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西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5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西医
分类号: R195.6
页数: 6
页码: 2174-2179
摘要: 民国元年(1912),有安徽省安庆府同仁医院外科医生徐正霞,因圣公会教友的邀请和挽留,在十八桥开办景德镇医院,这是景德镇出现最早的一个西医院。当时这所医院能做一些腹部小手术,被镇民夸誉为“开肠破肚”的神医。
关键词: 卫生事业 西医

内容

西医沿革民国元年(1912),有安徽省安庆府同仁医院外科医生徐正霞,因圣公会教友的邀请和挽留,在十八桥开办景德镇医院,这是景德镇出现最早的一个西医院。当时这所医院能做一些腹部小手术,被镇民夸誉为“开肠破肚”的神医。
  民国5年(1916),浮梁县治由新平迁景德镇后,始有浮梁县卫生院的设置,在浮梁县所辖地储田、臧湾也设过浮梁县卫生分院。当时上医院看病的人很少,县卫生院还要管理个体开业医生和做一些有名无实的防疫工作。自民国11年(1922)华法医院和民国19年(1930)立康医院相继开设后,始有专业的助产人员,行新法接生,涂佩文和陈杏琴是市里最早的助产士。民国21年(1932),江西省废道改设行政区,自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由波阳迁来景德镇后,设立江西省立浮梁医院,编制40人,病床20张,一台低倍显微镜和一台30毫安的x光机,药品除一部分由省卫生处拨给外,大部分靠美国救济总署分配给中国红十字会江西分会的剩余药品补充,平日很少病人上门,几乎无人住院。抗战时期,来景德镇的西医日见增多。前后共有18人挂牌开业,都是用自己姓名作诊所名称。他们有的是来自教会医院,有的是由部队留下的军医。解放前,景德镇的个体开业西医不过30人,虽大致有内、外、妇科之分,一般都通治各科。
  1952年1月,正式成立市立医院,全市个体开业的西医,全部进入该医院工作。市立医院仅设内、外、妇三科。小儿疾患眼病、传染病等,均由内科兼治。同年11月15日,浮梁专区人民医院奉命撤销,其医务人员均并入市立医院。当时有西医13人、护士6人、医护员25人、助产士6人、化验员6人、药剂士2人、其他卫生人员3人,1953年,始设立牙科门诊。1955年,始设有儿科病床42张,同时增设儿科门诊。1956年,始有五官科和眼科医生,并设置五官科(包括眼科)门诊。1957年,先后在外科、儿科、妇产科附设过眼科病床。同年眼科和五官科分科就诊。1962年,始设置传染病隔离病房。1963年,始单独设置五官科病房。眼科手术还要充分利用门诊简易病床进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医疗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疗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先后建立综合性医院三所、职防所(后并人三院)和皮防所各一所、精神病院等直属医疗单位,区建有区医院,乡建有乡卫生院,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大队或生产队都有医疗点。厂矿企业也分别建立规模不等的职工医院或医务所(室)。据统计,城乡医疗机构193所,其中区乡医疗单位45所、厂矿企业医疗单位140所,较解放时增长98倍;医院病床数共有2187张,较解放时增长109倍。
   医疗科室
  检验科民国年间,个体开业的西医王云洲置备显微镜,为景德镇市镜检之始。景德镇解放初期,全市只有一名检验员和一问只有一台低倍显微镜的简陋化验室。1952年,市立医院的化验室只能做尿、痰、粪便三大常规。细菌涂片检查和妊娠试验、康氏及肥达氏部分血清项目等。1953年,开展胃液分析及胸腹腔穿刺液等检查。1956年,始开展生化工作,包括肝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酶类、脂类的部分及无机磷等测定。1958年,市一医院始开展细菌培养。同年,始开展血液细胞学及脱落细胞检查并增蛋白电泳、蛋白含碘、纤维蛋白等生化测定。1959年,始开展淋巴结穿刺检查。1960年,始进行肌酐酸、尿酸、马尿酸、尿素氮等生化项目。
