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5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堂
分类号: D635.56
页数: 1
页码: 2282
摘要: 耶稣堂是景德镇内地会基督徒集会的大教堂,座落在市区前街珠弄口(今中山南路38号),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内地会传人景德镇,以英国差会经费购得临街一染布坊,次年建筑成新教堂,建筑面积约748m‘,砖木混合结构,前栋中堂为布道场所,两侧楼上楼下房间为传道人员居住。前后幢之间约距3米宽的空地,南头靠(增修)一水池,为施行浸礼之用,北面有一花园建有男女厕所。
关键词: 宗教工作 基督教 教堂

内容

耶稣堂是景德镇内地会基督徒集会的大教堂,座落在市区前街珠弄口(今中山南路38号),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内地会传人景德镇,以英国差会经费购得临街一染布坊,次年建筑成新教堂,建筑面积约748m‘,砖木混合结构,前栋中堂为布道场所,两侧楼上楼下房间为传道人员居住。前后幢之间约距3米宽的空地,南头靠(增修)一水池,为施行浸礼之用,北面有一花园建有男女厕所。后幢楼上为礼拜堂,能容纳300余名信徒集会。楼下设更衣室、会议室、寝室、饭厅、楼梯问,墙外建一厨房。抗日战争期间,教堂周围瓷厂及民房屡遭日机轰炸,耶稣堂幸免于毁。
  1949年以后,耶稣堂一直维持现状。1953年成立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景德镇市基督教三个宗教团体联合在福音堂做礼拜,耶稣堂被社办企业占用,“文化大革命”后期落实宗教政策,在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耶稣堂产权收归市基督教协会。
  圣公会座落在市区中心公馆岭(今珠山中路56号),是1927年由美国圣公会拨款购得临街房屋建立的新教堂,名叫“成得堂”,砖木混合结构,可容纳400余座位。楼面为三层,设有客房,为部分教会人员住所。1931年在此创办宏道小学时,有开阔的教室及教师用房,并向老弄口扩建学校操场及教室。
  1953年,市基督教各宗派组织实行“联合礼拜”。1956年,宏道小学停办,圣公会房产归属市教育局。
  福音堂是景德镇卫理公会(原称美以美会)基督徒集会的大教堂,座落在市区汪家街(今中华南路342号)。1917年11月,美国美以美会出资购地兴建的,砖木混合结构,教堂占地面积近600rr12,二层楼房,局部三层,有大、小会堂,工作问及教牧人员住所。曾在此开办过福音小学,景德镇解放后,福音堂仍保持原貌,是景德镇基督教三个团体联合做礼拜的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楼下曾被昌江区法院占用,至1988年迁出,由基督教徒捐资扩建面积一倍,并装修加固,除楼下有大、小会堂和工作间外,并在二楼扩建一个可容纳800—1000人的大会堂,是景德镇市基督教集会的主要活动场所。
   教会事业
  宏道小学1931年,景德镇中华圣公会创办宏道小学,校址在彭家上弄。1937年迁公馆岭圣公会内,张秉炎会长兼任校长。开办时课程设初小,以后设高小,并开设英语课,均是全日制。解放后市人民政府接管准予立案续办,1951年改名爱国小学,1952年2月并人公立小学。
  宏道中学是景德镇圣公会于1938年创办的初级中学,在景德镇里村租房办学,由张秉炎会长兼校长,学生近百人,后因抗日战争及经济原因停办。1944年春季复办,由潘腾任校长,校址先在天主堂,以后迁公馆岭圣公会,最后迁彭家下弄湖北书院内。1946年合并到私立天翼中学,学生有百余人。
  福音小学1915年,景德镇卫理公会开办福音女校,校址设老弄口,后迁十八桥福音堂内。主要是信徒子女就读便利,费用低廉。抗日战争后,因受空袭影响,学生不多而停办。1951年改名新民小学,1952年2月全部改为公立。
  春光瓷厂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圣公会将信徒奉献的钱筹办一瓷厂,厂名叫“春光瓷厂”,一方面解决贫穷信徒就业,一方面将瓷厂盈利供给教会。
   难民瓷厂在抗日战争期间,市卫理会开办过难民瓷厂,主要产品是纺织用瓷。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机构

宏道小学
相关机构
宏道中学
相关机构
福音小学
相关机构
春光瓷厂
相关机构
难民瓷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耶稣堂
相关作品
圣公会
相关作品
福音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