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094
人物姓名: 乔木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448.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9年
卒年: 2000年2月4日
籍贯: 河南潢川
民族: 汉族

传略

(1919-2000.2.4)戏剧编导。汉族,河南潢川人,生于1919年。 自幼酷爱文艺。1938年19岁时,便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工作,参加江西九江各界人民抗敌后援会抗敌剧团,从事演艺工作,曾演出《流亡三部曲》、《雷雨》、《忠王李秀成》等进步戏剧,得到观众好评和戏剧界人士赞赏,著名戏剧家陈白尘亲笔为其题词:“艺术家是人民的眼睛,他能使老百姓爱其所爱,恶其所恶。” 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不少抗日进步文章,得到文化巨匠郭沫若赞许,1940年12月,郭老为其填词并书赠《卜算子题“沦陷后的九江”》一首:“卷起鄱阳波,荡洗匡庐贼,含怒香炉瀑布声,对我鸣胸臆。花落花为泥,点点肥根粒,箕豆奈何水火中,犹自相煎急。” 1943年来景德镇市在民众教育馆任教导部主任,积极开展进步文艺戏剧宣传活动,组织演出过独幕话剧《秋羊》、《黑箱》、《民族公敌》、《文天祥》、《夜之歌》、《三江好》、《春到人间》等和大型多幕话剧《原野》、《雷雨》、《忠王李秀成》等进步作家曹禺、阳翰笙、陈白尘、石凌鹤等人的剧作,影响巨大,如:乔木导演并主演的《忠王李秀成》于1944年在景德大舞台连演30多场,市郊三龙、旧城、柳家湾的农村都有观众赶来一睹为快。乔木还于1945年,导演了在民众教育馆小礼堂演出的新歌剧《农村进行曲》(向隅编剧,马可曲,浮梁师范毕业班同学庆祝毕业演出),这是新歌剧在瓷城首次出现。在民众教育馆还常组织周末晚会,演唱抗日等进步歌曲及小戏剧,宣讲科学文化,举办书画展览,坚持办简报,重视民间曲艺,举办民间曲艺、小戏艺人训练班,改革淫秽、萎靡词曲,动员组织抗日爱国宣传,并开办单级班,免费为穷人子女提供课本及学习用品,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民众的工作。乔木这期间在简报上先后发表了《反对贪污,维护安全》、《看市场怪现象》、《粮店无粮、百姓断炊》等进步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抗战胜利后祸国殃民的丑行,得到广大民众喜爱,影响很大。反动派则视为眼中钉,1947年乘追查我市爆发的群众捣毁官商粮油店的革命风潮之机,将乔木作为政治犯逮捕入狱达半年之久。 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解放景德镇后,乔木参加了瓷城最早成立的第一个革命文艺团体--青联文工团,担任编导并编写了话剧《天亮了》,在奉新会馆露天剧场(毕家下弄)演出,这是我市最早演出第一个新编革命话剧,受到党政军和广大群众赞扬。乔木后来担任市民众教育馆(后为市文化馆)馆长,组织开展打腰鼓、扭秧歌,大唱革命歌曲与戏剧演出,制作幻灯片,歌颂革命胜利与进行政策宣传,深受群众欢迎,还组织宣传队深入农村,他曾赴浮北山区进行土地改革宣传。 1952年,乔木任市文联秘书长,兼市剧协首任主席,主持文联及剧协工作。这期间,将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大众曲艺场”,演出曲艺与小戏,并在此基础上于1954年成立了市采茶剧团。乔木担任编导,编导和改编了大批剧目(40多部),使景德镇采茶戏逐步走向成熟,如:现代小戏《有窍门》和传统小戏《卖棉纱》、《冒雪回窑》,参加江西省首届戏曲会演,《有窍门》系第一个表现瓷业工人形象的现代创作剧目,获得了剧目演出奖等。再如移植执导的《追鱼》,曾赴武汉大剧院演出,连续数十天满场,《湖北日报》、《武汉晚报》连发剧评,称为“百花园中绚丽的山茶花”。还有《志愿军的未婚妻》、《南瓜记》、《党的女儿》、《闹府》(改编)、《带兵的人》、《兵临城下》、《李双双》等,都影响较大,受到好评。 1958年被错划右派,文革期间下放农村,也一直受到不公正待遇。在蒙冤逆境中,仍勤恳工作。 1979年至1984年,任珠山区文化馆馆长,虽年迈仍勤奋努力,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省、市都有一定影响,国家文化部也对珠山区群众文化工作给予了肯定。此期间他任区人民代表、人大常委,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卓有远见的提案与建议。1984年离休,仍积极参加老干部合唱团等活动,并自学书画,抒发情怀,意志至老不衰。(2000年2月4日病逝)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戏剧编导
职位
主任
职位
秘书长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