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蓄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87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蓄水工程
分类号: S277
页数: 7
页码: 1404—1410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兴蓄水工程,塘库最先发展。1950年9月,南安乡为发展农业生产,在土改分田中,留下7亩低洼田,组织农民挖了7口平塘,灌溉500亩农田。1952年2月,洪源乡洪源村徐曰喜互助组在村前后各修一口平塘,蓄水6000立方米,使100多亩农田当年丰收。1953年春,第一座山塘一后山垄山塘在洪源乡洪源村兴建,坝高5米,库容4000立方米,灌溉40亩,规模虽小,但起到了示范作用。到1956年底,全市农村共建有塘库87座。1958年冬以后,平塘通常只作养鱼水池,而山塘多用于灌溉,年年都有建树,效益逐步提高。
关键词: 景德镇市志 水利志 蓄水

内容

第一节塘库工程
  境内塘库见于资料最早的为宋景佑年间修建的莲荷塘,位于浮梁县城东北部,俗称北湖,广积47亩余,用于防火消防,后成风景塘,晚清至民国时期逐渐淤积成耕地。古代,蓄水平塘多建于村前村后,其作用主要为村民日常洗衣洗菜及防火,也有兼作灌溉。清道光《浮梁县志》载,用于灌溉的水塘有水晶塘、寒家塘、藕塘、查村塘、瓷石塘、港口塘、当口塘、荫水塘、邱村塘、同台塘、白玉塘、樟木塘、枫林塘共13口。表3一1景德镇市1985年山塘平塘分布情况民国26年(1937),浮梁县参议会计划修建5座水库(山塘),后因故未实施。36年,江西省水利局提出兴建示范水库计划,每县修建2座,每座由政府贷款100万元(法币),浮梁县为9个试点县之一。37年,省水利局补贷给浮梁县8座水库材料费1亿元(法币)。同年8月止,浮梁县共修建水库(山塘)9座,分别在三龙乡的猪坞里,里仁乡的香炉山,峙滩乡的林坞、李家坞、仓坞、塘坞、长京、梅湖和墩口乡的土塘坞,计划灌溉农田6520亩。工程经费虽有政府贷款,但由于官吏层层克扣,多数有名无实,不见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兴蓄水工程,塘库最先发展。1950年9月,南安乡为发展农业生产,在土改分田中,留下7亩低洼田,组织农民挖了7口平塘,灌溉500亩农田。1952年2月,洪源乡洪源村徐曰喜互助组在村前后各修一口平塘,蓄水6000立方米,使100多亩农田当年丰收。1953年春,第一座山塘一后山垄山塘在洪源乡洪源村兴建,坝高5米,库容4000立方米,灌溉40亩,规模虽小,但起到了示范作用。到1956年底,全市农村共建有塘库87座。1958年冬以后,平塘通常只作养鱼水池,而山塘多用于灌溉,年年都有建树,效益逐步提高。
   第二节小(二)型水库
  1952年冬,开始兴建库容在10万到100万立方米之间的小(二)型水库。是年,鹅湖乡组织800多农民修建了第一座京山水库,坝高14米,库容12万立方米,坝下输水管采取混凝土圆形结构,并设溢洪道,灌溉面积500亩。次年冬,南安乡在盈田修建口家坞水库,输水管采用砖砌拱,以后进行过多次补强加固。兴建小(二)型水库效益与失比,据20个工程抽样调查表明:淹没面积(耕地)与灌溉面积为1:20。现有的183座小(二)型水库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是万寿山乡王家源水库,为15.25平方公里,最小的是先锋垦殖场月兰坞水库,仅0.1平方公里。土坝坝型有52座是心墙坝,少数为斜墙坝,其余为均质坝;平均高度15米,峙滩乡大茅山水库主坝23米为最高,输水管道结构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的2座,素混凝土169座,砖砌9座,条石砌的2座,竟成乡河西村曹家滩水库系铸铁涵管,放水建筑仅一座闸阀,其它为卧管式或人工斜涵启闭。由于管理不严,1984—1985年有14座水库发生堵塞。
   典型工程有黄泥坝水库、龚村坞水库等。
  黄泥坝水库位于通往景湖公路干线的罗家滩至槐树垄之间,距市区5公里,集雨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79.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8.6万立方米,可养水面80亩,已养水面80亩。大坝的右侧是豆渣坞,左测是庙坞,上游是槐树垄,坝下的白茅坂有水田1300多亩。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蓄水灌溉这片土地,曾在两坞口多次修坝未成,只留下一座矮小的黄泥坑残迹,新坝因此而得名。
  黄泥坝水库工程分二期施工,第一期工程于1956年11月开工,由罗家乡先锋高级农业社组织300名劳动力用60天时间完成了大坝清基,涵管安装,心墙开挖回填,反滤层沙石运输和部分大坝土方;第二期工程于1957年10月开始,年末工程竣工一,灌溉面积800亩。
  龚村坞水库位午王港乡墩口村境内,集雨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44.4万立方米,心墙土坝,大坝长84米,坝高8.5米,顶宽2米,有效灌溉面积400亩,因大坝座落在龚村坞而得名。
