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喜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56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喜庆
分类号: K892.2
页数: 1
页码: 2271
摘要: 喜庆习俗,名目甚多,祝寿类的有:一种是做生日,包括婴孩的周岁、儿童的10岁,青年及成年中也有的逢10即做一次生日者;另一种则是做寿,年60年以上者,逢10必做一次寿。还有属于其他喜庆类,如生育、入学、毕业、参军、建房(乔迁)等等,因人因事而异,甚至有巧立名目,以求一乐者。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喜庆习俗

内容

喜庆习俗,名目甚多,祝寿类的有:一种是做生日,包括婴孩的周岁、儿童的10岁,青年及成年中也有的逢10即做一次生日者;另一种则是做寿,年60年以上者,逢10必做一次寿。还有属于其他喜庆类,如生育、入学、毕业、参军、建房(乔迁)等等,因人因事而异,甚至有巧立名目,以求一乐者。
  周岁婴儿满一岁时,叫“做周岁”。父母对此颇为重视,要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抱周岁儿拜见众人。景德镇市还有“抓周”之习俗,据说在桌上摆上算盘、量米的量具、书本、钱之类的器物,小孩首先抓到的一件可预测其将来向某方面发展。建国后曾经中断,80年代以来又有抬头。
  生日成人生日,一般煮面条鸡蛋,也有摆酒者,但有“做九不做十、闰年提前一月做生日”的习惯。建国前,景德镇常有一些恶棍、豪绅借做生日大发请帖,榨取贺礼。
  做寿一般是指60岁老人,逢10即做寿,60岁叫下寿,80岁叫中寿,100岁叫上寿,称作老寿星。做寿要摆香案、点红烛,晚辈要拜,吃“长寿面”、“寿饼”。亲友送礼(寿桃、寿面、寿幛)祝寿,寿星之家则摆酒谢客。农村有的地方,女婿向岳父家祝寿,要送一扇寿糕,或一对鸡;有的村子要在大年初二请在本年做寿的老人吃饭,寿星家在生辰日送寿面两碗至各家(不管村里请饭与否)。建国后,许多俗礼已革除,城区和乡村,祝寿者大都以蛋4、7、9、13只,面两斤,另备衣料、鞋袜;孩子生日则多以衣物玩具送礼。受贺者要备酒谢客,城区早上备有寿面,农村早上有糯米麻糍,正席多安排在中午。
  生育女儿怀头胎,多由母家接回住些日子,并着手准备婴儿出生用品,如衣被、摇篮等。临产时,要送红糖、干菜以及婴儿用物,并备一席“催生酒”至婿家。婴儿出生后,婿家要提“酒”(淘米水)捉鸡送红蛋向岳丈家报喜,男为公鸡、女为母鸡,岳丈家要配鸡成对并把“酒”拿回。婴儿出生三日有“洗三朝”,一个月有做“满月”之习。外婆家在婴儿满月时送“长命富贵”锁给孩子佩戴,亲友多送婴儿衣帽致贺。
  升学建国前,景德镇重视升学者,尤其在农村,一般小学毕业和出村上学,亲友多备礼致贺受贺家请酒款待。毕业后,村中要备酒请毕业生,通常皆由宗祠公产内开支,其隆重者要披红并放炮竹迎接。建国后,小学毕业上中学不送礼。考上中学、大专或中专、大专毕业仍兴送礼请客。80年代此风在城区亦流行。
  建房建国前个人建房,凡开工、上梁、落成乔迁,都要大摆酒宴,谢师待客。客人要送贺礼,金额或实物大体根据交谊厚薄而定。建国后,只重乔迁,亲友多送挂匾或装饰品致贺。农村除备酒款待亲友外,并有麻糍回赠。
  参军建国前当兵是个灾难,全家哭哭啼啼,有“好铁不打针、好男不当兵”之说。建国后,则以参军为荣为喜。70年代前,应征人伍青年均由街道、公社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报喜。参军人家只备糖果、花生、瓜子及香烟招待。70年代后,亲友闻讯多备礼致贺,参军之家即备酒款待。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周岁
相关专题
生日
相关专题
做寿
相关专题
生育
相关专题
升学
相关专题
建房
相关专题
参军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