胎碗,1983年获全国陶瓷同行业评比第二名。 日本客人曾以4万元人民币重金购藏了他与妻子田慧棣合作的青花斗彩《松、竹、梅》800件大花瓶。 1990年,他被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瓷国明珠》、《瓷都艺星》均专题专版评介其人其作。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出版者: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选编介绍了173名活跃在当今景德镇瓷坛画苑的名家、高手、新秀,旨在为海内外提供一本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史料性的工具书,为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展览展销提供资料借鉴,为后人留下翔实可性的文字史料。本书坚持既有广泛性又有代表性,从严掌握入选标准,第一卷重点介绍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在1992年12月底以前被评聘或获称号的教授、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副研究员;正式授誉的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第二卷重点介绍从艺30年以上并获市级专业奖的工艺美术师、讲师;获市级一等奖或连续3次获市级以上专业奖者;自学成才技艺拔尖者。

阅读

相关专题

会员
职位
高级会员
职位
协会理事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