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083
人物姓名: 刘尧生
人物异名: 本名:显乔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444.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1年
卒年: 1983年
籍贯: 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乡港湾村
亲属: 刘绍茂;刘元林
非亲属: 邱炳生

传略

(1911-1983)采茶戏演员。本名显乔,男,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乡港湾村人。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父刘绍茂,系瓷业资本家,因父亲刘元林,游手好闲,成天醉熏鸦片,致使烧做两行的瓷业家产被鸦片烟枪化为灰烬。由于家道中落,十七岁学徒,在瓷厂画青花,十九岁又到窑厂学徒做二夫半,他的师傅邱炳生,曾跟湖北黄梅来的艺人帅家毛德学唱过黄梅采茶戏,从此,他跟着邱师傅既学工又学艺,不久便与凤生、羊得组成“三角班”,常到窑厂、坯房、红店为工人演出,因演戏有名,瓷工都叫他“窑生”,后来他把“窑”字易为“尧”字。 他年青时,结识了许多戏剧艺人,有饶河戏艺人,也有都昌高腔、文词戏等艺人,他熟悉这些剧种,能唱不少声腔唱段,同时,他还能与安徽黄梅戏艺人同台演出。他好学上进,不仅生、旦、净、末、丑,行行皆能,还擅长一手好鼓板。出于对戏曲艺术的酷爱,他经常跟班出外演出,甚至数月不归家,致使夫妻不睦。1932年起,他弃工从艺,跟班或搭班演出,在都昌、湖口、波阳、景德镇等地农村,漂泊流落了十八年。他曾在都昌土矿乡组织三角班,得到富豪子弟闵老三资助(后成为箱主),把只有“三小”的三角班,发展为生、旦、净、末、丑齐全的“九角头”,每到一处演出,都受到群众欢迎。但在国破家亡的抗日战争年代,在黑暗的旧社会,戏子生涯很不好过,屡次遭到禁演,欺凌迫害,只好经常化整为零,演“挨门戏”,类似乞丐生活。1949年春,他才回到景德镇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与刘兆生等采茶戏艺人、文词戏艺人及说唱艺人,于1952年春,组织大众曲艺场。1954年4月,又在此基础上组成景德镇市采茶剧团,任艺术股股长,他一专多能,除担任主要演员外,还能编剧导演,为形成景德镇市采茶戏的地方风格,进行了多次尝试与实践,他在许多创作、移植、整理、改编的剧目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的正、反面人物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1953年上演《小女婿》、《刘巧儿》等戏,他扮演的老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获市文教局表演奖。1954年参加江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饰《有窍门》中的老工人,获表演奖。1955年,当选为景德镇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采茶剧团划归浮梁县所辖,被任命为采茶剧团副团长。1957年,参加上饶专区首届戏曲会演,获劳绩奖。1958年1月7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1月又担任景德镇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刘尧生对采茶戏的声腔也作过一番研究,如《乌金记》中的须生,《追鱼》、《秦香莲》中的包公的唱腔,采茶戏的传统曲调表现力有限,便从京剧、赣剧、汉剧、楚剧等吸取营养,与音乐创作人员候正云等同志合作,终于发展了“简板”、“快板”、“数板”、“叫头”等板式,丰富了采茶戏音乐的表现力。 他在培养接班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剧团内建立新型师徒关系,采取青年演员拜师,中、老年艺人传艺方法,从1954年起到1964年,为市采茶剧团培养了十余名能经常担任主角的青年演员,使采茶戏艺术后继有人。 1964年秋,他离开采茶剧团,任市文化馆副馆长,不少工厂、农村业余剧团爱演采茶戏,他常主动去辅导,教演教唱。1968年到1972年间,他下放在南安公社月山大队劳动,还和马金莲、曹二妹等,帮助大队排演各种小节目,使采茶戏艺术在农村继续流传。 1983年10月21日,病逝,享年72岁。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