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如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0159
人物姓名: 邹如圭
人物异名: 字:洁珊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277.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79年
卒年: 1962年
籍贯: 江西宜丰县

传略

邹如圭(1879~1962),字洁珊,江西宜丰县人。1906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次年赴日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深造。邹如圭1913年从日本回国后,致力于引进和推广国外新科学技术,在继承传统制瓷工业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与张浩一起,在饶州陶业学校研究建成了第一座八个火门的倒焰式煤窑,试烧的瓷器符合要求。1932年,在南昌任江西省陶瓷试验所技正期间,组织开展了机械注浆制瓷、低压电瓷、化学瓷、以煤代柴和窑改等工作。1934年,随江西陶业试验所迁景德镇,并兼任陶业人员养成所的教师。1936年,在景德镇陶业管理局试验所任技正。 建国后,在景德镇建国瓷厂工作,不久调入陶瓷研究所。中共景德镇市委领导聘请他负责以煤代柴窑炉改革的技术工作,他与陶研所老师傅万鸿逵共同研究、组织了技术改造、小组,利用陶瓷专科学校的小型试验窑,用钟家山煤炭燃料进行试验。邹如圭和工人一起劳动,亲自测窑温,看火候,作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经过多次改进,烧出了洁白如玉的瓷器。市委决定。在东郊童街银家山(今宇宙瓷厂)投资兴建煤窑。在试烧中,他反复研究烧炼技术,进行多次改进,解决了一些烧窑中的技术问题,如烟道升高、吸入孔扩大、掺入淮南煤等,1955年在建国瓷厂以煤代柴烧炼瓷器成功。1956年在全市推广。1958年窑形又由方窑改为圆窑,从而为景德镇的窑炉改革做出了示范。 邹如圭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常对人说:“对技术工作是不能放松的,如果自己不亲自动手掌握,出了毛病就难分析原因”。并言传身教,设计窑炉,每块耐火砖都亲自计算,烧窑也是常跟班熬夜。他技术全面,对坯釉配方、窑炉、颜色釉等均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他是景德镇手工成型改机械成型、柴窑改煤窑的先行者,为景德镇陶瓷工艺的革新作L出 了 贡献。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专题

技正
职位
教师
职位
技正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