  1963年,市一、二、三院先后开展血液细胞组织化学染。
  1970年,市一院增加三酸甘油酯、脂蛋白、红斑狼疮类卟啉卟胆元等检验项目。
  1975年,市防疫站、职防所开展尿锰、尿汞、空气苯、空气中粉尘及硫化氢检验。同年市一院开展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型培养及火箭电泳测定。
  1976年,市一院开展血红蛋白电泳,市三院开展血红蛋肽链分析。市一、二、三院先后开展凝血酶原消耗及纠正和生成变异球蛋白生成检测。
  1978年,市一院开展乳酸脱氢酶、血液丙酮酸测定。次年,市一院开展乳酸脱氢酶同功酶测定。
  1981年,市三院开展凝光抗原抗体测定。市二院开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半定量测定。市一院开展免疫球蛋白、同型胱氨酸等测定。
  1982年,市一院开展补体结合试验、胆碱脂酶检验。市二院开展染色体培养检验、淋巴细胞转化及性染色体检查。
  1983年,市三院开展血清铁饱和结合力检查。
  1984年,市一、二、三院先后开展优球蛋白溶解试验。市二、三院先后开展选择性蛋白尿及胃癌2G测定。
  麻醉科1952年1月,市立医院外科手术由外科医师兼任麻醉工作,只做腰麻和局麻,随后配有2名专业麻醉人员,可做乙醚开放点滴麻醉。1952—1954年,可做腹部、四肢、眼科等常见手术。1954年,开展强化麻醉。1956年,配合脾胃静脉吻合术,开始应用乙醚气管内麻醉。1961年3月,市第一医院首次开展单次硬膜外麻醉。1962年7月,开展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963年,装配万能麻醉机并开展髓管麻醉和臂丛麻醉。同年改革腰麻方法为细针腰麻。1976年,医院装配HQ-Z型自动呼吸器,并应用氟烷作控制性低血压麻醉配合动脉导管结扎术获得成功。1978年,市三院开展针麻。1982年,第一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成功。1984年,医院装配体外循环人工心脏机。1985年,全市有麻醉专业人员20人,其中主治麻醉师1人,麻醉师10人。
  病理科1961年下半年,景德镇医专病理教研组和市一医院开展一些病理检查。1963年12月,市一医院成立病理科,备有附显微照像设备的日本产双目高级显微镜。1974年,市三医院成立病理科,备有显微锢灯投影仪。1979年,昌河职工医院成立病理科,备有半导体制冷切片机。1980年,市二医院成立病理科。1985年,全市有病理工作者15名,其中主治医师2名,医师(士)7名,技术员6名。
  理疗科1952年,市一医院只有一台超短波和一座紫外线石英灯。1954年,成立理疗放射科,添置红外线和平流感应电疗等,有5张治疗床。1956年,市工矿医院建立理疗科,有4张治疗床。1963年,市一医院成立理疗室。1973年,昌河职工医院设立设备较齐全的理疗室。1985年,全市有10个医疗单位建立理疗科室,开展光疗和各种低频、中频、高频电疗、磁疗等疗法。全市有理疗工作者24人。
   疾病治疗
  内科民国时期,景德镇在内科方面只能诊治胃炎、肠炎等常见病。50年代中期,市立医院陆续开展乙状结肠镜检及骨髓、肝脏和心包穿刺等诊疗技术。
  1957年,市立医院从国外购进胃镜与腹腔镜(均为硬质管)各一台,用于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诊断。1958年,该院购置一台心电图机(西德西门子公司产),开展心电图检查。同年还开展基础代谢测定。覬骡嚣臻溺鑲赣醱越薄蕊鳞黪黧疆I21751961年,市一医院首次使用A型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脾。1964年,吴钟山医师分析了景德镇地区髂骨髓象正常值。同年,首次开展结肠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965年,市一医院首先应用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应用支气管镜检(硬质管)诊断肺癌。同年开展肺功能检查。1975年,对一例WPW综合症合并房颤病人电复律成功。
