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0240
人物姓名: 邓爱英
人物异名: 笔名:碧云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301.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63年
亲属: 邓青莲;邓碧珊;邓肖禹

传略

邓爱英(女),笔名碧云,祖籍江西余干,1963年12月生于景德镇。 其曾祖父邓碧珊(1873~1930),字辟寰,号“铁肩子”,清末秀才,废科举制后来景德镇,广交瓷苑画师,且取各家所长,首用“九宫格”画瓷板人物肖像。亦善山水画,尤精于画鱼藻。他作画线条秀丽,色调淡雅,画面清爽,笔力深透。后人赞他“运硬毫无犄角,运软毫有筋骨,刚中有柔,柔中有力”。是“月圆会”成员之一。 邓碧珊自小生长在鄱阳湖滨,钓鱼、打鱼,几乎天天与鱼打交通。“近水识鱼性”,他非常熟悉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他知道鲤鱼的鳞从头至尾三十六片,鳜鱼的鳍平年一般是十二根,闰年则有十三根。急水中的鱼藻粗壮,静水中的鱼藻细小,小河小港才会有浮萍。还有鲤鱼栖于精藻,条鱼游于细草,金鱼戏于狮子草等。这些都是他在长期生活中观察到的基本知识,故下笔画鱼,栩栩如生,真实动人,享有“鱼王”美称。 祖父邓青莲(1891~1926年),又名锡龄,就读于鄱阳陶业学校,主攻人物画,也擅长山水、花鸟、鱼藻以及瓷板肖像画等。他的作品神形兼备、雅俗共赏,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当绘画技艺日臻成熟时,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卒年仅35岁。 父亲邓肖禹,1920年生于景德镇,别名云根,1958年进入景德镇市艺术瓷厂从事美术研究工作,197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荣誉称号。曾任市人民代表、景德镇画院画师。邓肖禹喜爱书画,13岁进入康达瓷业公司学艺,先后从师何许人、关之生画师学画山水,并受花鸟瓷画名家程意亭指导,所学涉及较宽,功底甚厚,擅长花鸟、鱼藻、虫蝶,兼画走兽动物。 他爱大自然,爱那恬美的小村和汩汩的溪流。有时他凭窗而立,凝望天边起伏的山峦和七彩的云霞,有时又沉浸在乳白色的云海里,任思绪沿着树林,沿着阡陌奔驰,从而产生灵感。他也爱那些丰富生命的小精灵,小鸟、花猫、彩蝶、锦鸡、白鸽、黄狗,从这些小精灵身上,他似乎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在跳跃。他更爱自己的艺术,一旦拿起笔,就能感受到力量的源泉。他经常出外写生,旨在使作品富有生气。为了画好白鹤,他常去百里之外的鄱阳湖,躲在草丛里守候,不顾荆棘蚊叮虫咬,有几次被虫咬的全身红肿,衣服也被荆棘划破,身上也划出道道血痕,仍然不放弃写生的机会。为了创作《和平春色》,特意从市场买回几十只鸽子,放在家中饲养,观其形态,捕捉灵感。在他的作品里白鹤有洁身自重、清傲不俗之质,雄鸡有引吭高歌司晨报晓之气韵,作品造型准确而洒脱,构图新颖精巧,50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豪放秀美、色彩富丽、笔墨浓厚,常以工写兼用的表现手法去体现秀雅中见豪放的艺术风格。力求使作品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他在一只8寸大小的薄胎碗上,画上了一百只神态各异、大小不一,色彩斑斓的蝴蝶,一须一翅,风吹欲动,极富动态。 有一年,一位朋友要去新加坡探亲,提出要他画一块挂盘,并要求在挂盘上要画出这位朋友全家五口人的生肖:羊、马、虎、鸡、狗。在一块小小的挂盘上要画出这五种动物,既要有整体感,又要各具风格,这着实为难了邓肖禹,后来,经过对这些动物的仔细了解和琢磨,满足了朋友的要求,并把这块盘子取名为《合家欢》。当朋友接过这块《合家欢》的挂盘时,感叹不已,羊儿敦厚,骏马奔放,老虎威严,金鸡啼鸣,小狗欢跳,这块盘子带到新加坡时,朋友的亲戚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展览并获好评。 邓爱英自幼对陶瓷美术有着浓郁的兴趣,1977年入厂随父学艺。当时的她年仅14岁,梦寐以求多读书,但她又意识到父亲将自己带在身边传艺的良苦用心,于是决心面对现实,一心一意随父学艺。在父亲的精心传授下,加上勤奋好学,不仅继承父艺,同时还学会了填色。1983年调到艺术瓷厂美研所从事特艺瓷的设计和制作。 邓爱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可谓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她为创作《七雄图》,日夜奋战,有几次竟然将在幼儿园的孩子忘了,晚上幼儿园的老师把孩子送回家时,才连声向老师致歉。她的作品造型准确、新颖,讲究章法,别出心裁,并巧于运用寓意手法,寄情理于隽美的画境之中。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