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良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0214
人物姓名: 王锡良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292.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22年
亲属: 王大屏;王采;王小凤;王秋霞

传略

王锡良,1922年生于景德镇,祖籍安徽黟县,室名原为“桃源山人”,后用“五尺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1959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景德镇市首位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殊荣者。先后任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市政协第四、五、六届常务委员。 其父王大屏,生于1888年。14岁来景德镇学选瓷,后自立门户开小红店,商号“太平瓷社”。1952年逝世。 王锡良自幼好学,天资敏慧。因家境贫寒,12岁便辍学跟随叔父王大凡学艺。叔父送给他临摹的第一、第二幅画分别为《闻鸡起舞》、《陶侃运壁》,旨在教他学手艺要勤奋,做人要持之以恒。叔父还写了一副供师生及家人共勉的对联,上联为“:绘画生涯自甘淡泊”,下联为:“陶人事业首为精勤”。他一直将此奉为座右铭。 1952年,他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1954年,调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对他来说是新工作,自感必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于是从绘画理论入手,充分利用晚上自学《透视学》、《艺术人体解剖学》等基础知识。星期天与节假日经常同画友外出写生提高造型能力。有一年正月初一,竟舍弃与老母、爱妻及儿女们在家人欢聚之乐,和画友一道步行,翻过牛角岭去乐平写生,到涌山后,晚上住在小饭店,房窄、灯暗,时逢天寒地冻,他们一行5人,睡3张铺,盖旧絮熬过数个寒夜,坚持写生完成。 1959年夏天,江西省部分画家,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设计大型瓷板画,王锡良的设计稿《井冈山》被选中。为画好大瓷板,独自一人上井冈山写生。当时山上条件很差,到五大哨口尚无交通车,只好步行到目的地写生。但他没有因此而退缩,一直坚持到完成写生任务。当年国庆前夕,他创作的大型壁画“革命摇蓝井冈山”(约1丈宽、4尺高),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蔡若虹先生观赏后,赞其“气势磅礴,有传统功力,可与陕西新版画媲美”。《人民日报》、《美术杂志》亦分别刊登,并荣获景德镇建国十年来优秀作品甲等奖。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他去婺源写生,在赋春遇上大雪,为写雪景,他立在深雪中作画,双脚冷至膝盖,实在耐不住时,只好跑步取暖再画,如此跑跑画画,直至艰难的把画完成。到婺源后,听人介绍:溪头风景最美,但未通车,从婺源走有70华里,且山路难行。他走了一天多时间才到溪头,写生三天,又步行返回婺源县。他经常用田鹤仙先生题瞎子诗“劝君脚下须求稳,前途崎岖路不平”严以自律,加倍努力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 王锡良的艺术个性是,既善于博采众长,又注重外师造化。他踏遍景德镇的乡间林野,周游祖国名山大川,真可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收集素材,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丰富创作源泉。山水、人物最为擅长。其作品,宏观见气势,微观蕴神韵,繁简有度,疏密得当,构图巧妙自然,用笔刚柔相济,设色清雅丰润,既具意境,又富美感。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粉彩《采茶扑碟》瓷盘、《西江月·井冈山》词意浮雕(合作)、《太平窑》年画、《岁朝图》及《荷叶》茶具、粉彩大型壁画《革命摇篮井冈山》、《明月松间照》、《黄山》及《十里春风》(合作)、粉彩瓷瓶《春风拂栏露华浓》,分别荣获国内各级专业奖,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江西日报》、《美术》、《文化与生活》杂志等报刊发表、介绍。 其子王采,1952年生。初中毕业后,下放农村9年。1980年毕业于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在建国瓷厂搞釉下装饰。王采受家庭熏陶,善釉上釉下彩绘及雕刻等装饰,技法方面能工能写,作品多取民间题材,多次参展获奖。 二女王小凤,1957年生。1980年随父学艺,擅长作粉彩人物、山水,作品颇受中外人士赞赏。 三女王秋霞,1960年生,1977年进轻工部陶研所随父学艺。主攻粉彩人物,兼山水、花鸟,其代表作品有《赤壁图》、《天上月》、《茗乐图》等,在省市工艺美术大奖赛中获奖。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专题

会员
职位
院长
职位
主席
职位
常务委员
职位
常务委员
职位
常务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