  1976年,市一、二、三医院相继开展脑电阻、脑电图、心音图等检查。1977年,市一院采用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同年,市三院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疾病。1978年,市三院吴钟山与九九九厂工程师何维庚合作研制成压力传感器,开展颈动脉图、心尖搏动图检查。同年,昌河职工医院开展甲皱微循环检查。1979年,市三院首先开展光导纤维胃镜检查。
  1980年9月,市一、二、三院先后成功地为心脏病患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1981年,市二院建立全市第一个设备较完整的心脏监护病房。同年,市三院开展心阻抗图检查。1982年12月,市三院开展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市一院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983年,昌河职工医院购置B型超声诊断仪(国产线形扫描),并开展肝、胆、脾、胰、肾等部位疾病的检查。1984年,市一院建成全市第一座高压氧舱,并用于临床;同时,应用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同年,市三院吴钟山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景德镇地区心功能正常值范围。10月,他为心脏病患者成功地植入永久性按需型心脏起搏器。市三院首先购进扇扫B型超声诊断仪,开展声学造影,用于分流性心脏病的诊断。市三院主治医师谢嘉德应用食道调搏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室上速的治疗。
  外科民国22年(1933),浮梁县立医院成立后,只能做剪包皮、扎痔核等手术,遇有单独性股骨骨折也要转往外地。民国37年(1948),开始做阑尾切除术。
  1952—1954年,市立医院先后开展中、下腹部、四肢、五官的常见手术。1955年,市工矿医院外科梁崇朴首先开展脾切除、甲状腺瘤切除和胃大部分切除等多种手术。1957年,该医院外科在梁崇朴的主持下首次应用气管插管麻醉开展肾切除、乳腺癌根治等手术。1958年,该医院又开展贲门痉挛和化脓性心包炎的手术。1959年,首次作脾肾静脉吻合术成功。
  1961年,市二院方佛安为抢救胸部刺伤伤员,进行右肺下叶不规则楔形肺切除术成功。1962年,市一院邓重威在南昌市第一医院邹一亭主任指导下,施行一例纵膈神经纤维瘤切除术。1963年8月,市一院由梁崇朴主刀施行心包切除术成功。1966年,一院外科在潘育智、张和平医师主持下首次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妇产科民国时期,景德镇仅有几位助产士能作一般产前检查、穿颅、接平产、臀位产、上产钳等。建国初期,也只能做古典式剖腹产及简单的卵巢囊肿摘除术。
  1955年6月,市立医院主治医师王锡周开展子宫切除术。1958年,该医院妇产科改进产钳为胎头吸引器的应用和开展电动人工流产、高渗盐水引产、高渗糖液引产、小口输卵管结扎术。
  1961年春,市卫生局组织妇产科医师、助产士深入农村调查、治疗妇女“两病”(子宫脱垂与尿瘘),至60年代末,完全消灭子宫脱垂病。1961年,王锡周在市一院开展经腹膜(改良式腹膜外)剖腹产手术、尿道悬吊术、阴道成形术、尿瘘修补术、子宫颈癌切除术、阴道子宫摘除术等。1968年6月,王中甫在兴田公社卫生院摘除55斤重的巨大卵巢囊肿。
