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期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52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期刊
分类号: G215
页数: 1
页码: 2239-2239
摘要: 1932年,国民党浮梁县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主编了《浮梁半月刊》,该刊为16开本,设有言论、党务、行政、文艺、要闻等栏目。1985年10月,经市委宣传部批准由市税务学会主办的《瓷都税务》创刊。该刊为16开本,50页码,内部发行。
关键词: 报刊发行 期刊

内容

1932年,国民党浮梁县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主编了《浮梁半月刊》,该刊为16开本,设有言论、党务、行政、文艺、要闻等栏目。1945年7月7日,三青团浮梁分团主编的《新血花》创刊,16开本。在这期间,还先后出版过两个专门报道陶瓷信息的刊物,《瓷讯》发行较早,不定期,32开;1945年《陶瓷半月刊》创刊,每半月一期,以国内各大产瓷区瓷厂、各大城市瓷器商店和陶瓷界知名人士为读者对象,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陶瓷刊物,出版近百期,1948年由于经费缺乏而停刊。
  1958年,市陶瓷工作者协会编辑出版了《陶瓷美术》,该刊主要是以宣传景德镇陶瓷技术成就,繁荣陶瓷美术创作为宗旨。1958年至1959年出了一期,省、市新华书店发行。从第二期至1960年底,此刊由景德镇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交省、市新华书店发行。1961年至1966年又由《陶瓷美术》杂志社编辑出版。从1964年起面向全国,由邮局发行(代号44-30),是建国后景德镇市第一家向全国发行的陶瓷专业杂志,为16开本,以刊登照片为主,文字为辅,初为不定期,1960年才改为“双月刊”。每期发行3000份,共出版39期。
  50年代后期,景德镇市人民群众创作了一批民歌、诗画,市文教局主编了《瓷都文艺》,刊名系郭沫若所题。16开本,每期约1000份。1958年发创刊号一期,1959年出4期。1959年5月,该刊与《陶瓷美术》合并。
  1963年,由轻工部陶瓷科学研究所主编的《陶瓷简讯》改名为《瓷器》,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81年,《瓷器》改名《中国陶瓷》,定为双月刊,16开本,64个页码。《中国陶瓷》以组织陶瓷科技交流,繁荣陶瓷美术创作,促进陶瓷行业生产、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为自己的编辑方针。杂志开设了科研与应用、古陶瓷研究、学术研究、学术讨论、国外陶瓷动态等栏目,面向全国陶瓷界,并通过邮局全国公开发行。每期印刷8500份,至1985年底止共发行83期。
  《景德镇陶瓷》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主编,于1973年经省出版局登记,期刊号为第8110号,公开出版发行。该刊在1976年,曾一度改为内部发行,共8期。1980年后,复为公开发行,面向全国。16开本,为季刊,每期发行5000份,至1985年底,共发行32期。《景德镇陶瓷》着重于宣传党和政府关于陶瓷艺术方面的方针、政策、研究古陶瓷制作经验与传统;介绍本市陶瓷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新经验,开展学术理论上的探讨,翻译介绍国外陶瓷信息。读者对象是从事陶瓷生产的工人、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陶瓷艺术设计者、全国大专院校陶瓷教学人员和学生;广大陶瓷爱好者和消费者。辟有技术交流、陶瓷贸易、瓷都风情、情报分析等栏目,每期还插有景德镇瓷器新产品的纹饰、造型、彩色照片画页。
  1979年4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省期刊证第80020号备案,市文联主编了《景德镇文艺》杂志,通过邮局在市内发行。编辑部负责杂志的编辑出版,人员编制3人,该刊创办初期为季刊,第一至第四期以4开报纸形式发行,从第五期起改为16开、80页码,每期2000份。在这之前,市文化馆曾主编过《景德镇文艺》,16开本,80页码,只出了一期。《景德镇文艺》主要登载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等作品,利用封二、封三刊登艺术照片及有关文艺活动动态的新闻照片、篆刻作品等。该杂志到1985年底共发行29期。
  1985年10月,经市委宣传部批准由市税务学会主办的《瓷都税务》创刊。该刊为16开本,50页码,内部发行。1985年出版一期,发行2000份,其目的是促进税务工作方面的学术交流,帮助税务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反映有关税务工作的新情况、新动向。其读者对象为税务工作者、经济理论界和工商企业界人士,以本市税务系统为主,少量用于全国税务系统交流。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