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良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9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方良种
分类号: F304.3
页数: 2
页码: 1461—1462
摘要: 景德镇市区主要蔬菜品种有青塘的红椒、苗头,四图里的白菜、青辣椒、白皮黄瓜;三闾庙的瓠、韭菜;河西的油麻苋菜、红萝卜;杨家坞的小白菜、蕹菜;樊家井的热水萝卜、四季香葱;小港嘴的菠菜、韭菜;银坑坞的芋头、茭笋;樊家井、猪婆山岭的田藕;里村的瓠子、豆角等。
关键词: 地方品种 栽培技术

内容

景德镇市区主要蔬菜品种有青塘的红椒、苗头,四图里的白菜、青辣椒、白皮黄瓜;三闾庙的瓠、韭菜;河西的油麻苋菜、红萝卜;杨家坞的小白菜、蕹菜;樊家井的热水萝卜、四季香葱;小港嘴的菠菜、韭菜;银坑坞的芋头、茭笋;樊家井、猪婆山岭的田藕;里村的瓠子、豆角等。
   地方良种有四图里白皮黄瓜、里村瓠子、三闾庙瓠子、杨家坞丝瓜。猪婆山岭苦瓜、三闾庙韭菜、四图里辣椒、银坑坞芋头、新平脚板薯。
   四图里白皮黄瓜主要分布在四图里一带。瓜短棒形,长23-24厘米,单瓜重0.25公斤左右,皮绿白色,刺瘤稀疏,肉白色,质地脆嫩,耐寒早熟,有“四月八、黄瓜炒子鸭”的说法。但是产量低,亩产500-750公斤,仅为津研系黄瓜(青皮)亩产量的一半。1982年,市菜科所栽培的津研4号黄瓜,亩产达6625公斤,致使四图里白皮黄瓜濒于淘汰。
  里村瓠子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蔓长3米左右,枝多果密,耐寒抗病,早熟,一般5月上中旬上市。商品瓜每只约重0.5公斤,瓠形似短棒,没有苦味基因,瓜肉较薄,果实较小,果籽较多,水份6景德镇市志·第三卷·蔬菜志多,而味道较淡。老熟瓠子约1.5公斤。主要分布在里村的前街、后街和方家山。种植面积稳定。
   三闾庙瓠子呈粗短棒形,商品瓜重约1-1.5公斤,肉质厚实,果籽较小,炒食味道鲜美。但因成熟期比里村瓠子晚半个月,正值蔬菜旺市,售价低,种植面积日减。
  杨家坞丝瓜又称麻皮丝瓜、麻瓜。主要分布在樊家井、里村一带。分枝力强,节间较长,花蕾可炒食。瓜呈长棒形,长达90厘米,横径6.6厘米,皮皱缩成凸凹状,深绿色,肉白色,单瓜重1公斤左右,亩产达3000余公斤。
   猪婆山岭苦瓜长势强盛,瓜长棒形,青皮淡绿色,多瘤皱突起,单瓜重0.5-0.8公斤,质地稍坚实,味略苦。亩产达2000-2500公斤。主要分布在樊家井、四图里、猪婆山岭,其它地方也有零星栽培。
  三闾庙韭菜以叶片长而宽,肉质厚而嫩,纤维少而香味浓为特色。分蘖力强,耐害能力强,叶直立,叶片长43厘米,宽0.7厘米,深绿色,稍有蜡质。韭菜从定植后第2年起,每年可采割6次,每亩年产量约3500公斤。
  四图里辣椒果顶内陷,呈马嘴形,果长8.3厘米,横径3.4厘米,果蒂基部内凹,果皮光滑,肉质较薄,叶微辣,品质佳。1公斤约60只。较早熟,生育期270天,分枝力强,耐热抗病,主要分布在四图里、三间庙、河西一带,市郊普遍栽培。
  银坑坞芋头主要分布在银坑坞、官庄、呖府滩。在水肥充足,田间管理精细的情况下,株高1.3米以上,母芋长圆形,每株有子芋28个左右,属多子芋种,单株产量可达3公斤。表皮具有褐色绒毛,肉白色,淀粉多,香味深。银坑坞芋头播种期为春分前后,处暑后就可陆续上市,产量高的每亩3000公斤以上。
  新平脚板薯又称白薯,主要分布在新平。块茎短圆,棒形,表皮粗糙,棕色;肉质洁白,嫩芽淡黄色,一般茎块重1.3公斤,最大可达3公斤,刮皮后,富有粘滑性,但薯汤不糊,可以红烧拔丝,也可以用来炒肉片,品质优良。新平脚板薯耐瘠、抗病、易栽培、产量高,但至今没有成片栽培,多利用田边地角栽培。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实物

四图里白皮黄瓜
相关实物
里村瓠子
相关实物
三闾庙瓠子
相关实物
杨家坞丝瓜
相关实物
猪婆山岭苦瓜
相关实物
三闾庙韭菜
相关实物
四图里辣椒
相关实物
银坑坞芋头
相关实物
新平脚板薯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