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语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593
颗粒名称: 第一章语音
分类号: H07
页数: 12
页码: 2285—2296
摘要: 语音主要描写了景德镇方言中包含的声母、韵母、声调、音变、同韵字表等内容。
关键词: 方言 语音

内容

第一节声母
   景德镇方言中共包含19个声母(包括9声母)
   表10-1对照普通话声母有如下特点:
  1、方言中不含n声母,普通话中含n声母的音节(汉字),开口呼、合口呼都转读为含l声母;齐齿呼都转读为含IL(古泥母)声母;撮口呼汉字很少,不成系列,其中“女”读作[O-y],“虐疟”读作[bio]。
  2、本方言中不含卷舌音声母。普通话中含t§t§‘§(汉语拼音为ch zh sh)声母的音节(汉字),在方言中基本上都成系列的分别转读为含ts ts' s声母。普通话中含弓(汉语拼音为r)声母的音节(汉字),在方言中大部转读为9声母撮口呼,部分转读为含l,账声母。个别音节(汉字)转读为9声母齐齿呼音节,如:“荣”,普通话读音为(rong),方言读作[iurj]。
  3、声母fx分混。普通话中x声母合口呼音节,在方言中都转读为含f声母。
  4、古见母、匣母中的蟹母开口二等字“阶、解、介、界、屈、戒”和“鞋、蟹、谐”全部保留中古音,在方言中读作[kai]和[xai]。普通话中含t6t茹‘ G(汉语拼音为j q x)三声母的齐齿呼音节(汉字)有相当一部分转读为含k k' x声母,且失落介母i,转为开口呼。
   第二节韵母
   景德镇方言中共包含57韵母。其中,舒声韵38个,人声韵14个,口语韵5个。
  1、舒声韵汉语拼音(普通话)没有入声韵和口语韵,总共有39个韵。方言中增加了4个,减少4个。具体变化情况如下:
   (1)方言中增加10韵,用来拼读“哟、药、略、却”等字的方言读音。增加u9韵,用来拼读“喂(招呼声)”的方言读音(9声母音节)。
  (2)方言中“寒、山”异韵,“官、关”异韵,致使增加鼻尾韵811,按普通话中18n(即ian烟)去介母i读音,新增韵母U8n是与8n关连的,用来拼读“官”的方言音。
  (3)普通话中鼻韵母9rj(eng)和irj(ing)在方言中后鼻音淡化,致使9粤与9n不分,ir与in不分,即99、in及与之关连的韵母U20在方言中淡失。方言中没有单韵母£。
  2、入韵母(紧喉音)(全部有对应的舒声韵)3、口语韵
  [An]发音方法与otn基本相同,只是A发音口型最大。用来拼“生、撑、坑、冷”等字口语读音。“生”专指生蛋、生小孩。还有日常生活中常用“乱口(没适当的汉字标音,其音类似于普通话“擀”,意义近于乱扯。)[KAn③]”来斥责不讲道理的人和事。
   [iAn]发音方法以An类推。用来拼“饼、病、明、请、姓、影”等字口语音。“明”专指明朝(天)、明年的口语表述。
   [uAn]与[An]、[iAn]成一系列,用来标读“横”字口语音。纯方言文读“横”亦念作[xuAn],方言中没有“横”的普通话读音[x991J』(拼音heng)。
   [m]闭口鼻音只用来拼读姆妈的“姆”。
   [n]张口鼻音,但口不出气,只用来拼第二人称“你”的口语音。
   第三节声调
  景德镇方言与南昌方言一样,原本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六个声调。由于清代以来南方北方沿海内地各方来镇区的人更多,更广泛,出入更频繁。频繁的陶瓷商贸活动和其他经济文化交往活动中,多种方言的交互交际,对镇区方言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使去声分阴阳的现象逐渐淡化,慢慢地就趋向淡失。至今有个别去声分阴阳的现象。例如“看”和“瞰”是同声韵音节同为去声,如果仔细听土生土长的,没有长期离开故乡的景德镇人读“看电影”与“俯瞰”两个词语,你就会发现“看”和“瞰”有所不同,因为瞰近阳调,看近阴调。但这样的现象非常少,少得不成系列。因此,本志采用宽式记述,只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声五个声调。表述如下:第四节音变
  景德镇方言中音变成份很少,也不凸显,并在变化中。如“尾巴”一词,旧时镇上人口语都讲[mi]巴,今已很难听见。现将较为明显音变现象的简录如下:
  1、轻声,普通话轻声多半是词的尾缀,镇区方言则不同,多在三音词的中间。如“先老早”(表示从前或以前的意思)一词的“老”读轻声,音同“捞”,尾字“早”读音重且扬起。“南门头”中的“门”读轻声,“头”音长且扬起。“斗富弄”中的“富”读轻声,使人听起来觉得与“豆腐弄”很相似。这一读法与都昌话的影响有关系,都昌话没有声母f,富、腐都读成[u]。
  2、重音,与普通话相反,镇区方言重点多在多音词词尾。如“男崽的”、“老倌”、“老太婆”三词中的尾字都读重音,特别是“婆”字读音重,扬起还延时,与前述“先老早”中的“早”字音扬起都是一个较为凸显的特点。
  3、文白异读,镇区方言中文白异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口语与文读的不同,这是普遍的,通常的各地大都同样存在的现象。另一种是由于多年来普通话的推广,产生了一种新的文白异读,即口语中念方言音,文读时用普通话读音或近似于普通话的读音。如“火车”一词方言读音为[fuots' A],在文读中则读作[xuots'e]与普通话相同(声调上尚存差异)。又如“瑞”方言本读[li],音近似“厉”或近似“丽”的方言音。镇区中年人读音依旧,但文读时都读[lei],音同“累”。这与读普通话读音(拼音rui)并不相同,只能说是相似,这一现象显现了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微弱发展趋势。下面列表举例简述。
   表10-2文言白话异读表表10-3声韵调配合表
   表10-3-1声韵调配合表表10-3-2声韵调配合表
   第五节同韵字表
  本表以常用字为收录范围,以国际音标记音,以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多音字以小一号字连词注释,以“—”表示本字;仅限文读的标明“(文读)”,仅限于口语的标明“(口语)”。本表以韵为排列次序。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