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0249
人物姓名: 刘雨岑
人物异名: 原名:玉成;又名:雨城;别号:澹湖渔;晚年自号:“巧翁”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306.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4年
卒年: 1969年
亲属: 刘平
非亲属: 潘陶宇

传略

原名玉成,又名雨城,别号澹湖渔,晚年自号“巧翁”。他出生于江西鄱阳,1918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学习基础课和饰瓷专业课的同时,师从潘陶宇攻习中国画。1922年,从鄱阳迁入景德镇,开始他长达40余年的陶瓷艺术生涯。 民国初期,景德镇陶瓷彩绘中的技艺人员,或照搬师傅传下的图案,或按瓷商的仿古要求,照单绘画,不敢越雷池半步,陶瓷装饰露出明显的匠味。这种因循守旧,泥古不变的画风,阻滞了陶瓷彩绘的发展。刘雨岑经苦心摸索,大胆变革彩瓷工艺,摒弃了先勾画花头轮廓,再用油料多层洗染的传统技法,而直接用“玻白”分层点染,吸取传统“没骨法”,改创成“水点法”,被时称之为“水点大师”。他不仅非常注重画风与技法的突破,在陶瓷艺术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国画、书法、金石、考古、诗词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1954年,他调进刚刚成立的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担任艺术室副主任,专心从事陶瓷美术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一方面注重从历代陶瓷实物资料中吸取艺术营养,一方面通过到全国各地产瓷区、著名博物馆和风景区的参观、写生,拓宽视野,开阔创作思路。同时通过与关山月、傅抱石、朱屺瞻、潘天寿、王个簃、林风眠、唐云等艺术大师的接触交往,切磋技艺,获得启迪,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是他艺术上的高峰期,设计出的数十种日用瓷画面,被大量复制生产;绘制的陈设瓷作品,被《景德镇瓷器选集》、《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中日会刊)等大型画册和全国多种报刊选载。1960年他创作的《水点碧桃花》画面,由于构图大方轻松、色彩明快鲜艳、格调新颖别致而被外交部订为中国驻世界各国的使(领)馆用瓷。他创研绘制的《黑叶描金牡丹瓶》、《黑叶描金四季瓷盘》、《黄雀薄胎瓷瓶》,有的参加国外展览,有的为故宫博物馆收藏,评价甚高。 刘雨岑不仅对艺术执着追求修炼出一身技艺,而且精心育人,曾在“浮梁县立陶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任教,培养出一大批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人才。进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后,更热情鼓励、悉心指导青年艺徒。他待人谦和,施教有方,建国后从他学艺的王恩怀、徐亚凤等人,都已成为颇有名气的工艺美术师。对他的技艺特色,田汉在《赠刘雨岑先生》诗中进行了赞颂,“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香港艺术馆馆长朱锦鸾文章也曾赞曰:“刘雨岑手法简洁利落,令人难忘”。“刘雨岑的艺术在于捕捉自然界里永恒的一刹那时空,把真善美凝结成画”。 1959年,刘雨岑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并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第1届~5届景德镇市政协常委、第4届~5届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副主席、景德镇陶瓷美协主席等职。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专题

会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常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