  1974年,市一医院妇产科采用二氧化碳冷冻技术治疗宫颈糜烂;HCG半定量检查用于绒毛性疾病的随访诊断。同年,一院童淑琴协助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锥切治疗早期宫颈癌取得良好效果。1978~1982年,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组织到农村普查尿瘘病人,并集中治疗,先后为70余例病人作了修补手术,治疗率达80%。1981年,全市妇产科医务人员学习围产期保健知识并采用产程图以及改进脐带处理法。1982年,市一、二、三院将B型超声仪应用于妇产科领域。同年,市一、二院利用氦氖或二氧液氮治疗附件炎、宫颈炎、腹壁切口感染等病,疗效显著。同时二院还开展实验性外周血液培养、细胞染色体检查。1983年,市一院添置婴儿保温箱。1984年,市一院推广应用阴道镜。1985年,开展新生儿插管复苏法。儿科1955年,医院开展小儿肺炎的综合治疗。1958年,应用毒K抢救急性肾炎心衰。1959年,施行气管切开术抢救白喉梗阻病儿获得成功。1960年,市一院盛曾荫医师应用醋酸考的松鞘内注射治疗结脑病儿。1963年,市一院魏方、盛曾荫医师研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的鉴别诊断及小儿液体疗法,使小儿肠炎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盛曾荫医师引进新抗菌素及抗休克综合疗法的应用,使儿科感染性疾病及中毒性休克的预后获得较大改进。
  1974年,市一、二、三院儿科先后确诊婴儿脑型脚气病,每年4-6月为高发季节,症状和病毒性脑炎相似,经采用维生素B治疗后,减少了死亡。
  1983年,医院对同型胱氨酸尿症、小儿病窦综合症、第三脑室畸胎瘤、小肠重叠畸形、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地中海贫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牛满——匹克氏症、肺静脉畸形等疾病进行确诊。1982—1985年,市二院开展多项免疫检查和染色体检查。医院用联合化疗医治白血病,提高了缓解率及生存时间。用电动人工呼吸机抢救肺炎呼衰病儿获得成功。
  耳鼻咽喉科1957年,市立医院开展常规耳鼻咽喉科手术。1959年,市一院柴江忠医师开展乳突根治术和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处理及食管异物取出术、喉裂开手术。1964年,柴江忠开展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和耳科显微手术。1979年,开展鼻侧切开、鼻癌切除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耳廓再造术、外伤性乙状窦破裂修补术、听力重建术、面神经减压术。1983年,该医院五官科成功地进行鼓室成形术。1985年,柴江忠医师开展鼓室置管术,自制微型鼓室通气管。
  口腔科1952年,市立医院刘子廉开展牙治疗。1955年,贺恒伟医师将阻滞麻醉法应用于拔牙手术并开展了x线牙片检查。1956年,贺恒伟医师在醚氧麻醉下施行小儿唇裂修复和下唇病切除立即修复等整形治疗,另外开展腮腺肿痛切除、小儿腭裂阻塞器制作。1958年,他又作了立刻牙列修复。
  1959年,市二院陆学先医师开展舌癌局部切除治疗。同年,市一院贺恒伟医师开展巨大面部色素痣一次切除成形术、真性颞颌关节强直成形术。
  1960年,贺恒伟医师采用上臂圆形皮管作全鼻再造术,开展反矫治等整畸治疗。1964年,贺恒伟和刘振华医师开展上唇、鼻小柱全缺损下唇交瓣修复术。同年,二院陆学先、小云医师于局麻下行上颌骨部分切除。1965年9月,市一院刘振华、崔世友等医师在全麻下施行小儿面颊部巨大淋巴管瘤切除。
  1970年4月,市一医院刘振华、潘育智医师进行下颌骨截除,加人人工塑料颌骨植入术。1971年,市二医院贺恒伟医师施行不全腭裂成形术。1972年,他与陈慧清医师开展双上颌骨巨大角化囊肿摘除术。1973年,市一院刘振华医师开展异体、自体牙椿冠修复术。1974年2月,刘振华医师开展速成塑料椿冠修复术。1975年,刘振华医师研制成功简易磨牙机。
  1978年,市二院贺恒伟医师开展牙纵裂保留治疗;1980年4月,市一院刘振华医师采用岛状瓣行全眉再造术。
  1981年,市一院陆学先医师用二氧化碳冷冻加中药治疗口底鳞癌;刘振华医师研制成功不锈钢带环牙套;市二院贺恒伟医师、市一院刘振华医师开展牙髓塑化治疗,并开展了巨大颌面部血管瘤摘除术。
  1984年11月,市一院刘振华、童性良医师施行巨大腮裂囊肿合并血管瘤摘除术;市二院贺恒伟医师用自体髂骨植入治疗鞍鼻。
