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栅门 闾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61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栅门 闾门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2
页码: 2322—2323
摘要: 栅门、闾门主要描写了景德镇陈家弄栅门、三阊庙栅门、夏田间门、礼芳闾门等古建筑。
关键词: 古建筑 栅门 闾门

内容

陈家弄栅门栅门是中国古代里坊制度的产物,栅门的建筑形式有拱券和石库门二种,建筑材料大都是废弃的窑砖,木制栅门由于材质容易霉损难以保存。根据调查显示,陈家弄栅门是城区内修建最早栅门之一。
   陈家弄栅门位于中山南路267号—269号之间,陈家弄西口。为窑砖砌石库门型,顶部呈“山”字形,门楣上镶嵌一长方形青石扁额,上有横排题刻“陈家弄”三个大字,上款为“光绪元年立”,下款为“本街重修”,另有一款刻“千佛楼”。
  陈家弄,根据《景德镇地名志》记载:东起烟园里,西至中山南路,北与石鼓里相通。长260米,宽限1.8米,明代陈氏在此聚居形成弄巷,清光绪元年(1875)重修。
  三阊庙栅门三闾庙栅门,位于三闾庙清街口,西临昌江,路面与码头相连,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六月(1908)。为窑砖砌拱券门,券门上镶嵌一长方形青石匾额,上有横排题刻空心四个大字“三间古栅”和竖排“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合街同立”十二字。门后有青石凿制的门扣,用于插入门杠固定大门。
   门内是清代街道——三闾庙正街。正街原有四门,即石码头、街尾以及两个通往村里的门,白天开启晚上关闭,保护正街上各行业的财产安全,现在仅存此门。
   夏田间门夏田闾门原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兴田乡夏田村的村口,距市区90公里,建于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1983年,作为景德镇市民俗古建筑的典型遗存实例,由市文物部门作整体迁建,新址位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的明园人口处。该闾门建筑的前后檐下敞开,两侧配置“单山”封火式马头墙,内部架设单间五架穿逗式前后两坡屋顶型制的木质构架。面阔5.9米,进深6.6米,建筑占地约40平方米。夏田村,历史上为汪姓氏族人的聚落,夏田闾门,则是整个聚落建筑群的对外主要门坊建筑。汪氏家庭为了炫耀其官绅大族的气派,特地在该闾门外侧门额上方安置了四颗“八椤柱状海棠纹”门簪。现存建筑体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特征。
  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礼芳闾门礼芳闾门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礼芳村内主巷道中段的一侧。礼芳村,相传为南宋名将岳飞夫人李氏的家族传人建造。岳飞为筹备抗金在古浮梁地区的鹅湖界田村造田,致使李氏家族一部分人迁移到该地,建造了界田村。后因家族人众增加而分支,一部分迁往蛟潭南村,建造了邬田村,再分支而建“李芳村”,今改名称礼芳村。礼芳村整个建筑群规划布局,以“甲”为基本单位,依靠单体建筑的组合排列,构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建筑群。现存的礼芳闾门,即礼蓄谋村内“六甲”的建筑小群门坊建筑,故又称礼芳六甲间门。礼芳闯门的正立面,采取牌科门罩形制一字形山墙,墙两侧微微起翘,置鳌尖,形成山墙头构造。正面墙檐正中下部设石质碑刻,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景德镇市明、清两代乡村闾门建筑群组合法则,以及闾门建筑管理制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礼芳闾门内过道左侧墙面嵌有告示牌一块,铭文为“门闾屋乃村内出入要路,务宜洁净以壮观瞻。今经修告嗣后,门闾内外,公禁毋许铺晒灰粪及堆放柴薪等物。再,屋檐上毋许搭杆暴晒衣物,象损片瓦砖墙,违者概行毁去,决不徇情。”落款字样为“道光九年(1829)七月上浣缘善殃众立”,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实物资料。
   风车弄古井风车弄古井,位于市区风车弄中段西侧。
  井为圆形,双层青石井台,台高40厘米,台厚15厘米,直径130厘米,井壁四面用方形青砖砌筑,井深约200厘米,水深无法见底,为附近作坊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一直沿用至80年代。今井已废弃,存有一层青石井台,上用水泥覆盖封存。
   葡萄架古井葡萄架古井,位于市区葡萄架2号古作坊院内。
   井内圆形,井台为整块红石凿成,台高40厘米,台厚13厘米,直径108厘米,井壁用青砖和窑砖砌筑,井深120厘米,水深无法见底。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