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科技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442
颗粒名称: 第—章 科技机构
分类号: F204
页数: 5
页码: 2067—2071
摘要: 科技机构市属机构民国时期,科技工作由浮梁县建设科兼管。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未设此类机构,科技工作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直接组织管理。景德镇创建江西瓷业公司,公司在鄱阳高门的分厂设了“中国陶业学堂”,是专门研究、实验、改良新法制瓷的科学研究机构,其研制成功的科学技术成果瓷业公司享有优先使用权。民国元年(1912),中国陶业学堂独立,易名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仍属瓷器研究制作机构,其科研成果仍由景德镇优先采用。
关键词: 科技 机构

内容

第一节管理机构
  市属机构民国时期,科技工作由浮梁县建设科兼管。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未设此类机构,科技工作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直接组织管理。1958年4月10日,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成立景德镇市科学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属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1959年,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撤销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江西省科学院景德镇分院。1961年,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成立中共景德镇市委科学领导小组。1962年12月20日,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撤销江西省科学院景德镇分院,恢复景德镇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有专职干部7人。1963年11月,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65年2月,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成立景德镇市委科学领导小组。1968年10月,市科委被撤销。
   表2-1景德镇市1958-1985年科技部门主要领导人名录
  1971年5月20日,景德镇市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内设科技组。1972年3月20日,市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撤销,成立市革命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内设科技组,另外成立景德镇市科技领导小组。1973年4月23日,市革命委员会调整部分机构,成立市文教办公室,科技组划归文教办公室管理。1977年4月28日,市文教办公室撤销,科技组划回市革命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内。
  1977年12月30日,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恢复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78年2月,景德镇市地震办公室成立,挂靠市科委。1983年11月,市地震办公室撤销。
   市科委是市政府管理科学技术工作的办事机构,业务上直接受上级科委的指导。1978年以前,市科委定编人员2—7人。1978年,市科委定人员编制13名,内设秘书科、工业科、农医科。下属机构有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学器材服务站。1983年10月,市科委人员定编28人,内设人事秘书科、技术开发科、规划调研科和成果应用科。1985年8月,全市自然科学科技人员由市劳动人事局划归市科委管理。
   区属机构
  珠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1984年以前,珠山区未设科技管理机构,有关科技工作由区工交局兼管。1984年5月,珠山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珠山区科委),有干部职工3人。这是珠山区成立后首次设立的科技机构。
  昌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昌江区成立以来未设科技管理机构,由区工交局兼管科技工作。至1984年6月,昌江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昌江区科委),有干部职工3人,下属技术市场有干部职工6人。
   鹅湖区科学技术委员会1984年成立蛟潭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其工作重点是农林畜业科技发展和农村的科普活动。
   第二节科研机构
  清宣统二年(1910),在景德镇创建江西瓷业公司,公司在鄱阳高门的分厂设了“中国陶业学堂”,是专门研究、实验、改良新法制瓷的科学研究机构,其研制成功的科学技术成果瓷业公司享有优先使用权。民国元年(1912),中国陶业学堂独立,易名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仍属瓷器研究制作机构,其科研成果仍由景德镇优先采用。
   部、省属机构
