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节目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5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节目设置
分类号: G222.3
页数: 2
页码: 2254-2255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江西省景德镇市广播节目的设置。
关键词: 节目制作 节目设置

内容

1950年设置了“民主改革讲座”。
  1953—1955年,设置了“广播讲演”、“广播报告”、“广播大会”。
  1955年设置了“卫生讲座”和“体育讲座”。
  1958年设置了“学理论”节目。
  1959年设置了社会主义教育讲座达25次。
  1955—1959年,富有民族风格的“广播大会”节目,发展到“广播动员大会”、“比武誓师广播大会”、“广播报告大会”等形式。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举办了经常性的“学科学、讲卫生”节目。
  1959年,根据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以反右倾,鼓干劲为纲。连续召开了5次广播大会;第一次以解决原燃料生产为主题广播大会后,引起各单位自力更生解决原燃料的热潮;接着召开了“决战八九月”,迎接国庆十周年广播大会后,出现了一个“春潮”猛涨的新局面。
  1961年,设置了“对厂矿广播”节目,以配乐朗颂形式,加深听众的印象,又设置播送了一组反映社会新风尚的专题节目,其中有三篇通讯:题为㈠改邪归正,浪子回头金不换;㈡物归原主,蔡金妹全家欢喜;㈢老人落水,林泉根见义勇为。1962年设了“瓷都生活”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设了“谈虚论实”节目,其中开辟了理论讲座,政治讲话,思想杂谈等篇章。设了“珠山百花台”、“大戏连续广播”、“本周新歌”、“文艺知识介绍”、“周末晚会”等几个固定性的文艺节目。
  1963年设“瓷都生活”节目。传播先进经验、陶瓷美术作品、科学常识等节目。在稿件形式上采取录音通讯、录音报道、人物讲话、杂文、通讯、故事、散文、诗歌、快板等。同年夏季,组织了一个“防暑降温”专题节目,选择了东风瓷厂老工人余阳生作典型,通过他们解放前后烧窑经历的对比,反映旧社会瓷业工人的悲惨遭遇,引起阶级兄弟的共鸣。
  1964年,综合性“城乡生活”节目改为两个政治性节目,即“本市新闻”、“专题节目”。同年自办文艺节目,根据党的文艺方针和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全面进行了审查清理。对于一些有问题的老节目,全部停止播送,每天播出的全部是革命歌曲、革命现代戏、革命故事等。为了扩大文艺节目来源,一年来还邀请了市专业和业余剧团录制革命现代戏49个,讲1385分钟。同年开辟了“国庆专题广播”节目,从1964年9月21日起连续播送。系统地组织了陶瓷工业机械化,以煤代柴烧炼瓷器,农村人民公社化无比优越性,以及工交、基建、手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成就报道,在群众中影响很深。
  1977年设置“全面质量管理讲座”,在全国质量月活动中,宣传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各厂矿工人在工作岗位上边生产、边听喇叭里的经验介绍,使质量活动取得显著成绩。
  从50年代起到80年代中期,坚持设置了广播体操节目,使全市机关、企业、商店、居民都可以按时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创造了一个人人“为四化”锻炼身体的环境。
  1979年4月,景德镇电台恢复自办节目。在努力办好原有节目的同时,增办了“学科学”、“业余美术讲座”、“新闻广告”等三个文字节目。在节目内容上,播送了大量的科技知识,加强节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又增办了“每周一歌”、地方戏曲等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选播科技知识稿件400余篇,播出英语讲座29课。
  1981年增办“知识与生活”节目及“银幕上的歌声”、“广播小说”等节目。
  1982年3月27日,广播电台增办“瓷城风貌”、“生活顾问”、“科技之声”、“昌江文学”等四个专题节目,每周播放两次,每次15分钟。
  1983年电台增办“名作欣赏”、“广播影院”、“空中乐坛”、“广播文艺”、“广播书场”等节目。
  1984年11月20日,由“生活顾问”、“科技之声”合并为“知识与生活”,每周播送两次,每次10分钟。同时,增设“青年之声”节目。
  1985年增办“听众点播”、“全省专业致富经验大联播”、“调频立体声”等节目。同时,从11月2日起增加部分节目播出容量和次数。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