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0152
人物姓名: 张浩
人物异名: 字:犀侯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274.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76年
卒年: 不详

传略

张浩(1876~?)字犀侯,祖籍江西新建县。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窑业,1906年回国。他与康达合作在鄱阳创办“中国陶业学堂”。1912年,陶业学堂与江西瓷业公司分立,改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张浩任校长。次年设分校于景德镇,定名“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学校”。 1916年,他在省立陶业学校主持设计建筑并经试验成功的10个火门的倒焰式煤窑,作为景德镇柴窑改煤窑的方向。但是,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对建造煤窑多方刁难,如新建煤窑的前面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警察局所在地,煤窑的烟道要通过该局后面的一些地方,几经交涉,警察局始终不肯让步,以致煤窑不得不改变烟道设计,结果成品釉色未达洁白标准,最后则限于经费,窑炉改造不得不停顿。 1932年,他在莲花塘五龙庵侧建起一座煤窑,供学生和瓷业工人学习煤窑烧炼技术。每逢烧窑之日,他必亲临坐镇指挥,30余小时不休不眠的督导,以观察和研究用煤烧窑影响瓷质的各种因素。1934年,省政府在景德镇设立了江西陶业管理局,张浩任该局工务科长,并兼陶业人员养成所教师。1935年,张浩任陶业管理局代局长。1944年,陶业学校从萍乡迁回景德镇,与浮梁陶瓷职业学校合并,改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张浩在该校任教。 张浩通过办学,办试验厂,改烧煤窑,采用脚踏辘轳、手动碎釉机、印花、刷花、石膏模型铸坯等新工艺,虽未得到推广,却为陶瓷生产由手工向机械、由柴窑向煤窑发展确定了方向,培养了一批生产技术人才,为陶瓷生产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专题

校长
职位
工务科长
职位
教师
职位
代局长
职位
教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