   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详见《景德镇市志.2卷,瓷业志》)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详见《景德镇市志.2卷·瓷业志》)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1969年12月15日成立。系航空航天部直属单位,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直升机设计、研究和试验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所址在景德镇市东郊湖田。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由原六o二所、六o四所合并后组建成立,有10个研究室,5个试制车间,还设有直升机设计、强度、结构、电子、电器测试、机械加工等40多个专业。截止1985年底,该所拥有干部职工18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70人(高级技术职务4人,中级技术职务404人、初级技术职务186人、其他276人)。拥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1013台。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任务是:(1)研制军用、民用所需要的各种新型直升飞机;(2)开展直升机基本理论、新结构、新系统的研究、发展工作;(3)发挥直升飞机技术的优势,研制民用产品。
  1979-1985年,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90项,其中数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属机构
  市农牧渔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市农科所)1960年1月成立,所址设在丁家洲。市农科所的前身是景德镇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所址设在枫树山,后移到鹅湖公社汪家碑、庄湾垦殖场午家项分场。当时有干部职工41人,其中科技干部31人。试验用地面积60亩(其中水田30亩、旱地20亩、林业苗圃10亩)。内设一室五组:办公室、农业组、林业组、畜牧兽医组、农业气象组、植保组。1962年1月,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分家,成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址又先后迁到樟树坑、罗家。同年12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撤销,与市农业局所属的农技站、种子站、植保站、兽医站合并,成立农技总站。1964年9月,恢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市农技总站合署办公。1966年1月,撤销市农技总站,成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同年12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绝大多数科技人员、干部下放,只留下4名科技人员,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合并为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所址从罗家迁到丁家洲。1970年,该所与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71年,又从市共大分出,并接收原市农副业办公室丁家洲苗圃土地140亩作为试验场地。1973年,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又再次分家,成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市农科所下设人事秘书科、科研科、经营管理科、情报资料室、种禽场、特种水产场、食品场。科研科下面按专业分设水稻组、旱作组、植保组、水产组4个技术专业组。
  1985年底,市农科所有职工289人,其中科技人员35人(中级技术职务6人,初级技术职务8人,其他21人)。市农科所有科研小设备、常规化实验室和实验用地178亩(其中水田101亩、旱地34亩、鱼塘13亩、杉松混合林地30余亩),固定资产原值总额241.2万元。
  市农科所是以从事主要农作物(粮、油)育种,家禽、特种水产新品种引进和饲养管理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技术开发研究所,其重点是开发研究粮油(水稻、油菜)、家禽(鸡、鸭)、特种水产(甲鱼)等适合景德镇市以及江西省的优良品种、高产栽培和饲养管理技术“模式”。1984年7月29日,市农科所作为江西省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由原来的单一水稻科学研究转变为农、牧、渔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所,把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科研和经济的结合。
   市农科所从1979—1985年,共获省、部、厅、市级科技成果奖12项。
  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市林科所)1960年3月筹建,所址设在枫树山,有科技人员3人、工人4人。1960年9月,市林科所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为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在1962年1月至1979年期间,市林科所的前身是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曾五度撤并,一度撤销,六度搬迁地址。1982年6月,市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址设在大岭坳。
  市林科所内设行政办公室、科研科、经营管理科及劳动服务公司、试验林场。科研科内按专业设置薪炭林组、用材林组、经济林组、种苗组、森保组、情报资料组。
  1985年,市林科所有职工71人,其中科技人员53人(中级技术职务1人,初级技术职务10人,其他42人)。拥有基地2500亩,其中营造各种试验林及速生丰产林2100亩,苗圃25亩,杉木初级种子园40亩。温室二幢142平方米,化验室一个,化验设备及仪器18台,藏书2850册,技术资料2690份。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69万元。
  市林科所科研方向及任务是以应用研究和推广林业科技成果为主,立足本地,积极开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栽培,速生丰产林技术研究和树木改良工作,野生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1981年以后,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市林科所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生产单一经营转为多种经营,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过渡。
