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仁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069
人物姓名: 王仕仁
人物异名: 绰号:乌狗师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435.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2年
卒年: 1972年
籍贯: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鱼山乡徐坊村(原属波阳县)
亲属: 王志银
非亲属: 细和尚

传略

(1902-1972)赣剧乐师。绰号:乌狗师,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鱼山乡徐坊村人(原属波阳县),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9月出生于贫农家庭。父亲王志银,苦操世袭吹鼓手艺业,母胡氏早丧,仕仁由大嫂抚养长大。因家贫,习读私塾三年后,拜饶河班(赣剧)著名琴师细和尚为师,学操胡琴管笛。1915年随师至波阳厚岁江家“太子班”拉主胡。嗣后,相继搭“叶荣春”、“南州同乐”、“玉麒麟”、“筱京舞台”等饶河戏班任主要乐师。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相邀艺友到景德镇,组织演出于泰安戏院(1950年改为工人戏院,即今:大众剧场);1952年10月初被选任上饶专区赣剧二团副团长。1953年调江西省赣剧演员训练班任教。1957年任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剧科主任。 从艺五十余年,他一直坚持勤学苦练,奋力上进,功底深厚,刻意求精。赣胡功力出众,管笛技艺超群,司鼓与帮腔是高手,三百多出高、昆、弹三腔剧目音乐谙练娴熟,伴奏适宜,配合默契。每当唢呐伴奏时,讲究抑扬顿挫,力求节奏鲜明,主动控制音量,突出演员唱腔,一反昔日乐队常与演出争“红彩”,以乐声夺人声的恶习,为戏曲乐队建立了良好风尚,大家称誉他是饶河第一乐师。 他为人正直,敦厚谦和,宽友律己,重义轻利,乐于助人,深孚众望。每逢同行发生生活困难或戏班停演面临困境时,他毅然解囊相助。早年他学成的伤、骨、外科医术,常利用空余时间潜心为人医治,总是药到病除。对贫困患者只收药费,多次用自己的口为患背花、生疽毒的病人吸引脓血,疗效显著。患者感激涕零,人们交相称赞:乌狗师是“华陀再世”。 新中国成立后的强烈翻身感,激励他自觉遵循党的方针政策,主动投身戏改运动,认真学习文化与简谱知识,积极挖掘、整理传统音乐,成绩显著,硕果累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弹腔部分的“赣剧音乐”,是他与信河戏乐师刘震海合编问世的。分别由省文艺学校、省赣剧团编印的《弋阳腔曲谱》、《赣剧吹打曲牌》和《张三借靴》、《江边会友》、《夜访白袍》以及《相梁刺梁》等高、昆腔曲谱是他十余年如一日地废寝忘食、伏案拍板、记谱翻辑(将工尺谱翻成简谱)出来的(有的与人合作),为赣剧音乐留下了宝贵财富,为抢救遗产,继承、发扬传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经常为新戏创腔谱曲,富有探索精神。省赣剧团上演的弋阳腔剧目《珍珠记》、《盒印记》、《还魂记》和《荆钗记》等,他都参加了作曲。戏曲影片《珍珠记》、资料影片《江边会友》,他是乐队指挥--司鼓。多次随省团赴武汉参加中南区会演和晋京汇报演出,荣获音乐奖。六十年代初,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被选为理事和江西分会副主席。 在省艺校任教期间,他团结教师,关心学生,认真授课,潜心教学。既教文场(管弦乐),又教武场(打击乐):既教乐曲,又教唱腔:既授传统,又排新剧。坚持言传身教,坚持教戏育人。学生纷纷成才,多数成为戏曲剧团的业务骨干和主要乐师。在赣剧同行中享有盛名的王元澄,是精心培育出来的乌狗师的传人。 1954年起,他被连续九年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1955、1956年被评为劳动模范;1958年,当选为江西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