   眼科1955—1956年,市一院时懋芬、肖云清医师施行内翻倒睫矫正、翼状肉切除、白内障囊外摘出等手术。
  1956—1958年,市一院辛东光医师施行上睑下垂费——盖氏术、光学人造瞳孔术、共移性斜视矫正术、眼球摘除术、眼内容剜出术、睑外翻游离植皮术、下睑外翻康特氏矫正术、点状光检影等。
  1959年,市一院辛东光医师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抗青光眼角巩膜环钻术和虹膜嵌顿术、球内金属异物电磁铁吸出术等。表4-7景德镇市1971-1985年外科首次施行新手术统计表
  1963年,市一院辛东光、徐丽文医师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抗青光眼巩膜灼泸术、白内障蛋白泪囊肉摘出术。
  1965年,市一院辛东光医师施行白内障二氧化碳冷冻摘出。市二院黄荣薰医师施行眼球摘出合并自制塑料义眼座植入术。
  1966年,市二院黄荣薰医师施行麻痹性内斜视上下直肌移植术。
  1969—1971年,蛟潭卫生院辛东光、吕光明医师施行视网膜剥离巩膜缩短和黄斑裂孑L电透热凝固术。市一院柴江忠,黄荣薰医师,蛟潭卫生院辛东光、陈海清医师施行眼眶内容剜出术;蛟潭卫生院潘育智、辛东光医师施行眼眶肿瘤外侧开眶摘出术;市一院黄荣薰医师,市二院陈慧清、黄竟存医师施行针拨白内障术;蛟潭卫生院胡可珍、辛东光医师施行针麻抗青光眼及白内障摘出术;市一院黄荣薰医师施行抗青光眼巩膜咬切术。
  1972年,市一院黄荣薰等医师施行视网膜剥离巩膜折叠术。
  1974年,市一院辛东光医师施行白内障氧气冷冻摘出术。
  1975年,市一院辛东光医师施行白内障半导体冷冻摘出术。
  1977年,市一院黄荣薰医师施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成形术;市三院徐丽文医师施行眶内巨大金属异物摘出术。
  1978年,市一院辛东光、黄荣薰医师施行眶内非磁性金属异物(气枪子弹)取出术;市一院刘振华医师自制前房冲洗针头。
  1979年,市一院金美玲医师施行带状光检影验光,并施行泪囊鼻腔单叶吻合术。
  1980年,市一院郑文华医师,市二院陈慧清、余红医师施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市一院郑文华、辛东光医师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出术;市二院陈慧清、余红医师施行在X荧光屏下眶内异物取出术。
  1981年,市一院辛东光医师施行重睑成形术(缝线法);市一院程玲等医师施行抗青光眼虹膜嵌顿联合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市一院辛东光等医师施行白内障硅胶粘出术。
  1982年,市一院金美玲、辛东光医师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直接缝线法);市一院黄荣薰、郑文华、程玲医师施行视刺激仪治疗儿童弱视;市一院辛东光、黄荣薰医师施行眶内非金属异物(木桩)取出术;市二院陈慧清、余红医师施行上下泪小点成形术。
  1983年,市一院辛东光、程玲、郑文华医师施行视网膜剥离巩膜外加压术;市一院程玲、辛东光医师施行视网膜剥离巩膜环扎术;市三院徐丽文医师施行白内障液氮冷冻摘出术;市一院辛东光、钟丘医师施行裂隙灯眼前部摄影;市一院黄荣薰、钟丘、朱白蕾医师施行眶内寄生虫取出术;市一院刘振华医师自制双管镰刀型前房注吸器。
  1984年,市一院钟丘、辛东光、黄荣薰、王家辉医师施行睑板腺癌切除+鼻粘膜移植和转移皮瓣修复术;市一院辛东光、钟丘、黄荣薰医师施行外伤性上睑下垂自体宽筋膜悬吊术;市一院钟丘、辛东光医师施行瞳孔机化膜剥离取出术。
  1985年,市二院余红医师研制成双套管前房注吸针;市一院辛东光、黄荣薰医师施行A、V综合症斜视矫正术;市一院黄荣薰、郑文华、董启云医师施行重睑成形术;市一院董启云等医师施行抗青光眼巩膜灼泸联合白内障摘出术。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正霞
相关人物
涂佩文
相关人物
陈杏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