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笙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070
人物姓名: 郑瑞笙
人物异名: 原名:水生;小名:腊里师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436.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5年
卒年: 1966年
籍贯: 江西省波阳县古县渡乡古北郑家村

传略

(1905-1966)赣剧演员(文武小生),1905年生于江西省波阳县古县渡乡古北郑家村。原名水生,后遵著名戏剧家石凌鹤建议,易名瑞笙,小名腊里师。 他幼年家贫,为了日后好躲抓壮丁,12岁时跟随著名小生水福师(都昌人),在“明经同乐”班学艺,(旧社会称“戏子”为三教九流之一,一般不抓壮丁。)18岁时,即已唱红,水福师为了让他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常将主角让给他演,如:《盘肠大战》、《芦花荡》、《白门楼》等文武并重的戏,都让他挑大梁,受到观众青睐。24岁时,水福师离开戏班回家,他便成为驮梁小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明经同乐”、“同春舞台”演戏,在波阳、乐平、万年、浮梁、景德镇市等赣东北地区,颇负盛名。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同春舞台”来到景德镇市,在泰安戏院(后为工人戏院,景德镇市赣剧团前身)组班演出,1953年调江西省赣剧演员训练班(后为省文艺学校)任教直至退休。1966年在景德镇市病逝。 瑞笙年轻时,学艺十分刻苦,他学艺练功拉顶(倒立),四肢大关节上绑着竹签,稍一懈怠,竹签便会扎进皮肉,不到一定时辰,是不能下来的。因此,他功底扎实,戏路很宽,不仅是驮梁文武小生,还兼演大花、二花、老生、挂须面(正生)等角色。他演戏严肃认真,非常卖劲。乡里佬表讲:“腊里师演的戏,不要哇(讲),一出台,满身都是劲,看了他的戏,冒(没)吃饭,都有劲!”他演戏教戏,一丝不苟,即使是骑马,坐轿的表演,也从不马虎,石凌鹤曾对省文艺学校学生说:光是腊里师骑马、坐轿,也够你们学三年。他不仅做工好,扮相美,唱功更好,高、昆、乱弹俱擅长,嗓音宽亮圆润,字眼清楚,句句不含糊。佬表们讲:腊里师唱戏真崭劲,几里路外都能听到他的喉咙。他教授徒弟,学生十分认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启导,他常说:演戏要象上战场一样。有次,他女儿演戏出了差错,他没有当面训斥,却写了张条子鞭策女儿,称:“郑清香同志,你今天的戏演得很好,下次再让你演给我看。”女儿接到此条,感到比挨打还难受,饭也吃不下,大哭了一场,从此演戏再不马虎了。他的徒弟、学生不少,程金旺、邹秋太、江义先、李腊里、万良福等都有一定声誉。 他演出的好戏很多,常演的拿手戏有:《碧莲洞》、《双合印》、《凤凰山》、《合玉环》、《桂枝写状》、《打侄上坟》、《插花宫宴》(《碧玉簪》之一折,昆腔)、《捡芦柴》(《奇双配》之一折)、《双潼台》、《哪吒闹海》等。他的表演很讲究四功五法,唱做念打,无一不精;手眼身法步,紧密配合,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台步、一个亮相,都紧扣剧情。尤其是眼法的运用,要表现出喜怒哀乐,摄人魂魄,光彩照人。因而,他常是一出场,就喝采声不断。如:《白门楼》他饰演吕布,出场一个亮相,台下就轰动。他的表演不拘泥于师训,能从生活出发,富有创造性,如:他在《双合印》中饰董洪,有打入水牢的戏,他的表演可令观众感到满台是水,且由浅渐深:从肚脐涨到胸,再浸下下颌,继而没口,表现全身陷入水牢。拼力在水中挣扎,他用走左、右步,矮子步,一走一拐来表现歪东倒西淌水的情境,加之头上甩发,身子真有飘荡之感。尤为逼真生动的是:他趁向内转时,将预先藏好的水含入口中,再面向观众,将水悠悠喷出,连喷三次,三把扇形水雾洒在空中,灯光一照,恰如珠廉彩虹,寂静的台下,顿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又如演《合珍珠》(高腔)饰高文举,有一段吃米果的戏,开始狠咬一口,烫极,欲吐难舍,欲吞怕烫,于是牙舌齐动,将米果在口里蠕来蠕去,稍凉,即贪婪大嚼,突遇硬物咯牙,痛甚,急以手掏出,乃半边珍珠,他先气恼后惊奇,再思索而醒悟。这一组哑剧虚拟动作,错落有致,形象逼真,引人入胜。演《碧莲洞》时,他用矮子步、花步,表现在漆黑的石洞里,左摸右探,有时碰头,有时撞背,有时进大洞,有时入小口等各种情景,通过虚拟的表演,栩栩如生,常令观众拍手称快。难怪早年在乡村演出,常发生有人来抢这个好“子弟”(演员)的现象,有次住在楼上,他下楼时,竟连人带楼梯一道被人端走。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看过他演戏教戏,赞扬瑞笙师傅有传统的功底子,是正儿八经的饶河戏师傅。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