  1958年10月,龚村坞水库工程全面动工,当年竣工灌溉受益。库区淹没耕地60多亩,迁移一个自然村,拆迁房屋6幢,国家补助(包括迁移)经费1万元。
  龚村坞水库自运行以来,相继加固配套。1974年冬,大坝背水坡增厚2米,溢洪道作了整治,提高了防洪能力。为了扩大灌溉效益,1975年开挖一条长达3.5公里的灌溉渠,受益面积从400亩扩大到800亩。表3-2景德镇市1985年小(二)型水库分布情况第三节小(一)型水库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1956年开始兴建总库容在100万到1000万立方米之间的小(一)型水库。是年冬,湘湖乡洞口村兴建大坞里水库,到1978年天保乡小麦坞水库扩建,共建成小(一)型水库17座,分布于12个乡,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12.94平方公里,总库容416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88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3.75万亩,养鱼水面0.42万亩,在17座水库中,大背坞、锦溪2个库建有水电站,共装机4台,总容量210千瓦。
  水库大坝除鱼山乡的杨湾水库为浆砌重力坝外,其余均为土坝。大背坞水库坝最高,为29.5米;西冲水库干渠最长,为26.3公里,共连通6座蓄水上程;山田坞水库有效库容量最大,为506万立方米。经过逐年补强改造,有13座水库的输水管由原混凝土和条石结构更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隧洞,放水设施有7座水库为斜涵式,锦溪、虎形、白菜园3座水库为深孔式斜拉闸控制,山田坞、西冲、方坑、大背坞,小麦坞、郭卜峰、杨湾7座水库为竖井式平板闸门控制。溢洪道普遍拓宽加深,有4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结构。1978年大旱,所有水库都达到正常灌溉效益。
   典型工程有虎形水库、西冲水库,山田坞水库、杨湾水库等。
  虎形水库位于鹅湖乡京山村,拦截金竹山小源河而成,流域面积23.8平方公里。1958年冬动工,1964年竣工。自投入运行以来,不断进行加固配套。1977年加固整修大坝;1979年又加高1米;1980年汛期,溢洪道边墙沉陷,当年冬进行整修;1981年,重建输水管,将原双节20公分混凝土管封堵,改为压力隧洞输水;1983年冬,拓宽溢洪道并加固,经复核达到部颁标准。坝长252米,坝高18米,顶宽3米,总库容42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实际达到4350亩。配套工程有干渠一条,长达8公里,渡槽2座,灌区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在建设虎形水库过程中,迁移一个自然村,拆迁房屋24幢,迁移人口70人,淹没农田160亩,工程总造价4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08万元,劳务投工16万个工日,完成土方7.2万立方米,石方1760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05立方米。
  西冲水库位于洪源乡洗马桥村,集雨面积6.8平方公里,大坝长122米,高24.5米,总库容66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8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已达0.37万亩。
  西冲水库始建于1958年8月,1959年2月,完成大坝高10.6米。1971年冬续建,大坝加高到20.6米,增设内径为0.7米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1976年冬,对大坝进行防渗处理,内坡铺盖4米厚粘土斜墙,并加高大坝4米。1973年,开始渠系配套建设,完成自输水管出口到万家隧洞渠道及2座渡槽(最长的冷水坞渡槽,高13米,长152米)、4座隧洞(总长278米)。1977年,延伸渠道到洪源村的后山垄水库(小二型)。1980年,配套延伸到槐树垄,连接方家村的黄泥坝水库,从而把沿线的陆家、后山垄、塘坞、乔麦湾、火烧甲、黄泥坝联为一体,有效地解决了上下游在旱季争水的矛盾。
  山田坞水库位于寿安乡宁厂村和丰旺村境内,距城区16公里,集雨面积5.28平方公里,坝顶长117米,坝高27米,坝宽9米,总库容56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06万立方米,可养鱼水面160亩,已养水面130亩。
  1958年8月,山田坞水库工程动工兴建。次年春,完成大坝高12米,开挖临时溢洪道渡汛,带“病”运行了4年。1965年加固,增强防洪能力,提高蓄水位;1966年冬,大坝加高到20米,开挖渠道3公里,宁厂和朱溪两个大队的1000亩耕地受益。1976年冬,大坝加高到27米,并用块石内外护坡,重开溢洪道,堵塞原内径0.3米混凝土管,重建压力输水隧洞,符合部颁防洪标准。延伸渠道10公里,灌溉面积扩大到2740亩。
  建设山田坞水库,迁移一个村庄,计房屋27幢,人口127人,淹田350亩,总造价32万余元。工程建成后,整个灌区的粮食生产逐年增长,水稻田均由一季改为双季。
