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藏书阅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4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藏书阅览
分类号: Z822.1
页数: 2
页码: 2138—2139
摘要: 藏书阅览主要描写了景德镇第二节藏书及阅览室的建立和开放等内容。
关键词: 图书发行 景德镇

内容

1774年,浮梁知县董泌倡建魁星阁收藏《上谕》,、《御前四书解义》、《学政全书》、《五经》等45部,是官办图书馆的开始。
  1920年圣公会创办了景德镇市第一个向群众开放的图书阅览室。
  1928年,成立浮梁县图书馆筹备处。同时,县立初级锦瓷职业学校,景德镇市立初级中学以及后来的天翼中学、紫阳中学、静山中学、省立陶业专科学校等都设有校办的图书室。
  1936年上半年,浮梁县图书馆正式成立,藏书3000余册。馆内设有成人读书会和儿童读书会。1937年10月,浮梁世家程益勉将家藏的经、史、子集、碑帖、志乘以及西文科学诸书12000余册,捐献给浮梁县图书馆。此时,馆藏图书逾2万册,有保持经常联系的读者一百余人。
  1947年9月,旧政府由于经费困难,停发工作人员口粮,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勉力支撑,在莲花塘开茶社、采莲蓬,千方百计维持到1948年秋,终于关闭。
  1953年4月30日,江西省图书馆辅导部主任李景湘等四人来景德镇,筹建景德镇市图书馆,1954年3月10日,景德镇市图书馆正式开馆,馆内设采编部和阅览部,藏书29764册。
  1955年2月,根据省文化局指示,馆内设立“古旧图书清理委员会”,共收集、清理出古旧书籍1706部计4574册。同年10月,成立“处理反动淫秽荒诞图书办公室”,整顿了图书市场。
  1959年,浮梁县文化馆与市文化馆合并,将部分古旧图书拨归市图书馆,1960年,市图书馆由南门头搬运公司搬进人民广场的群艺宫。(即人民广场原仿古建筑主席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市图书馆停止开放,1967年群艺宫有倒塌的危险,馆藏图书全部搬到附近的第五中学教室堆放。1968年12月,市图书馆并入新华书店革委会,1969年5月,市图书馆在原群艺宫地基上动工建新馆,9月底峻工,使用面积为1000平方米。
  1970年4月,市文化管理站成立,新华书店革委会撤销,市图书馆为管理站下属的一个班。
  1971年,省图书馆辅导部派人来市,指导清理馆藏图书和新馆开放的准备工作,1972年4月,市图书馆恢复建制,重新对外开放。
  1973年6月,江西省图书馆工作会议在景德镇市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市图书馆、经公桥公社图书馆、宇宙瓷厂工会图书室和石狮埠街道中渡口图书室。
  1979年4月,市图书馆增设了科技阅览室,有工业、农业、医药卫生、数理化等科技资料1805册,科技期刊255种,并特设了陶瓷美术书籍专柜。
  1980年,为配合全国善本书编目工作,对馆藏古籍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出线装书32615册,其中属善本范围的有99部854册,康熙二十一年的《浮梁县志》也在这次清理中发现,11月20日,经省古籍善本书目验收小组鉴定,是国内孤本。
  1979年至1980年,辅导部在市区各街道、里弄建立了青少年阅览室70个,受到了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奖励和表扬。
  1982年元旦,馆内新设的儿童阅览室正式开放,拥有儿童读物2012册、期刊65种,同年,市图书馆被评为先进集体,派员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1985年,市图书馆事业又有新的发展。全馆共有工作人员36人,设立了采编部、借阅部、辅导部、行政办公室。借阅部下设科技阅览室、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报刊资料阅览室和外借处。馆藏图书达426174册,报纸72种117份,期刊722种1046份。1985年全年接待读者176358人次,辅导部下基层88次,给各基层图书馆(室)补充图书5100册,已建成的基层图书馆(室)共达185个,总藏书量509225册,辅导工作被评为单项先进,受到省文化厅的奖励。
  1985年,成立了图书馆学会,还开办了市电大图书馆学专业班。
   表3-10景德镇市主要基层图书馆(室)藏书统计
   说明:1.除鹅湖区外,藏书不足万册者未计入。
  2.截止1985年12月。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