  1979—1985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共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科技成果奖1项。
  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76年5月29日成立,所址设在市广场南路科技馆内。市情报所的前身是市科技情报交流站,隶属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办公室科技组。1977年12月30日,科技情报交流站划归市科委领导。1978年11月24日,市科技情报交流站更名为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市情报所内部设置办公室、情报研究室、综合计划室、技术手段室、文献资料室5个职能科室:一个经济实体,即科达办公用品服务部。1985年10月,景德镇市专利事务所成立,隶属市科委,挂靠市情报所。
  市情报所有干部职工26名,其中科技人员22人(中级技术职务1人,初级技术职务4人,其他13人)。文献资料收藏总数达60000册。情报手段设备投资总额累计达20万元。
  市情报所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经济建设,以技术情报服务为主,同时注意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服务;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科技情报,为领导决策提供情报信息;为科研生产部门的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以及专题情报调研、技术论证、技术培训等提供科技情报服务,使情报开发与技术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
   市医药科学研究所(简称市医科所)1970年6月成立,所址设在市珠山西路南侧大月山。
  1970年3月,市卫生局筹建市医科所,直属市卫生局领导,业务上接受省卫生厅科教处和市科委的指导。1981年11月,市医科所迁到新地址。1983年6月,市医科所并人市卫生学校,合署办公。同年10月,市医科所正式为独立的科研所,内设临床研究室、情报资料室、实验室、行政后勤室4个职能科室。
  1985年底,市医科所有干部职工1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中级技术职务1人,初级技术职务12人,其他4人)。拥有科研仪器设备2台(套),固定资产原值为24.4万元。
  1982—1985年,市医科所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各一项。
  市医科所的研究方向与任务:1982年以前,主要从事传统中草药的发展、整理和剂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如红管药治疗老年性支气管炎、夹书草治疗肝炎,红卫蛇药、兔耳一支香治疗肝炎、宫颈炎等的研究。为贯彻1984年全省医科所长、医学情报站长工作会议提出的地市级科研所应放弃“小而全”转向专科特色发展的建所思想,该所的研究方向转向优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优生诊断技术的研究、引进、改造和推广应用工作,如人类精液冷冻、组织培养、遗传病诊断、缺陷儿调查、染色体带、绒毛染色体的制备等。
  市茶叶科学研究所1978年12月成立,隶属市农牧渔业局,所址设在印墩下。市茶科所内设4个职能科室:科普培训科、科研生产科、人事秘书科、茶叶技术推广站(1980年并人市茶科所)。3个直属队:茶叶生产队、科研苗木队、多种经营队。
  1985年底,市茶科所有干部职工47人,其中科技人员4人(中级技术职务1人,其他3人);拥有土地200余亩,其中试验茶园14.2亩,花圃2亩,旱地和待开林地40亩;有各种制茶设备(揉捻机、烘干机、茶叶炒干机、切茶机、粉碎机、发电机)8台;有各类图书资料68册,专业期刊10余份。
   市茶科所的研究方向及任务是:围绕景德镇市建设优质出口工夫红茶基地目标,从事茶叶科研,茶叶技术指导、培训工作。
  景德镇市建筑设计院1956年7月成立,院址设在市莲花塘。前身是景德镇市城建局设计室。1959年,市城建局设计室曾改名为市建工局设计室,1972年又改为市城建局综合设计室,1978年改为市建筑设计室,1980年更名为市建筑设计院。
  市建筑设计院内部组织机构设置:院党委设党委办公室;行政技术管理部门设置技术管理室(质管、资料、情报、技术培训),计划业务科(业务、计划、晒图、图档),财务科;生产部门设置:一室(建筑、结构设计),二室(建筑、结构设计),三室(水、电、暖、空调设计及预算),四室(城市规划及市政工程设计),五室(工程地质钻探、土工试验、地基处理及测量),电子计算机室,建材、结构试验室,劳动服务站。
  市建筑设计院的主要任务是:各种类型工业建筑设计及厂区总平面、厂前区、生活区规划;各种类型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设计;建筑室内外装潢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城市小区与农民新村规划设计;园林、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设备设计;市政工程设计(道路、桥梁、供排水、供电、煤气);工程地质钻探;土工试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试验与结构试验,各种软弱地基处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直至竣工验收的总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详见《景德镇市志.2卷·瓷业志》)。
  企业科学研究、设计所(室)机构景德镇市企业科学研究、设计所(室)(简称企业科研机构)始于1965年5月,至1985年12月,已有15家厂矿企业成立科研、设计机构。该类机构主要从事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设计、新技术引进推广、进口设备消化吸收。表2-2景德镇市1985年企业科学研究、设计所(室)
   说明:有关陶瓷科研单位见《景德镇市志,2卷·瓷业志》。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