  杨湾水库位于鱼山乡陈村境内,流域面积14.5平方公里,是境内唯一的浆砌石重力坝水库,又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1965年动工兴建,枢纽工程历时两年,1967年竣工投入运行。水库坝高21.8米,坝顶宽2.5米,溢洪道在坝身采用坝顶溢流,进口高程91.4米,溢流宽度14.4米,平板闸门控制。螺杆启闭机启闭,最大泄流量160.67立方米/秒,放大涵洞为1×1.2米,长22米,进水口高程73.20米,螺杆启闭,平板闸门控制。总库容19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000亩。
  杨湾工程因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坝基清基不彻底,混凝土防渗心墙浇捣不密实,造成坝体及坝肩严重漏水,局部地方产生射流。1983年3月,上饶地区水电设计队根据波阳县水电局设计要求,采用帷幕灌浆方法进行防渗,12月18日完成施工任务,总孔井进尺846米。
   第四节中型水库
  1958年,境内开始兴建中型水库,至1985年,有2座中型水库发挥效益,灌溉面积达1.73万亩。
  玉田水库原名跃进水库(因兴建于“大跃进”年代,故名),位于湘湖乡腴田埠村,离城区21.公里,水库拦截昌江支流南河水,坝址以上河长4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46平方公里。水库始建于1958年10月,1959年4月初步建成发挥部分效益。此后,多次进行续建加固,至1983年冬水库全部竣工,坝高224米,总库容19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00万立方米,大坝安全达部颁标准。
  1958年10月8日,玉田水库主坝动工,浮梁县政府成立跃进水库工程建设前线指挥部,南安公社组织2000多名农民施工。次年1月,大坝修至5米高,在未开挖溢洪道情况下,将大坝强行堵口合拢。2月,合拢段决口。市委、市政府重组跃进水库建设指挥部,调集以十大瓷厂工人为主体的5000余人抢修大坝。3月10日,第二次堵口,当大坝升高到11米时,出现阵性降水,库水位迅速上升,经过18个昼夜的抗洪抢险,大坝增高6米多,坝顶高程超过了溢洪哑口,终于化险为夷。1961年,进行心墙截流。1963年2月,加固大坝,重建河床段反滤层,以降低浸润线,基本上解决大坝渗漏。1964年冬,大坝加高2米。1965年冬,溢洪道改建。1969年冬,大坝又加高2米。1976年冬,溢洪道按“75·8”暴雨标准扩建改造。1977年,大坝再加高1米。1979年完成大坝内(块石)外(草皮)护坡。1981年,压力隧洞动工兴建,为双筋混凝土结构,洞径2.0米。1982年,坝后电站开工兴建,同年8月完工,装机2台,235千瓦,10月发电,年底完成上国家电网输电工程。水库干渠总长17.6公里,附属建筑物有:渡槽8座、倒虹管2座、过山涵4座、泄洪闸5座、便桥1座,有效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7300亩。1983年,全面投入运行。1985年,年产成鱼5.1万斤,养鱼收入5万元;发电83万千瓦/时,电费收入4.1万元;为黎明制药厂,七四o厂供水430万吨,年水费收入4.9万元;多种经营收入1.1万元;年总收入15.1万元。同年,该项工程获市优秀设计2等奖。
  玉田水库风光秀美,有狮子山、溶洞、孤岛、古墓、仙人桥、人工湖等景观,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山田水库位于鱼山乡程家村,水库集雨面积76.8平方公里,总库容1760万立方米,最大坝高17.9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的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1958年10月,由波阳县主持兴建,鲇鱼山公社负责施工,1959年春完工。同年汛期,因溢洪道未按标准开挖,致使大坝和周围30米长范围内的地方被洪水冲毁。是年冬,修复大坝,重建了底涵,并在大坝右侧250米山凹处开挖了新溢洪道。1963年冬与1966年冬,为了工程保安,重点改造溢洪道,另在34米高处新铺一条涵管,原底涵因口径规格不一和局部堵塞而废弃。1980年和1981年冬,进行除险加固和续建配套,大坝外坡重新设置反滤层,内坡块石护砌;溢洪道扩挖重建,底宽30米,底板浇注混凝土,边坡块石护砌,道口建一浆砌实用堰,控制泄流,抬高蓄水位;又在32米高程建一中涵,增大有效库容及灌溉用水量。1985年,昌江区水电局按“75·8”标准改建溢洪道,至年底仍在施工中。同年7月,市水电局对大坝白蚁危害进行处理,10月完成,效果良好。
  山田水库的兴建,淹没耕地2300亩,拆迁房屋53幢,迁移人口616人,可灌溉农田1万亩。1982年开始征收水费,1985年,水库总收入3.69万元,其中水费0.73万元,水产2.76万元,其它0.2万元,总支出3.57万元。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作品

黄泥坝水库
相关作品
龚村坞水库
相关作品
虎形水库
相关作品
西冲水库
相关作品
山田坞水库
相关作品
杨湾水库
相关作品
玉田水库
相关作品
山田水库
相关作品