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伊斯兰教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5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伊斯兰教源流
分类号: D635.56
页数: 2
页码: 2283-2284
摘要: 伊期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曾称大食法、大食法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门、回回教。明清以来,普通称回教。1956年后,由穆斯林建议,定名为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维吾尔族、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关键词: 宗教工作 伊斯兰教

内容

伊期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曾称大食法、大食法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门、回回教。明清以来,普通称回教。1956年后,由穆斯林建议,定名为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维吾尔族、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据记载,最早来景的穆斯林是在明宣德年间(1426—1436),由河南开封等地经营瓷器的回民,其中的穆斯林在市区小桥上修建一所小清真寺,作为宗教仪式和传教的场所。他们中有的留住下来,购置宅地开办产业。最初集居于现在的市区南隅小港嘴,俗称回回花园。其中较有经济实力的为吴万兴瓷行,主要为西北回民来景贩运瓷器提供服务(即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并按照回民习俗提供生活条件。清乾隆年间(1736—1796)由吴姓回民发起,全镇回民捐资在市董家上岭横弄置地兴建清真寺,并成立董事会管理寺产,主持财务,筹办宗教活动,而且可以决定聘任阿訇。平时由阿訇主持宗教仪式和教务。清真寺为市内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和回民集会活动的唯一场所,抗日战争时期,安庆一带迁来很多回民,信众人数有增。1949年景德镇解放后,穆斯林教的宗教信仰和回民的生活习惯得到尊重,并在景德镇市中山路南门头开一家回民食堂(由回民集资的“回民餐馆”改为“回民餐厅”,属市饮食服务公司,是集餐饮、宴席为一体的国营企业,在景德镇市众多的同行业中,它独具特色,别具风味,深受全市人民的好评)。“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停止,清真寺内器物遭到损毁。1982年景德镇市户口普查,居市回民有600多人,其中有穆斯林17人。为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经批准成立市回民事务管理小组,成员有刘自强(组长)、马鑫奎、余遐芳、杨存仁、王自成、吴丽荪、吴恩赐等7人。1983年市政府拨款修缮清真寺,并由阿訇主持教务开展宗教活动。
   据查景德镇清真寺已知座位阿訇有吴松年(1866-1931),郑余斋、王元培、杨洪恩(1937-1953)、马梦洛(1954-1958)、李建业(1959-1972)等。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