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833
人物姓名: 周国桢
人物异名: 别名:周邦林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5/001
起始页: 0056.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31年7月
籍贯: 湖南省安仁县

传略

周国桢,男,别名周邦林。原籍湖南省安仁县,1931年7月出生于湖南安仁牌楼乡。幼年家贫,酷爱艺术,初中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后进长沙华中高艺,1950年转入苏州美专,20岁考取中央美院雕塑系,曾2次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初露艺术才华。 1954年,周国桢放弃毕业留校机会,自愿来到景德镇,率先打破传统观念,创作了《弹弓手》(获省青年美展一等奖)、《红绸舞》、《迎春》等充满浓郁现实生活情趣的陶艺作品,博得人们喜爱,给千年瓷都陶艺创造注入了新鲜活力。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六十年代,他始将千百年来受宫廷意识束缚的高温色釉巧着于简洁、单纯的瓷雕形象,开拓性地打破了陈旧的形色二次相成的表现手法,挖掘出高温色釉新生命,创建了全新瓷雕语汇,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曾于1956年与浙美教授周轻鼎相处半载,得益其动物写生技巧,逐创造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瓷塑“动物世界”,1963年在上海动物园,首次举办陶瓷雕塑作品个展。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独立》、《母子羊》、《波斯猫》、《西班牙舞》、《下山豹》等。1979年,应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之邀,参加了在首都举办的“小型雕塑联展”,以其具有深刻生活内涵的感染力,受到中外舆论的关注。第二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动物雕塑个展,《文汇报》头版发表《美啊!周国桢的动物雕塑》的评论,盛赞其艺术。1986年,又连续在北京、成都、景德镇举办个展。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轰动京华,他成为首都各大报刊的新闻人物,王朝闻、钱绍武等再次撰文予以高度赞扬。《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瞭望》周刊、《艺术世界》、《美术丛刊》等报刊杂志,发表了他数十件作品。1987年,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他在香港举办个展,当地15家报刊发表评论和报道,盛赞他既是景德镇“清代遗风”的反叛者,又是勇于反映时代精神的创造者。《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瓷都艺星》均专版评介其人其作。 在近40年“土”与“火”的探索熔炼中,他一直在延续着自己的“梦”。从创造高温色釉的“动物世界”到寻求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的契合,从霍去病墓石刻前的沉思到作品产生东方远古艺术“物我同化”的境界;“动物世界”的高温色釉装饰、耐火土大写意、泥条盘筑古法新用等形式,是其艺术创造的三大印迹;先期的概括、夸张、幽默,有雅拙之美;后期的古朴、沉雄、大巧,有古拙之力。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引导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新潮流。 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香港无线电视台等相继拍摄专题片介绍他的艺术,四川美术出版社、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江西图片社为他出版了专辑,英、美等5家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将他列为“世界名人”。至今有38件作品被香港艺术馆、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馆藏机构收藏。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平时涉猎青花、中国画,多有乐趣。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出版者: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选编介绍了173名活跃在当今景德镇瓷坛画苑的名家、高手、新秀,旨在为海内外提供一本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史料性的工具书,为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展览展销提供资料借鉴,为后人留下翔实可性的文字史料。本书坚持既有广泛性又有代表性,从严掌握入选标准,第一卷重点介绍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在1992年12月底以前被评聘或获称号的教授、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副研究员;正式授誉的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第二卷重点介绍从艺30年以上并获市级专业奖的工艺美术师、讲师;获市级一等奖或连续3次获市级以上专业奖者;自学成才技艺拔尖者。

阅读

相关专题

理事
职位
评委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教授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